如今的降費已經卷到了除權益產品以外的理財產品。
銀行系理財子公司(下稱“理財子”)卷起來了。
據記者從理財子投資經理和渠道人士處了解,近期各類產品都出現降費優惠的情況(涵蓋固收+、現金管理類產品),沖規模是第一要務。5月末招銀理財發布2023年來首只權益類公募理財產品“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采用“破凈”不收管理費的模式,也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某股份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盡管今年以來理財規模有所回升,但規模壓力還是很大,各渠道都在不同程度降費。畢竟權益產品現在整體占比不到1%,杯水車薪,做大規模還是要靠固收類的產品。”業內目前的共識在于,不論費率是否優惠,理財子很難靠純權益產品做大規模,規模或持續收縮,未來理財公司普遍希望把權益類產品更多地放到多資產多策略的產品大領域中,發揮配置作用。
理財子擴張規模壓力持續
理財市場近兩年來經歷了成長的陣痛期——先是面臨凈值化挑戰,再是受到去年四季度的債市暴跌引發的贖回潮。
所幸今年以來,隨著債牛回歸,理財規模也企穩回升。據記者了解,年初截至4月,理財子規模回升幅度接近2萬億元。即使如此,從去年高位到今年一季度,理財子的贖回規模超出近4萬億元,也導致規模壓力持續存在。
不僅是理財,公募基金也面臨發行份額暴跌的壓力。截至6月25日,公募基金6月發行份額雖然環比有所增加,但較去年同期大幅“腰斬”。公募基金近期亦出現下降管理費、托管費的情況。
記者也了解到,繼招銀理財推出“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的理財產品后,一批銀行理財產品也卷起來了。近日,興銀理財、中銀理財、光大理財、華夏理財、杭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宣布調降部分理財產品費率,費率優惠主要涵蓋固定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理財產品贖回費等。
此前,也有理財公司嘗試用其他方法將客戶利益與自身綁定。例如信銀理財部分產品計提超額業績報酬采用高水位法,即產品業績表現未超過歷史業績表現,則不提取超額業績報酬。中郵理財“郵銀財富恒利·鴻運封閉式”2023年第3期和第4期的產品公告顯示,浮動管理費收取標準由收取超出業績比較基準部分的80%調整為收取0。該兩只產品為固定收益類封閉型產品,目前已到期,產品到期收益率均高于業績比較基準。
“即使今年債券牛市,但規模壓力還是很大,我們的現金管理產品、固收+產品都在降費優惠。”另一城商行旗下理財子公司渠道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他也提及,最近降息落地后,債市也出現了回撤,“雖然大家都知道去年四季度的‘債災’不可能現在重演,但難免有情緒波動。”
另一資管機構的債券交易員也對記者表示,“業內又出現了‘職業生涯還剩下20BP(基點)’的擔憂,目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其實已經很低了,還有多少空間呢?”
相關數據顯示,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截至2023年6月16日,混合類理財產品近1年累計凈值的平均增長率為10.03%,這也受益于債券牛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月的2.95%高點一度最低觸及2.65%。但是由于近幾周的回撤,使得偏債混合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近1年平均累計單位凈值增長率分別為0.1927%和-6.6404%,而理財公司混合類產品近3月累計凈值的平均增長率為-0.56%。
純權益理財難擴容
招銀理財此前對權益產品破凈不收費的現象一度引發關注。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權益產品破凈不收費很難改變權益理財規模持續收縮的現狀。
“這更多是市場下行時吸引投資人的方法,并非持續‘免費’,產品的表現才是立足之本。此外,就當前的點位而言,股票的性價比其實相對于債券更高,權益產品持續破凈的可能性不會太大,可能也是基于這種判斷,招銀理財才祭出這種策略。”某股份行理財子投資經理對記者提及。
事實上,比起固收策略的擴容,理財產品的權益占比持續下降,這和幾年前各界的預期大相徑庭。各界預計,由于中國理財客群只希望擁有穩穩的正收益,而并不期待理財公司擁有和公募基金一樣的能力或收益波動,未來權益理財很難擴容。
數據顯示,國內理財市場純股票或R4、R5產品規模的占比僅降至不足1%。根據對各理財公司權益類產品1年收益的觀察,僅個別產品凈值增長為正,多數產品的回撤都在-20%到-1%不等,這很難被理財客群接受。
貝萊德建信一度主打權益量化產品,不過今年也明顯開始調整策略。去年四季度新上任的貝萊德建信CEO范華近期表示,“這(擴大固收占比)是我們結合客戶偏好和資本市場情況,主動做出的策略調整。”她說,一方面,權益類產品波動較大,發行需要更為謹慎;另一方面,與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的市場利率水平更利于發行固收類產品。
對于權益投資,理財公司依然抱有期待,并不會放棄權益能力的建設,但比起單獨發行權益產品,理財公司普遍希望把權益類產品更多地放到多資產多策略的產品大領域中,更好發揮資產配置的能力。
無需過度擔心近期債市回撤
面對整體的沖規模壓力,近期的債市還面臨“獲利了結”帶來的回撤壓力。不過,多數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理財公司對債市行情并不十分擔心,部分是主動降倉,也有部分在等待逢跌買入的機會。
“這一波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很難大幅超過2.7%點位。”上述債券交易員告訴記者,經濟數據目前還是承壓。文旅部數據顯示,端午國內旅游人數超過2019年同期,但旅游金額不及2019年,旅游消費降級。高頻數據中,6月地產一手房和二手房成交繼續放緩,樓市繼續降溫;6月歐洲和美國PMI初值偏低,外需仍表現承壓;機構預計基建投資有所加速,近期石油瀝青開工率有所回升,地方債發行加速。
早前,10年期國債活躍券230004的收益率大幅一度下行至2.62%,但隨著“降息”落地,以及其他政策刺激預期發酵,截至6月26日收盤,收益率逼近2.7%。
南銀理財投研負責人王強松告訴記者,機構交易方面,上周交易類資金券商自營和基金是債市二級的主要賣出力量,險資和農村金融機構調整買入,銀行理財維持小幅凈買入狀態。由于地產回落和外需承壓,當前刺激政策力度有限,債市勝率仍在,賠率不高。在她看來,近期債市是技術面調整,交易資金可以左側布局,分批參與。在市場“穩增長”預期濃、債券“調整”時買入更具安全邊際,10年國債在2.65%以上可以分批參與,大行4~5年的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也可考慮。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