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保供與“雙碳”并行 這些企業迎來商機

煤炭保供與“雙碳”并行 這些企業迎來商機
2021年11月26日 02:44 第一財經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按照今年的市場情況,我們在山東的年產25萬噸試運行工廠如果滿負荷運轉,可以做到5個億的銷售收入,比預計的規模一下子翻了三倍。”

  在中國煤化工領域深耕數十年的董宏海在今年感受到了市場對于節能低碳創新技術前所未有的強勁需求。作為宇科能源(深圳)有限公司和滕州瑞科天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董宏海告訴第一財經,由于市場旺盛,公司不久前在山東滕州投入試運行的裝置產值顯著增加。

  董宏海的經歷,是中國這一煤炭大國在保障能源供應和實現“雙碳”目標中,努力尋求平衡的縮影。

  雖然近年來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持續下降,但其主體能源的地位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會改變。因此,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成為“雙碳”目標下煤炭行業的明確方向,也為科技創新的商業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煤炭供應恢復

  今年9月起,全國多地推出“有序用電”舉措,背后既有能耗“雙控”的考慮,也有煤炭價格上漲和供不應求的因素。

  隨著相關措施逐步落實,近期電力等能源保供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多地陸續暫停“有序用電”舉措,煤炭產能釋放、價格逐步回歸理性,電力供需形勢恢復常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煤炭產量3.6億噸,同比增長4%。從調度情況看,11月以來煤炭產量仍在穩步增長。11月10日,全國煤炭調度日產量達到1205萬噸,創歷史新高,其中山西、陜西、新疆等多省區煤炭產量均創近年來新高。

  與此同時,電廠存煤持續提升。10月以來,統調電廠供煤持續大于耗煤,存煤加快回升。11月14日,電廠存煤1.29億噸,月底有望超過1.4億噸,目前可用22天,較9月底增加9天。其中,東北三省統調電廠存煤超過1400萬噸,比9月底提升1倍以上,可用天數達到31天。

  煤炭作為中國的主體能源,雖然近年來的占比持續下降,但仍然在整體能源結構中占據主要的地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在今年7月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大會上表示,從2012年到2020年,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從68.5%降至56.8%,年均降1個多百分點,非化石能源占比從0.7%上升至15.6%,年均增長0.7個百分點。

  在全國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資源儲量中占94%的煤炭,是穩定經濟、自主保障能力最強的能源。因此,我國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煤炭的主體能源地位在相當長時間內都不會變化。

  基于這樣的事實,一方面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一方面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成為“雙碳”目標下煤炭行業的明確方向,也為科技創新的商業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讓煤炭變“負碳”

  作為煤炭清潔利用領域的老兵和創業者,董宏海在今年感受到了業態的顯著變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突破,是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在市場的反饋中收獲了越來越大的動力。

  董宏海他們的目標是讓高碳的煤炭利用不僅僅變得低碳、零碳,還要變成“負碳”。

  今年剛剛實現了產業化的微礦分離技術是他們的核心技術之一,由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及其團隊花了近7年的時間研發而成。

  “傳統的做法是在煤炭使用后再對環境污染等問題進行末端治理,而我們現在做的事是逆向創新,把煤炭在使用前就治理干凈了,為前端處理。”董宏海表示,煤炭是固體,在煤炭形成過程中混雜了大量既不可燃、又會造成環境污染的礦物質,這項技術的突破之處在于,可以在使用前就把煤炭中的可燃物與不可燃的礦物質分離開來。

  也就是說,分離后的煤炭,一方面可以變成標準化的、高能量密度的燃料或原料,以煤制甲醇為例,能讓整體能耗降低15%以上,與石油化工的生產成本相比,“當油價降到25美元/桶的時候,煤化工仍然是賺錢的”;另一方面,那部分不可燃但富含植物生長所需營養微量元素的礦物質,可以進入農業和林業領域,用于土壤改良和土地復墾。隨著種植成的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漸增加,整條創新路徑將幫助煤炭利用最終實現向“負碳”的轉變。

  董宏海說,隨著不斷地開采,部分地區的煤礦資源逐漸枯竭,且剩下的多為能效更低的劣質煤。除了增加進口外,這類創新技術可以把現存劣質煤中可燃的部分轉化為超級精煤,不可燃的部分用于土地復墾,從而在為“雙碳”助力的同時,也為能源的供應提供保障。

  董宏海提出,目前山東滕州的項目是該技術在全國的第一個示范,接下來還會布局更多的商業化示范項目,與山西地區也正在探討合作,“盈利是看得見的”。土壤領域的應用還在研發試驗當中,目前已完成了第四季土豆種植試驗,良好的增產效果從技術上確認了礦物質回歸土壤這件事的可行性。按照規劃,這項技術10年后的目標是實現2000萬噸的產能以及350億元的營收。

  越來越多這樣在傳統領域“熬到春天”的創新技術正在加速商業化落地。

  11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會議指出,我國能源資源稟賦以煤為主,要從國情實際出發,著力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推廣成熟技術商業化運用。

  除了煤炭,石化領域的節能低碳科技也在等待更大的商機。

  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冷再生劑循環技術來自洛陽維達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就首次實現了工業化。該公司董事長李群柱告訴第一財經,與常規技術相比,以加工能力為每年處理140萬噸原料的工業裝置為例,利用這項技術改造后可以實現每年1.89億元的效益增長,投資回收期僅1.5個月。

  就節能降碳能力而言,這項技術可降低焦炭產率1.15個百分點,每噸原料節能18.35公斤標煤,減少0.113 噸二氧化碳排放。“國內大約有200套催化裂化裝置,總加工能力約為2.5億噸,按照80%的市場推廣率計算,這項技術每年可節能367萬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2258萬噸。”李群柱表示,這個碳減排規模相當于“十三五”規劃全國年均二氧化碳總減排量的8.1%。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茂樺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30 家聯科技 301193 --
  • 11-29 澤宇智能 301179 43.99
  • 11-26 粵萬年青 301111 10.48
  • 11-26 達嘉維康 301126 12.37
  • 11-26 邁赫股份 301199 29.2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