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2021年末資管新規過渡期已結束了,2022年居然還有產品能保收益?
“每年復利算下來有3.5%以上,自己投資收益很難有這個水平。”今年春節前看到一款長期養老年金產品的介紹時,小楊心動了。
小楊所看的是某壽險公司的長期養老年金險產品,產品組合中有萬能賬戶,年金賬戶資金可以進入萬能賬戶實現增值。在利率下行趨勢下,小楊認為,這個產品很有吸引力。
理財還有保證收益的?
投資者發現,自資管新規出臺以來,理財市場變了,沒有了承諾保本保收益的產品,買什么理財產品都能感受到凈值波動,不僅是權益類產品,甚至固收類產品也難免經歷凈值下跌之痛。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理財凈值波動是常態,如今還有沒有什么產品是可以保證穩定增值的呢?
答案是“有”。事實上,除了銀行存款外,還有一類金融產品不歸于資管產品,但其具有理財特性,在產品設計時就將穩定增值計算進了客戶權益中,這類產品正是帶有長期儲蓄性質的長期年金保險產品。在利率下行以及剛兌被打破的趨勢下,這類保險產品成為各類財富管理產品中保證利率的稀缺產品。
這類產品又長啥模樣?其實,不少壽險公司都有教育年金產品或長期養老年金產品,這些就是典型。這類產品的形態往往是,客戶每年交費一定金額,若干年后,到某個時點(教育金通常是在孩子18歲上大學時,養老年金通常設定為60周歲后),客戶可以一次性或分筆領取年金。領取年金的金額,在投保時大多已可知曉,通常與交費金額和交費年限相關。
此外,去年5月開始在6家壽險公司試點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也可視為一類有保底利率的長期年金產品。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有積累期和領取期,只是不同于一般年金型產品的收益確定型,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收益模式為“保底+浮動”型。
6家試點公司包括人保壽險、中國人壽、太平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新華保險,它們推出的專屬養老產品都提供了穩健型、進取型兩種不同風格的賬戶供客戶選擇,且兩類賬戶都設定了最低保證利率。目前6家公司的產品對穩健型賬戶的最低保證利率在2%~3%之間,進取型賬戶的最低保證利率分為0(2家公司)、0.5%(3家公司)、1%(1家公司)三檔。
如果購買了2家進取型賬戶保證利率為0%的公司的產品,資金全部放入進取賬戶,最低收益是0,也就是不虧損。結合近年的股市及基金表現可以發現,實現不虧損并非輕而易舉。
還看中“強制儲蓄”
展望未來,研究機構對長期年金等長期儲蓄型產品的趨勢表示看好。例如,中金公司在《2022年保險行業展望報告》中提到,資管新規要求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利率下行背景下保險產品保證利率的優勢將有所顯現,如部分公司2021年下半年通過增額終身壽、終身壽等產品實現階段性新業務高景氣,預計重疾銷售放緩背景下,未來長期儲蓄型險種對于行業新業務保費和價值增長的重要性將顯著提升。
華金證券也認為,年末歲初理財季,居民資金充裕、終端需求旺盛或對保費增長形成正向貢獻。2021年末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保險產品成為當前唯一具保證收益的金融產品。開門紅產品的收益經附加萬能賬戶增厚后,較銀行理財類產品的收益率形成相對優勢,吸引力增強之下,預計銷售態勢良好。
作為一位“90后”,小楊自認也到了要為養老做考慮的時候了。他之所以對前述的養老年金動心,除了認為其每年的收益要好于自己的投資收益,還看中了年金保險的“強制儲蓄”功能,“能管著點兒自己亂花錢”。
一般年金保險產品都設置了一定期限的繳費期,如10年、20年,每年需交費固定金額。要完全取得領取期的權益,需要按合同約定每年交費,這就是其強制儲蓄所在。
在小楊看來,養老年金產品在自己連續交費30年后,到60歲時可以開始領取年金,這是時間積累的效果。加上固定增值的復利,將形成一筆不小的積累,能為未來養老做資金上的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一些保險公司還將大額的年金保險與養老社區入住服務打通,將年金與服務結合,也吸引了不少客戶。在這類年金產品中,客戶累計交費達到一定門檻,如100萬、300萬等,可以有優先入住養老社區的資格,從而提供一種養老服務選擇。這類產品也逐漸受到中高端人士的歡迎,成為部分壽險公司近年業務增長的重要來源。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