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方圓
中國證券報記者4月1日獨家獲悉,又有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準備自購旗下產品,金額有望創業內新高。此外,有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已于日前自購旗下產品,金額超過4億元。
今年以來,為應對資本市場波動,銀行理財公司通過降低產品費率、自購產品等途徑傳遞投資信心。業內人士認為,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有利于強化投資者長期投資理念,也有助于發揮機構投資者資本市場“穩定器”功能。
多措并舉研究對策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公司頻頻自購。3月23日至26日,光大理財、南銀理財、中郵理財相繼發布公告稱,分別運用約2億元、5億元、6.5億元自有資金投資公司旗下理財產品。
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與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破凈”有關,管理人需要通過一些途徑來安撫投資者,增持既是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韌性的信心,也是基于對自身投研能力、管理能力的信心。
中國理財網最新數據顯示,由銀行理財公司發行的存續產品有8508只,已披露凈值的產品有8434只,其中產品凈值低于1的產品有1276只,占比為15.23%;有15只產品凈值低于0.9,以權益類產品為主。
除自購外,銀行理財公司近期還通過調整產品結構、降低產品費率、加大投資者教育等途徑來安撫投資者。
3月21日,招商銀行常務副行長兼董秘王良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招銀理財正在研究措施,結合銀行客戶低風險的配置,加大債券等固收類產品投入;對權益類產品的配置,加大投研能力,延長理財產品封閉期;加強資產配置,減少回撤。
2月23日,信銀理財發布公告稱,決定對信銀理財全盈象固收穩健年開8號理財產品固定管理費、銷售服務費、托管費給予階段性優惠,2022年3月3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間,固定管理費和銷售服務費均由0.30%/年下調至0.05%/年,托管費由0.05%/年下調至0.03%/年。
不久前,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紛紛以“致投資者的一封信”等形式,向投資者詳細說明近期理財產品凈值波動的原因。多家銀行理財公司還通過漫畫、小視頻、情景劇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投資者講解理財產品的運作機制、產品類型、收益來源、估值方法等,豐富投資者的理財知識。
發揮“穩定器”功能
對于各家銀行理財公司的自購行為,資深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銀行理財近29萬億元的市場規模而言,各家公司自購金額并不算高,但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具有“強心針”的效果。
“在銀行理財產品全面凈值化、資本市場波動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公司通過自購向投資者傳遞信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是投資者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自購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投資者逐步形成長期投資理念;另一方面,這也強化了銀行理財公司長期投資的行為,有助于更好發揮機構投資者資本市場‘穩定器’功能。”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
針對近期理財產品凈值波動,華夏理財副總裁賈志敏建議客戶堅持長期投資,做好風險測評,根據風險偏好和產品風險等級,相應選擇現金管理類、固收類、混合類、權益類產品。投資策略方面,可以通過定投方式來平滑市場波動。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