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半夜查稅 中資企業“中招”

印度半夜查稅 中資企業“中招”
2021年12月28日 01:52 第一財經

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印度半夜查稅 中資企業“中招”

  作者: 錢小巖

  印度財稅人員罕見加班,在全國掀起一場特殊的“查稅風暴”。

  12月21日晚間,印度財政部稅收局的執法人員一致撲向全印度20多個地方查稅——針對的企業都跟中資沾邊兒。

  這些地點遍布全印度:從首都德里,到經濟中心孟買,再到印度科技中心班加羅爾,無一例外。

  小米、OPPO、一加等一系列中資企業在這場突襲中“中招”,這些都是在印度耳熟能詳的手機品牌。根據近期市場調查數據,在印度每三臺智能手機中至少有兩臺是中國品牌。一些與上述品牌有合作的印度企業也遭到了調查。

  如此一致且大規模的行動,就連印度媒體也不難總結出,這是對中國手機供應商的“一場圍剿”。

  不過,盈科律師事務所印度投資服務中心聯合創始人沙俊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事實上,印度政府部門對于中資企業的稅務調查,近期一直沒有間斷過。上述統一行動,因為規模大又涉及“大廠”,因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中國手機企業被“查水表”

  首先遭到搜查的是小米、OPPO和富士康位于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的斯克里伯魯布德工業園(Sriperumbudur)附近的幾個辦公室。

  事實上,其他手機制造商在斯克里伯魯布德也有過慘痛的經歷。

  這里曾是諾基亞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基地之一。在2014年,同樣因為稅務糾紛,當地政府查抄了諾基亞在工業園的資產。諾基亞被迫停產,解雇遣散當地工人。

  在金奈的查稅行動后,德里、孟買、班加羅爾、加爾各答和古瓦哈提等二十多地也先后被突襲。據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公司的工廠、倉庫、辦公室以及一些公司高管住所,還有這些公司的一些分銷商,都在突擊搜查范圍之內。部分公司在印度的高管也受到了訊問。

  突擊搜查行動持續了一天一夜,直到22日夜里暫告一段落時,稅收局才對外透露了這一行動。

  小米、OPPO的印度分支機構在當天先后發表了聲明,表示將配合印方調查,同時強調自己“非常重視遵守印度法律”。

  小米在印度的發言人表示:“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公司,我們非常重視確保我們遵守印度的所有法律。作為印度的投資伙伴,我們正全力配合印度相關部門,以確保他們獲得所需的所有信息。”

  OPPO則在聲明中表示,“作為在印度的投資伙伴,我們高度尊重并遵守印度的法律。我們將繼續按照程序與有關部門全面合作。”

  對于查稅的原因,據印度財政部消息人士向媒體透露,是因為該部門收到“可靠情報”表明,上述企業涉嫌做假賬逃稅。不過,在搜查過去6天后,印度相關部門尚沒有公布他們到底找到了什么樣的“切實證據”。

  沙俊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此前接觸到的一個個案是,印度稅務機構在調查后,指出相關中資企業在進口貨品時適用稅率錯誤,涉嫌逃稅。但沙俊表示,相關企業長期以這種稅率向海關報關,海關也從未指出其中有任何的問題。相關企業最多是“無心之過”,并無故意逃稅的動機。

  而事實上,考慮到印度復雜的稅收和法律體系,不同地方、不同部門對于稅收的解釋常常不同,他們之間也沒有協調一致。在這種背景下,稅務部門查出一些所謂的“問題”并不難。

  據悉,這并不是中國手機通信企業在印度第一次遭遇這樣的突擊搜查。

  今年8月,中興通訊在印度的辦事處就遭到突擊搜查。其公司的辦公室、公司高管住所和包括公司財務人員在內的工作人員住所,都在突擊搜查的范圍之內。

  一家在印度的中資手機配件企業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于下游的中資企業被查,他們在11月份也受到了稅務調查,并在12月收到了書面通知,要求遞交從2020年1月1日開始的進出口明細,以及產品供應情況。在近日又被告知在2022年1月,到所在邦的印度稅收情報局接受聽證。

  中國品牌的手機因為性價比高在印度廣受歡迎,市場根基深厚且本地化程度高。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市場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高達74%。市占率前五名中,除第二名被三星奪得,其余均來自中資品牌,分別為小米、vivo、Realme和OPPO。

  印度投資環境的變數

  對于印度稅務部門調查中國企業這一行動,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隨即在23日表示,我們注意到上述情況,并對此表示關切,“中方希望印方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后,加劇了印度本已高漲的經濟民族主義心態。

  印度政府首先收緊了有關外國投資的規定,針對中國企業和投資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特別是在2020年6月中印邊境沖突之后,印度方面在經貿領域的動作更加頻繁和明顯。

  在此背景下,印度執法部門刻意加強針對中企的合規性調查,除了稅務借口外,印度還以“安全”“詐騙”等理由針對中國企業,甚至以“涉恐”等為由抓扣中資企業主和員工。

  如從2020年6月起,印度政府就以數據安全和隱私為由,對267款中國應用程序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這其中包括在印度非常熱門的TikTok,以及中印之間溝通時十分必要的微信等。

  據悉,印度政府已向vivo、OPPO、小米和一加等中國主要企業發出通知,要求其提供有關其手機中使用的數據和組件的詳細信息。

  沙俊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少原先在印度投資的中資企業,有的已經因為失望而退出了印度市場,轉而在當前熱門的東南亞市場尋找機會。

  他說,而留在印度的企業,熬過了之前的艱難困苦,在今年整體營收數據回暖。但對他們來說,非經濟風險依然像一把利劍懸在空中,而此次對于中國手機廠商的突襲更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今年1~6月,中國企業對印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419萬美元,同比下降67.5%。

  雖然在印度的中國廠商日子不好過,但互補性強的中印貿易今年逆勢增長。去年由于雙邊政治軍事摩擦升級,全年貿易總額下降至875.8億美元。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1年1~10月,中印雙邊貿易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022.9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7.8%。這一數據已打破中印全年貿易額的歷史紀錄。

  而印度財政部稅收局近期接連發布公告,對原產于或進口自中國的鋁壓延產品等多種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為期均為5年。自1995年1月1日修訂“反傾銷法”到2019年,印度一共發起972次反傾銷調查,位居全球榜首。其中,針對中國232次,在印度反傾銷調查名單上“獨占鰲頭”。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小雪表示,想要與中國經濟保持距離,印度要么能夠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自己的生產體系與能力,并能保證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要么就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找到能夠取代中國的供應商,但這兩個選擇都不容易。

  中國與印度同為新興經濟體,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在當前大環境下雙邊經貿活動依然活躍。

  正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2月6日在會見印度離任駐華大使唐勇勝時所說的,中印兩國要“彼此成就,不要相互消耗。雙方在涉及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的大目標上,可以也應該繼續站在一起”。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陳程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31 天岳先進 688234 --
  • 12-31 創耀科技 688259 --
  • 12-30 唯科科技 301196 --
  • 12-29 招標股份 301136 10.52
  • 12-29 泰慕士 001234 16.53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