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愛琳
初創企業“大金主”硅谷銀行(SVB)爆雷沖擊美國創投圈,令本就遭遇首次公開發行(IPO)市場冰封、獨角獸數量驟降的硅谷雪上加霜。
1983年成立于美國的硅谷銀行,一度被認為是初創公司的“命脈”, 伴隨著高科技產業高速發展,該行憑借低息募資、面向大銀行尚未重視的中小企業,成功投資過臉書、推特等明星企業,可謂與科技企業相互成就。
成立40年之際的這場流動性危機,令硅谷銀行被依法接管和清算。硅谷知名科技投資人、Fusion Fund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璐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事件對創業生態影響非常顯著。“對初創企業來講,尤其是增長期的公司,絕對是一個很壞的消息。”
十年來最差的一年
“2022年至今風投市場猶如一潭死水,創業者可謂進入了近十年來最差創業期。”社交軟件紅角本創始人蔣旭霞對第一財經記者感慨道,“創業圈甚至開玩笑說,眼下最安穩的就是給人打工,每月領取固定工資,現在真不是創業的好時候。”
蔣旭霞攜另外兩位合伙人于2020年8月共同出資成立了一款名人專屬短視頻定制APP“紅角本”,用戶只需支付一定費用,就可在該平臺選擇喜歡的明星名人為其錄制生日祝福等定制化短視頻內容。2021年6月這款APP正式上線。
過去兩年,蔣旭霞嘗試了各種融資渠道,包括游說硅谷早期風投機構UpHonestCapital在內的基金、高凈值投資人群、獨立投資顧問平臺(IFA),甚至參加過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創新創業大賽,以期獲得資金支持。不過,上述努力收效甚微,蔣旭霞目前仍然依靠自有資金維系公司日常運行。
在線社交平臺創始人李然(化名),于今年2月入職了一家科技金融公司,成為創始人口中的“上岸者”。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11月我在硅谷尋找融資時,看到許多創始人都在找全職工作,希望尋求過渡,因為他們也需要養家糊口。”
2022年年初時,李然接觸了兩家資方,已經開始洽談投資細節,但夏天之后風向突變,“當時資本市場行情震蕩,投資人不愿意押注初創企業,覺得賭的成分較大。”因融資情況不理想,李然所在團隊從高峰時的26個員工裁到目前的五六人,并且全部轉為合同工。“目前計劃是等融資環境改善,再重新招人。”李然說。
蔣旭霞和李然只是在風投市場碰壁的眾多創業者中的其中兩個。
2021年曾是風投市場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據數據公司Crunchbase的統計,2021年全球風險投資總額達到創紀錄的6810億美元,較2020年近乎翻番。然而,受累于衰退擔憂、上市冰封、股市巨震等利空因素,短短一年行業就經歷大起大落。2022年,全球風險投資額下滑35%,至4450億美元。
全球“獨角獸”數量也在經歷了2021年的爆發式增長后急劇減少,2021年,成立時間少于10年、估值逾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數量增加593個,總估值高達1.5萬億美元;2022年則僅新增“獨角獸”332只,同比近乎腰斬,估值也大幅縮水至5976億美元。
據市場調研公司Pitchbook的數據,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四家獨角獸企業分別是字節跳動、螞蟻集團、支付公司Stripe以及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估值分別為3600億美元、2000億美元、1520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
美國市場的表現頗具代表性。據美國風險投資協會和Pitchbook聯合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去年美國風投基金交易總額為2380億美元,同比下降31%;上市和并購活動冰封,風投退出也幾乎停滯,去年全年退出總價值僅為714億美元,同比銳減90.5%,自2016年以來該指標首次跌破1000億美元。
張璐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了市場收縮的幾點原因:“目前全球正在經歷經濟低潮期,地緣局勢增加了技術和貿易成本,上述兩項因素又反映在股市層面,后者本就在為此前幾年的瘋狂估值買單。”她表示,2020~2021年市場對科技股熱情空前,令許多公司估值倍數虛高,因此來到2022年,整體估值大打折扣。
“資本市場并非百分之百理性,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目前一些公開市場交易的公司估值反而被低估了。”張璐說。
投資現在VS押注未來
融資環境急轉直下,曾經如火如荼的創業盛宴變成了一場幸存者游戲。
蔣旭霞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憶道,2015~2017年期間,只需一份像樣的商業計劃書,創業者就能成功游說投資人,基本很難空手而歸,不過這樣的創業黃金期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如要獲得資本垂青,處于行業風口、產品數據支持、團隊實力出眾——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初創企業無法同時滿足,基本沒有機會拿到融資。”蔣旭霞感慨道,“以前,資本愿意押注你的未來,當前,他們更傾向于投資你的現在。”
張璐證實了上述現象。“許多硅谷大型基金已經對內明確了投資紅線,初創企業收入如果不能達到四五百萬美元,哪怕產品技術再強、團隊背景再牛,風投也不會出手,這種情況在前幾年是不存在的。”
同樣位于硅谷的風險投資機構Vertex Ventures創始人及合伙人海利格(Jonathan Heiliger)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評估企業和市場的標準發生了較大調整。“以A輪融資為例,這一階段初創企業開始產生可觀營收,我們不僅關注收入的‘量’,更關心收入的‘質’,盈利模式、規模效應、業務的成熟度和效率,這些都是我們會考量參投與否的指標。”
這一情況下,去年初創企業融資形勢凸顯馬太效應,頭部企業不愁獲得資金支持,但大多數企業面臨更艱難的融資周期。
張璐認為,“長線而言,這樣的調整有利整體創投圈。我常和創業者說,估值只是幻想,不能真正代表公司價值,但當你把商業基礎打得較為扎實,就能具備厚積薄發的潛力,獲得更快成長。”海利格同樣認為行業正處健康調整。
2023年資本會否回暖?
在市場繁榮期,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資機構軟銀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曾在一個季度內投資90多家創業公司,參與價值300億美元的融資。然而,據外媒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說法,去年四季度,愿景基金部門對初創公司的投資低于3.5億美元。而在過去五年半的時間里,愿景基金投資總額超過1440億美元,單季投資額平均超過60億美元。
無獨有偶,老虎環球基金、紅杉資本等大牌風投機構都在去年遭遇大幅回撤后收緊了口袋。科技企業估值暴跌,導致利潤豐厚的退出機會減少,那些財大氣粗的出資人紛紛撤出,導致近年來司空見慣的數十億美元融資成為稀有物種。
展望2023年,風投市場的前景尚不清晰。
分析人士表示,硅谷銀行關閉凸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激進加息的負面影響。硅谷銀行業務集中在科技、風險投資等領域,相對傳統銀行更少依賴個人儲戶存款。而面臨這種困境的,并非只有硅谷銀行一家。
海利格表示,過去一年縈繞市場的逆風因素仍令投資人倍感壓力,“我不想太快作出投資決定,希望以最好的價格投得最好的公司,因為效率很重要。”
張璐則看法積極,主要基于三點原因:第一,市場仍有很多優質資本聚集,靜待出手時機;第二,許多優秀創始人開始把握機會創立公司,且他們更加關注商業的本質、產業的整合以及較強的市場驗證;第三,終端客戶在技術應用方面具有很強的驅動力和迫切性。
“在經濟低潮期,往往會看到潛在的、能夠改變世界的偉大公司開始嶄露頭角。”張璐說。
責任編輯:周唯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