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稻葵
一、高度重視經濟風險,重啟中國經濟新增長點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面臨著比較大的風險。短期因素包括疫情、汛情、短期能源市場的中斷等。但是在這些短期因素的背后,其實蘊含著很多的長期經濟運行的風險,比如新的增長點還沒有完全打造出來。
明年經濟運行風險面臨三大國際風險。
第一,需求下降風險。國際上很多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水平比較高。美聯儲應對通脹的情況下會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國家造成直接影響,也會影響到整個國際市場的外部需求。
第二,產業鏈重組風險。現在發達國家反復呼吁,要把原有產業鏈環節回遷到本國,避免產業空心化。因此未來一些訂單會隨著工廠的遷移產業鏈布局逐步挪到其他國家去,應當提前做好思想準備。
第三,低碳風險。發達國家現在是第三產業為主,第三產業占60%以上,對能源的依賴程度遠低于我國。發達國家出于政治考慮和其他壓力,想方設法要減碳,減碳成本不成比例地壓在了新興市場國家上。
我認為應對這三大風險,必須要重啟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增長點,具體而言有兩點:
一方面,加快城鎮化。中國經濟目前是14億人口,4億多人口進入到中等收入水平,10億人口還沒有邁入中等收入水平,這10億人口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10億人口中大部分是受了比較好的基礎教育的年輕人,而且總體上講是非常健康的。最重要的是,他們和其他新興市場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同齡人相比是干勁十足的,具有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奮斗的精神,這是非常難得的。要想方設法給他們創造一個增加收入、把他們納入到現代經濟生活軌道中的一個機制,關鍵還是城鎮化。
另一方面是產業升級的問題,包括數字經濟、包括綠色經濟等。
二、重修政府與市場經濟學,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要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重修一門功課——政府與市場經濟學。什么是政府與市場經濟學(government and economics),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所有現代經濟分析中,政府的角色必須作為一個重點來突出。具體到今天中國的環境下,我們必須要解決好政府的角色和激勵。
一是城鎮化的打造。政府在加快城鎮化進程的角色極其重要,現在阻礙城鎮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意張開雙臂歡迎外來人口。地方政府是理性的,他們必須要有歡迎外來人口的激勵。當前,他們的激勵不足。第一是維穩。外來務工人口增加容易出現治安問題,所以需要維護社會穩定。第二,地方政府必須要提供公共服務,這需要花錢。當前稅收大頭歸中央,小頭歸地方,地方政府從地方經濟發展中獲得的稅收激勵少了,相反債務水平變高了,疲于應付,所以地方政府在吸納外來人口、提供公共服務和改善公共服務的激勵上都不到位。要解決這個問題,從宏觀經濟學和財政角度來講,需要把地方債一次性變成國債,給地方政府減負,同時給地方政府新的激勵,讓他們專心致志打造城鎮化這個新增長點。
二是綠色低碳問題。從經濟學本質分析,就是要政府來培育一個綠色低碳市場。低碳的問題,無非是兩個思路。首先,我們目前主要采取的是限制數量。給每個部門限制一個排碳的量,有了這個量以后部門之間可以進行交易,于是形成了碳市場。其次,通過碳稅確定碳價格。只要是用了煤或者油或者天然氣,那就按照每一克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定一個價,據此確定一個碳稅稅率。然后讓這個市場運轉起來。舉個例子,如果給煤炭加碳稅,很自然鋼鐵廠就會以比較高的價格即帶著碳價的價格購進煤或者焦炭,鋼的價格就會上漲。價格是傳遞的,稅務的負擔是傳遞的。在經營一段時間后會發現,鋼鐵的價格有可能下降,而水泥的價格下不來,因為水泥不能回收。所以在水泥廠生產的過程中必須生產新鮮水泥,而鋼廠不一樣,一旦鋼的價格上漲,廢鋼的價格就會上漲,很多鋼廠就會回收二手鋼,二手鋼進來后煉鋼過程中用的碳就少了,鋼的成本就會下來,鋼鐵行業就會發展,鋼鐵產量就會增加并逐步取代水泥。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動態過程,我傾向于認為可能用價格機制比較好,比碳交易更好。
總體而言,我認為當前經濟運行的風險不容小覷,如果不加以應對的話,明年經濟下滑的趨勢還會延續。因此必須從現在開始進行匡正,必須從根本解決當前經濟增長的新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尤其要重修政府與市場經濟學這門全世界的經濟學功課。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