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聲音再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3日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格奧爾基耶娃時表示,中國將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制定政策,適時降準,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明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面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可能相對比較困難,實施降準不僅有空間,也有必要。”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11月19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我國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要在高基數上繼續保持平穩運行面臨很多挑戰。”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預計,若四季度或明年初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為鞏固國內經濟增長韌性,不排除央行年底前后再度實施降準的可能。
“此次‘適時降準’的提出符合市場預期。”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適時降準”具有較強的“穩增長”以及“保就業”含義。
今年以來,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企業成本壓力加大、經營困難加劇。今年7月份的降準釋放了1萬億元長期資金,降低了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促進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同時,今年以來我國外貿保持高景氣度。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出口整體走強,但是從結構上來看,部分產業出口仍然低迷。如果實施降準,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這部分企業的經營壓力。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曾3次提及降準,相關政策調整多在會后短期內落地。不過也有例外,2020年6月17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加大力度解決融資難,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此次降準預期最終并未實現。
今年7月7日,國常會提出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央行在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因此,“適時”意味著央行對于降準有著相機抉擇的靈活性。綜合分析人士的觀點來看,若此次實施降準,有兩個重要窗口期。
一是本月月中。央行今年7月份實施降準時曾表示,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后的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于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于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從本月來看,15日將有9500億元的MLF到期,為年內次高水平。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12月份降準置換MLF概率較大。當前一般貸款加權利率仍需要進一步引導下行,而通過降準置換MLF幫助商業銀行降低資金成本,進而向資產端傳導,利于為實體部門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二是明年1月份。從以往情況來看,央行從未在12月份實施降準。2018年12月24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央行則在2019年的1月4日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1月份實施降準能緩解春節前的流動性緊張局面。
王青認為,若年底前后降準落地,將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在PPI與CPI存在“剪刀差”背景下,緩解中下游小微企業經營困難。需要指出的是,當前降準已屬于“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后的常規流動性操作”,不會帶來大水漫灌效應,既不會帶動信貸、社融增速大幅沖高,也不會推動宏觀杠桿率明顯攀升。
責任編輯:于勝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