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年味兒!年味兒里見鄉愁
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小城風貌各異,年味各有千秋。但不變的是,“年”始終承載著人們滿滿的期冀與深遠的鄉愁。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郭玲 簡宏妮 于靖園 蘇楓 李慧君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這一首人人耳熟能詳的童謠,真切地代表了大家對“年”的期盼。古老而盛大的節日,團圓又紅火的時刻,是無數國人心中最神圣的存在。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小城風貌各異,年味各有千秋。但不變的是,“年”始終承載著人們滿滿的期冀與深遠的鄉愁。
讓我們聽聽來自不同城市、不同工作崗位的ta們,娓娓道來心中的“年”。
歡迎來鳳羽“升艙”,體驗白族年味兒
陳代章:
大理人,白族,大理洱源鳳羽慢城農莊總經理
蒼山之首,洱海之源,說的就是我的家鄉——云南大理洱源縣鳳羽鎮。
鳳羽是典型的白族傳統古鎮,古時曾被徐霞客贊美,后來又有“文墨之鄉”的美譽。而作為滇藏線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它在歷史上也曾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鳳羽是很美的一個小壩子,然而由于缺乏宣傳,這種美一直以來很難被外界知曉。直到慢城農莊的出現,直到以鄉創為內核的鄉村振興的啟動,人們才從封新城的書里、李健的旅程分享中認識到這一方凈土。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不遠千里來到這個世外桃源一探究竟,讓傳統古鎮重放光彩。
作為一名返鄉創業的鳳羽人,我為我家鄉的巨大變化感到自豪。
而作為一名家鄉文旅產業的推動者,我想告訴那些對鳳羽充滿向往的人們:這里除了有山有水,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傾心打造的鄉創項目外,還有多姿多彩的白族民間風俗。馬上又要過年了,那種濃濃的年味兒已經開始彌漫整個壩子。
在鳳羽,不是到了春節才開始有年味兒的。而是從臨近春節的一二十天起,人們就開始殺豬宰羊,互相邀請吃殺豬飯。今天陳家,明天楊家,一直“排隊”吃到除夕,才各家忙各家的,歡歡喜喜辭舊迎新。
新年到,白族人民是有講究的。比如大年初一做什么,初二、初三做什么,有規有矩,分得很細。而且在鳳羽,除了貼春聯、撒松毛、拜老人、接本主這些基本的白族風俗外,還會安排一系列本土曲藝節目用以豐富節日氣氛,比如打霸王鞭、演奏專場白族洞經音樂、舉辦賽歌會、舞龍舞獅等,都是過年期間經典的必備節目。
說文化有文化,說地氣有地氣。所有這些,將熱熱鬧鬧地撐滿整個春節。
當然了,除傳統習俗外,這些年慢城農莊鄉創項目和全新鄉建理念的介入,讓鳳羽人的審美日漸發生了改變。過年時到“空中稻田劇場”喝杯咖啡,到“白駒過隙”打個卡,或者到“星空谷”感受一下新與舊的文化碰撞,逐漸成為年輕人最為時尚的節日選擇。
而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近年來也紛紛進入鳳羽過年。令人欣慰的是,這些朋友體驗過后都感慨萬千,表示這樣的經歷將令他們終身難忘,還會再來。
田園,地球的頭等艙。虎年春節將至,在這里我將誠摯對您發出邀請:歡迎到鳳羽來“升艙”!歡迎來深入體驗鳳羽的年味兒。
客家土樓儀式感十足
陳舒逸:
龍巖人,媒體工作者
我的家鄉在福建省龍巖市,一座位于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處的地級市,通常被稱為閩西地區。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客家祖地,永定的客家土樓更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從求學到上班,雖然漂泊在外多年,但是回家過年卻是我始終不變的習慣,我身邊的很多同鄉似乎都是如此。大概是因為福建人比較注重鄉土情誼,而春節又是最能體現這種情感聯結的節日吧。每當被朋友問起回不回家過年這個問題,我都會打趣道,這是一道“送命題”,“如果不回家過年就會被逐出家門!”其中自然有玩笑的成分,卻真實地說明春節團圓的重要性。
龍巖過春節有哪些節目?除夕年夜飯必不可少,我們會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席間小輩給長輩敬酒,大家聊聊自己的生活變化。初一到初七,每一天都會有滿滿的行程安排。因為春節家中人齊,不少老人會把壽宴專門挪到春節期間舉辦,讓每一個大家族中的親人都能參與到這一熱鬧的慶祝中來。
要問龍巖哪里的年味兒最濃,那一定是永定土樓的客家春節。我也很喜歡去客家朋友家中做客,感受他們那里濃濃的年味兒。
客家人設計的土圓樓講究的就是“圓圓滿滿”,客家春節年味兒十足的主要原因就是儀式感十足。開門敬神、舞龍舞獅、賽大鼓、天后宮祈福、手打牛肉丸、土樓年夜飯等,都是獨具客家特色的春節民俗。除夕這一天,這里家家都要早早貼上對聯、年畫,然后準備年夜飯。年夜飯菜肴視各家經濟情況而不同,一般都會有魚肉雞鴨等。吃年夜飯時,都有一道菜肴,稱為“肉丸”,象征團圓,還有一道“年湯”,食材主要包括豬肉、蘿卜、肉丸和菇類。吃年夜飯前要先做兩件事:一是給長輩端上熱氣騰騰的“年湯”;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然后,一家人才團團圓圓吃年夜飯,這時一定要吃點飯,表示吃到“年飯”,長了一歲。年夜飯后,長輩會為小輩包上吉利的“壓歲錢”,除夕才算過完。
春節花市也是龍巖的一大特色,每年春節前,我都會和爸媽一起逛花市,買上一盆新年植物,裝點一下家中的布置,蝴蝶蘭、杜鵑、山茶……這些都是我們常買的品種。而我自己,還會買上幾條錦鯉,祝自己新的一年交好運。
時間過得真快,又一年的春節就快到了,媽媽已經打過好幾次電話催我回家了。這感覺,真好!
邁進臘月的門檻,年味便濃了起來
張嵐:
臨沂人,作家,著有《水做的城市》《歲月靜好》等散文集
臨沂寂寂的山村,一邁進臘月的門檻,年的味道便一天比一天濃了起來。
男人們已不再如從前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高大的身軀更多地晃動在自己的家中:每隔五天,他們便從集市上買回過年所需的物品,該洗的洗,該煮的煮,該晾的晾,然后再認真清點所缺物品,等下一個集市時一并買回。許多東西是要用力煮的,因此,他們會抽空為家里準備好一堆如山般的木柴。這時候,女人也是一年最忙的:老老少少從頭到腳的新衣需提前定做,自家的男人、孩子不能輸給人家;要備好全家直到正月十五之前的所有飯菜,角角落落要清掃;節前節后走動的禮品要備,招待客人用的酒菜要收拾……她們的日子便總感到不夠用。于是,只好每天天不亮便忙在廚房里:蒸上一籠一籠的饅頭,做下一籮一籮的糕點,炸出一籃一籃的肉,制上一包包的豆腐……
這個時候,孩子們是最輕松的了。早上不用再如從前般天不亮就起床,更不用辛辛苦苦聽老師的教誨,也不用緊緊張張地面對沒完沒了的考試。反正一切都可以從明年開始。于是,他們便盡可以早上不起,晚上不睡,約了三兩個同學朋友,找個下雪的日子打打雪仗、堆堆雪人……
這樣的日子一直忙到臘月二十三,舊日的一年是再也不能忙下去了。于是,在這一天里,家家戶戶把廚房打掃干凈,稱為“辭灶”,也叫“小年”。這樣的日子除能吃炒豆、糖瓜外,還是需要慶祝的,因此,家家戶戶便“小范圍”地張燈結彩,吃頓團圓飯。從第二天開始,便不再燒火蒸煮,廚房的忙碌暫告一段落,但全家人的衣物需要徹底清洗干凈,家里家外更要干凈清爽。于是,女人便整天把雙手泡在洗衣盆里;抽了空,女人還要修修面,洗洗澡,做做頭發。一家人的新衣還要取了來試,雖然很稱心,但還是要等到春節后的第一天才穿,便只好放在枕下。最等不及的,怕是孩子了,他們一天問上幾次,讓感到還有好多事情沒做完的家長心里更感到時間緊迫。對聯是不能不寫的,紅紅的紙上寫的滿是一年的祝福和對來年的祝愿:院門、屋楣、衣柜、糧缸、菜櫥,透著喜氣;自行車、摩托車或者是家里的農用三輪,不但有“好人平安”的祝福,更會系上一方如火的綢花;就連院子里的那棵大樹也綴上了家人的祝福……
當家家戶戶張紅貼綠的時候,年也便真的來了。吃過年夜飯,一家人便在電視跟前一邊守歲一邊包餃子。餃子大多是葷素兩色的。來年的第一天,是要吃素的,預示著一年清清爽爽,不會有什么煩心的事情找到自己的頭上。
零下20℃,紅火依舊
封平:
白山人,汽車銷售
我是東北人,家鄉在白山。白山市是吉林省地級市,地處吉林長白山西側,東與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相鄰,西與通化接壤,北與吉林毗連,南與朝鮮惠山市隔鴨綠江相望。我愛我的家鄉。
我離開家鄉白山到廣州工作已經有十年了。作為一名汽車銷售,我平時壓力很大,早出晚歸,為了掙錢很不容易。壓力很大的時候,我就會非常想念白山,在那里,生活節奏要比一線城市慢很多,逢年過節的感受也非常不一樣。近兩年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過年的時候我都沒有回白山,不得不說,自己心里總是感覺差了點什么。
在白山過年,有趣味,有年味。殺豬,殺家禽,晚上吃餃子……東北菜的菜量確實大得驚人,基本大年三十晚上的一桌菜,足夠吃上五天了!平時吃不到的東西,除夕都能吃到。貼對聯、放鞭炮、看春晚,給家里長輩拜年,收紅包……這些都是春節的“保留項目”。
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吃餃子的時候了。家人包的韭菜、白菜餡的餃子,寓意是“生財”。我特別愛吃餃子,基本上一頓能吃三十多個。
吃完餃子,我們會給家里長輩拜年,長輩會給小輩發紅包。還記得小的時候,每次拿到紅包別提多開心了,這意味著在新的一年,已經擁有了一筆小小的積蓄。
等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時間快到正月初一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跑出門,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放鞭炮。東北的冬天特別冷,一般氣溫都在零下二十幾度。但是鞭炮一定要放,對我來說,沒有鞭炮,感覺就不像過年。聽到鞭炮噼里啪啦地響著,就有一種莫名的喜悅油然而生!好像過去一年的傷心、難過,以及不快樂的事情都被鞭炮“轟”走了,而嶄新的、帶著祝福的、喜氣洋洋的一切都在鞭炮聲中向我們走來。
等到正月初二,我們就開始給親戚們拜年了,四處串門。初五,要開始洗衣服。初六要“送年”,就是給逝去的老人送年。初六過后,基本上年也快過去了,嶄新的一年便開啟了。
由于疫情,今年我還是沒辦法回白山過年。我非常想念自己在白山的親人們,希望疫情盡快結束,明年能回到家鄉團圓。
吃個油糕步步高
崔凌云:
大同人,電影公司項目經理
漂泊在外的人們每逢過年,總會思念故鄉。俗話說:“故鄉難離,鄉情不改。”這句話說出了很多在外游子對故鄉的懷念之情。我在北京工作,平日生活充實,很少關注家鄉的變化,只有過年這段時間才會回到老家,看看家鄉的變化,聽著鄉音,感受家鄉熱鬧的年味與濃郁的鄉情。
每到過年回家,我最想吃的還是家鄉特色的美食,比如山西大同的刀削面、炸油糕、莜面餃子、羊雜湯、什錦銅火鍋等等。幾份主食端上桌,雖然賣相一般,碳水含量驚人,但就是家鄉的味道。
如果讓我推薦最有代表性的大同年味美食,那應該就是炸油糕了。炸油糕并不是大同人天天都會吃的一種美食,一般只有在孩子過生日和逢年過節時,才會炸些油糕來慶祝。有句話講:“大同有兩寶,烏金和黃糕。”大同的“糕”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糕”,是由黃米面蒸制而成,黃、軟、筋、香,再以黃糕為皮,豆沙為餡,包成圓餅形狀,下油鍋炸,就是炸油糕了。大年初一吃它,寓意步步高升。
除了炸油糕,還有一道美食是我離開家鄉后依舊想念的美食——大同涼粉。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成都涼粉的名氣更盛,但是大同涼粉依舊是不少人的心頭愛。大同涼粉與成都涼粉完全不同,成都的涼粉更糯,大同的涼粉更筋道彈滑,不宜細嚼慢咽,更適合連湯帶水吸溜而下。夏天炎熱到吃不下飯,一碗涼粉足以解饞解暑。
家鄉的年味除了美食,還有鄉情。每年過年,我都會和家里人一起吃年夜飯,一起看春晚。每年的春晚都會誕生一些有意思的梗,我們也會看看網友如何花樣吐槽春晚。雖然夸獎與吐槽齊飛,但這并不影響春晚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它一直都是國人年夜飯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硬菜”。
大同人過年,還有一個慶祝方式深受歡迎,就是壘旺火。作為煤都,大同“烏金”豐富,老一輩用煤堆起來一座座塔,高低大小不一,除夕夜點起來,預示新一年紅紅火火旺氣沖天。近年來,旺火都改良為環保旺火,但吉祥的寓意不曾改變。
過年是傳統,也是休憩。整理一年的疲憊心情,為新的一年積攢元氣。對我來說,過年最重要的是團圓,忙了一年的家人從工作的城市回到家鄉、聚在一起,對于拼搏的年輕人和各行各業辛勤的奮斗者來說,這才是年的意義。
無酒不成宴,家中過年要喝掉五六十斤酒
鮑貴云:
青海人,時代記憶·良戶書院主任
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最真切的歸家信號,讓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的思念變得熱烈,變得迫切。
我的家鄉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聯合村,村子四面環山,家家戶戶按照階梯狀不規則地分布在山腰和山腳,過著自由無拘的農耕生活。得益于山嶺的庇護,村里人自食其力、自得其樂,遠離喧鬧,只有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通往村外,牛羊和汽車都由這條道路走向外面的繁華世界。
雖然村子貧瘠,房屋簡陋土氣,人們的生活也不富裕,但這里卻讓無數遠游的孩子頻頻回首。村子里有40多戶并不奢華的農家小院,人人熟識,家家和睦。陡峭蜿蜒的道路上,常年有老人和孩子來回穿梭,一身黃土,滿臉高原紅,一代又一代,演繹著大山深處寧靜祥和的美好生活。
隨著時代發展,很多人已經走出村子到城鎮生活,我也是外漂大軍中的一員。村里早已經沒有了曾經熱鬧歡樂的過年氛圍,然而每逢年關,故鄉的景色與人們總是會出現在我的夢里。我想,我依戀的不只是留存于記憶里少年時的年味兒,更是一種溫暖熟悉的感覺,這種感覺源自家人,源自故土,源自長埋于這里的祖祖輩輩。
記憶中故鄉的年味兒,是吃年夜飯時圍坐在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痛快,是除夕夜挨家挨戶拜年的儀式感,是和小伙伴買鞭炮放鞭炮的小確幸。我們那里無酒不成宴,一個春節下來,一家人要喝掉五六十斤酒。
社火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年少時的我也是如此。社火一般每年大年初三前后開始,持續十天左右,會在附近幾個村子輪流演出。除了用來祈神,寄托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希望,祈求神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社火更是一年繁忙農事結束后的全民狂歡,借著看社火的機會和親朋好友見個面、聚個會,成為很多家庭的選擇。大人們會根據親戚家的位置選擇性地去看,比如哪個村有需要去拜年的親戚,就等著社火去的那天去拜年,順便看看社火。而對于小孩子來說,自然不愿意放過每一次機會,每天快樂地跟著社火隊在附近村子里來回跑,還可以碰到賣各種商品的小販,在釀皮、瓜子、糖果、玩具的世界找快樂,那樣的快樂是每一年春節最大的期待。
又快到春節了,往日的記憶涌上心頭,希望今年可以順利回到家鄉,在熟悉的土地上和家人團聚。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是最幸福的事
謝鵬:
洛陽人,作家、美食博主、咖啡店主
說實話,在我腦子里的年味兒,都是小時候的記憶。快過年了,大家開始忙活備年貨,蒸饅頭。大年三十,一起在家熬夜跨年、吃餃子、看春晚。凌晨開始放鞭炮,初一,街上開始有集市,去和長輩們拜年,拿紅包。
洛陽過年沒有特別的習俗,大年三十一般都是在家,然后初一去爺爺奶奶家,初二去姥姥姥爺家。包餃子的時候,我記得小時候會包一個硬幣在餃子里,誰吃到了,來年就有好運氣。地處中原的洛陽,本就對面食有著特別的鐘愛。
比較知名的洛陽水席,是一道又一道地上,且大部分菜都是湯湯水水。我覺得一般家里會有一兩種水席的菜,比如說我們家,就會有連湯肉片和小酥肉。
我姥姥姥爺和爸爸媽媽都開過飯館,在我記憶里,我是在飯館里長大的。小時候,姥姥會在酒樓給我做炒面,就是面和芝麻炒香以后做成的糊糊,說起來,我真的好久沒有吃到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再吃到,也很想念姥姥。飯館里的年味兒,總是熱鬧到不行,聽著每家在餐桌上有說有笑,那時候,感覺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大年初二去姥爺姥姥家。他們在過年前會準備好多年貨,比如燒排骨、黃燜雞、米蒸肉,姥爺還會把魚肉打成泥,做成琵琶的形狀。自從17歲去了新西蘭,我大概14年沒有在家過年了。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都好了,也就不會提前做很多吃的,但永遠不變的肯定是餃子。
從小在飯館長大,我從來不覺得有什么東西是難吃的。直到我初到新西蘭,第一次吃到豬扒和水煮的西藍花,那個味道真是記憶猶新。不管是在新西蘭,還是現在在北京,一回洛陽,我早上都要去喝一碗牛肉湯加餅絲,洛陽的湯真的是走到哪兒都忘不了。因為在國外想念家鄉美食,除了時不時去當地的華人餐廳解解饞,更多的時候就是自己做飯。第一次做番茄炒蛋的時候,我還加了生抽,不過,吃貨的本質讓我對做飯充滿了好奇心和成就感。其實在國外,最好的朋友也就五六個,春節時我們會聚在一起做飯、包餃子,因為有時差,新西蘭一般都會比較早進入新年,但是也擋不住我們在電腦上看春晚,給家里人打電話拜年。也是那段漂泊異國的經歷,讓我成為一個熱愛美食且能做好美食的人。
最難忘和最難的春節,應該就是去年了。因為我的父親2020年9月去世,2021年我又在北京就地過年,很擔心媽媽自己在家孤單。時間飛逝,以后不僅僅是春節,平日里我也會抽出時間,回家看看老媽,日子都要往前看。等疫情穩定后,我打算帶著老媽多出去逛逛,多看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活在當下,平安喜樂。
今年過年,我應該會回洛陽。還沒有具體的計劃,就是很想回去,想和老媽一起包餃子。
享受遵義和廣州混搭的年夜飯
文曼菁:
遵義人,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
想到遵義的年味兒,我記憶里的畫面充滿了煙火氣:熱騰騰的飯菜,窗外的鞭炮聲,追逐的小伙伴。因為北京的“禁放”,所以會更懷念那時的鞭炮和煙花,各種花樣,邊走邊玩。
童年里,過年時我都是一年去外公外婆家,一年去爺爺奶奶家。
我的外公外婆是從汕頭支援三線建設去的貴州遵義,住在廠里。那里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并不是很純正的遵義人。我記得每年臘月二十九的早上我都會穿著新衣服、坐著大巴車晃悠晃悠去廠里。小伙伴會在晚飯前上下串門,東吃西吃,每家都是不同地域的菜色,等到飯點就回家吃飯。餐桌上有廣州的白斬雞、鹵豬蹄,也有貴州的辣子雞、熗鍋魚、麻辣香腸。吃完飯就和小伙伴出去放煙花,然后一大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熬夜玩撲克牌。
而爺爺奶奶家的風格就是純正的貴州風格:永遠不會缺席的麻將桌,來來去去嘮嗑的親戚鄰居,外面瘋跑著放炮的孩子。一大家子人從下午就開始忙碌,以前還用生蜂窩煤的爐子,大家圍在爐子邊忙碌,炭火里藏著土豆,爐上煎著黃糕粑,有人摘折耳根,奶奶在做辣子雞、爆炒雞雜和最簡單的素瓜湯——別看簡單,卻只做給家里人吃。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酒,茅臺、習酒、鴨溪酒,都是貴州本地的酒,小孩子就會用筷子蘸一下嘗嘗。每年除夕開飯前,一定要放一盤鞭炮,意味著來年紅紅火火。
我高中一年級離開遵義,那時不知道離開意味著什么,只是覺得新鮮,所以很快便毫無眷念地去了北京。到了北京的第一周,我就開始懷念遵義的早餐了。家門口熱騰騰的餛飩、學校門口排隊的糯米飯、操場圍墻后面的炒土豆,以及最最最想念的路口的羊肉粉。冬天我們都要吃一碗羊肉粉,濃郁鮮辣的羊肉湯配上貴州酸粉,撒上青花椒和胡辣椒,絕了!
到北京后,我們家春節的餐桌上,必備菜仍然遵義和廣州的混合風,現在又因為我爸熱衷海釣,增加了各種魚生和海鮮。
我們家的主廚從我外婆傳到了我媽媽,輪到我應該還早,我廚藝不精湛,是負責洗碗的。
高中畢業后,我去了加拿大讀大學,剛去的時候住在寄宿家庭,沒有中餐,也沒有外賣。貴州菜在加拿大也比較少見,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一直吃到它倒閉。好在我在超市發現了“老干媽”(那時候不是很普遍),自己就搬了一箱“老干媽”坐地鐵再換大巴回家,想想真的太拼了。
要說起最難忘的春節,是2018年和2019年在公司和同事一起春晚值班,一直到凌晨2點,再各自回家。獨自走在路上,腳邊吹過冷風,感覺以前最開心的除夕夜有了另一種價值。
2020年春節,是我在互聯網公司工作以來第一次不用在公司值班,當時對疫情還是未知的。除夕夜正開心舉杯慶祝過年,就被通知假期取消,遠程上班支持抗疫專項。幾乎是一瞬間,所有的團隊全部上線開始工作,整個春節假期的早9點到晚12點都在忙碌,比普通上班的時間還長,但卻很有價值和意義。讓更多的疫情信息、正能量傳遞出去,也是我們做出的微薄貢獻。
今年春節,我會響應號召“非必要不出京”,在北京好好陪伴家人,好好享受廣州混合遵義口味的年夜飯。
責任編輯:鄧健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