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糊了,經紀公司“吃”什么

“飯圈”糊了,經紀公司“吃”什么
2021年09月28日 16:17 商學院

  “飯圈”糊了,經紀公司“吃”什么

  “飯圈”迎來治理, 以粉絲經濟為食的偶像養成類節目被直接禁播,這對以打造養成式偶像為主的經紀公司而言無疑是個打擊。

  文|趙建琳 朱耘

  “飯圈”正迎來史上最強監管。

  2021年6月,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打擊誘導未成年人集資應援、投票打榜、拉踩引戰、造謠攻擊、“養號”控評等行為。

  8月27日,中央網信辦再下重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取消明星藝人榜單、調整排行規則、嚴管明星經紀公司、規范應援集資行為……這次治理,每一項都直指粉絲經濟下的“飯圈”核心運作模式。

  看到野蠻生長的“飯圈”亂象迎來治理,作為“粉絲”,關珊珊(化名)是高興的。去年,關珊珊“粉”上了某新生代樂團選秀節目中的一位藝人,比賽期間,關珊珊也為其投過票、打過榜、到線下花墻應援活動打過卡,但她沒有加入后援會的任何職能組,只想自由快樂地追星。

  關珊珊說,很多粉絲都很樂于看到這樣的整治,“最大的好處是避免去做沒有意義的數據,避免被資本‘割韭菜’,如果不是為了明星本人,誰愿意天天搞這些東西?那些漫天散播黑料的豆瓣小組被封了,粉絲也不用再‘養號’澄清了,之間的掐架也減少了,省錢又省事兒。”

  伴隨“飯圈”亂象整治行動,整個文娛領域進入了整頓進行時。經紀公司被要求強化對粉絲的引導責任;流量至上的商業邏輯被明確打擊,以粉絲經濟為食的偶像養成類節目被直接禁播,這對以打造養成式偶像的經紀公司而言無疑是個打擊。

  經紀公司和粉絲群體配合整治

  “飯圈”專項治理行動開始后,在某經紀公司負責藝人宣傳工作的艾莉(化名)感受到的最直接的變化是,近期各藝人的粉絲后援會都來找公司要授權了,“因為現在微博要求,各藝人粉絲后援會必須有經紀公司的許可才能成立。”

  《通知》強調,要加強對明星粉絲團、后援會等賬號的管理,要求粉絲團、后援會賬號必須經明星經紀公司(工作室)授權或認證,并由其負責日常維護和監督,未經授權的個人或組織一律不得注冊明星粉絲團賬號。

  “如果是我們一直聯系的官方后援會,我們就會給蓋章。”艾莉告訴《商學院》記者。所謂官方后援會,關珊珊給的定義是,藝人會入群。

  目前有的非官方微博后援群仍在正常運行,只是其管理員名單中能看到官方后援會組織的身影,“嚴格意義上講也可以算是官方群,畢竟不是‘散粉’在打理,但只有被經紀團隊承認的群才是真正的官方群,它會顯示在藝人的微博首頁。”關珊珊說。

  《通知》下發后,不少經紀公司立時表態,拒絕拉踩引戰、造謠攻擊、非理性應援打投、集資等行為,楊紫、肖戰、王一博等明星個人工作室和時代峰峻、樂華娛樂、麥銳娛樂、覺醒東方、果然天空娛樂等多家偶像養成型經紀公司發布了倡議書。

  艾莉說:“以前粉絲自發花錢參與線下應援很普遍,有的還自發組織做大幅落地海報,給媒體記者買伴手禮,但現在我們會和對方說,線下應援、集資活動就不要再搞了,為偶像好的粉絲肯定能明白這個道理。”

  “粉絲們大部分都在明星超話里發言,互相提醒‘清朗’行動開始了,大家盡量不要和別人掐架;非官方后援群還會就某些平臺上出現的涉嫌引戰、造謠等信息向相關平臺方舉報。”關珊珊告訴記者。

  不太敢管粉絲

  雖然《通知》中要求明星經紀公司(工作室)要負責被認證的粉絲團、后援會的日常維護和監督,但關珊珊所在官方后援群內還沒有經紀團隊“入駐”。

  入群管理粉絲,是一件令經紀團隊戰戰兢兢的事。艾莉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粉絲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公司反而是被粉絲罵的群體,不太敢“管理”他們,而之前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據艾莉所知,過去一些比較極端的粉絲會寫“大字報”羅列經紀公司和經紀團隊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要求給明星更換經紀團隊,導致工作人員退出后援群;有的經紀人被“人肉搜索”其家人、被私信罵;有的經紀人被粉絲罵到離開了相關崗位。

  關珊珊感覺粉絲好像有種“被害妄想癥”,她看到一些粉絲的發言,認為自己喜歡的人無時無刻不處在被傷害之中,被同事傷害、被公司傷害、被“黑粉”傷害、被“路人”傷害,認為經紀公司不作為,但其實未必是這樣。

  “正是因為粉絲覺得明星受到了“傷害”,才促使其投入更多精力去保護明星。我覺得沒有粉絲滿意經紀團隊的工作,經紀團隊之所以不出現在后援群里,就是因為兩邊會起沖突,所以經紀團隊往往只和后援會里負責對接工作的管理者溝通,由管理者來做‘緩沖地帶’。”關珊珊說。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尹一伊對粉絲群體做過研究,一般大家會認為粉絲和偶像之間建立的是一種類社交關系,一種想象的親密感。偶像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連接粉絲自我與現實世界的精神橋梁,本質上是一種對理想情感或者美好特質的追求。

  “這種類社交關系讓粉絲認為自己有責任守護偶像、讓偶像變得更好,同時會因為自己的情感動機將這種責任神圣化,因為自己和偶像間沒有實際利益沖突,兩人的利益完全一致;同時,粉絲對造星的深度參與,讓他們獲得了類似消費者的話語權。但藝人經紀不在這個類社交關系內,甚至是阻礙,因為他們是與偶像有實際社交關系的人。粉絲會認為偶像是經紀公司的賺錢工具,而偶像在自己心中是一個完整的、有情感的人,這種敵對感也能夠理解,只是是否要采取一種過激的溝通方式,值得商榷。”尹一伊對記者講道。

  在關珊珊看來,明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成為經紀公司與粉絲群體之間的調和者,明星本人有責任引導粉絲。“像去年肖戰粉絲攻陷AO3網站的事件,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明星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勸阻、引導粉絲。”

  粉絲為資本買單

  9月中旬,中紀委網站發文表示整頓“飯圈”亂象,并不是整頓粉絲,而是“飯圈”背后的產業鏈。這條產業鏈由金融資本—偶像—粉絲—商業平臺—娛樂經紀—營銷機構—廣告商—廠家組成,“流量明星被看成是‘頭部資產’,原來粉絲行為的‘情感化’‘娛樂化’特征變為‘功利化’‘物質化’。都是資本的游戲,粉絲其實就是在被資本‘割韭菜’。”關珊珊直言。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紅人經濟商業模式及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粉絲經濟關聯產業市場規模超過4.1萬億元。粉絲通過投票、打榜、買雜志、買代言產品等各種形式為這個萬億級別的市場做著貢獻,而這個過程離不開數據的支撐。

  “做數據”最典型的就是為參加選秀的偶像投票。“數據組的人會在比賽期間建群組織大家投票,投完自己的,還會買一大堆小號讓粉絲投,說白了,這種投票就是數據注水,但大家都在注水,而且會內卷,考驗藝人粉絲的數量和粉絲的資金實力。”關珊珊說。

  投票需要花錢,“桃叭”等集資平臺就應運而生。組織者會在“桃叭”等集資平臺上開鏈接,粉絲點開鏈接往里打錢,為投票而集資的錢專用于投票,后援會有財務部門負責記賬和管理這筆錢的支出。為保證票都投到自己偶像身上,粉絲要把投票過程錄屏上傳到群相冊。

  追溯起來,投票行為并非近年才有,尹一伊告訴《商學院》記者:“投票行為在本土的發展始于‘超女’時期。當時人們通過短信投票,隨著視頻平臺的崛起,投票通道轉移到了平臺方。”

  《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等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都是在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等平臺上設立投票專區。之后,出現節目方與贊助方聯手通過粉絲投票實現直接的商業轉化行為,比如今年發生的《青春有你3》粉絲“倒奶事件”。

  與投票行為一同被常常提起的還有打榜。關珊珊曾在一個名為“尋藝”的小程序中打榜,粉絲拼命在榜單上投票,就是為讓榜單制作方花錢去買某個商業街區的大屏露出偶像。但關珊珊內心并不喜歡打榜,“沒有任何業界權威性,也沒什么意義,只有榜單賺到了流量。”

  粉絲認為自己的付出能被轉化為一個個好看的數據,幫助明星得到更多雜志封面的拍攝機會,拿到更大牌的代言合作,獲得更多影視作品的參演機會。最終,粉絲又會大量地為雜志和代言產品買單。粉絲投入時間精力,更投入真金白銀,有粉絲追星時陸續花了20多萬元。

  “粉絲為偶像付出物質或非物質勞動,是一種只追求情感回饋的付出,比如買了很多東西之后,偶像可能會發條感謝或者寵粉的微博。粉絲的情感路線變成大量勞動—流量數據—一點回饋。而資本的邏輯是變現,粉絲會意識到資本的利用,但情感上很難脫離,因為資本和平臺塑造了一種‘只有數據能給偶像帶來資源’的鐵邏輯,情感、數據、資本三者間的密切聯動是當下粉絲經濟盈利最主要的邏輯鏈條。”尹一伊說。

  偶像養成式經紀公司何去何從?

  這種邏輯鏈條究竟從什么時候形成的呢?關珊珊和艾莉均認為是從韓國男團EXO成員鹿晗、吳亦凡、黃子韜、張藝興“四子歸國”時開始。而之所以外界有這樣的感覺,尹一伊認為與當時平臺流量資本開始興起有關。

  “回國的幾位EXO成員是唱跳偶像,當時內地沒有直接承接偶像的平臺和市場,所以他們打開內地市場的方式是憑借粉絲的應援進入到演藝行業,而平臺則在此過程中把應援和數字排行榜、流量勞動關聯了起來。”

  直到2018年,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現象級爆紅讓唱跳組合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熱議,選手的經紀公司也連帶得到了廣泛的輿論關注,這些經紀公司大多學習了日韓娛樂公司的練習生制度,以互聯網思維造星,通過參加偶像養成類的選秀節目推出新人或新團。

  隨著《創造營》《青春有你》等同類綜藝節目的陸續推出,偶像養成的產業模式逐漸發展壯大,樂華娛樂、時代峰峻等經紀公司的知名度和話題度越來越高。《創造營》《青春有你》像連續劇一樣每年都會播出,給各養成式造星的經紀公司提供了持續推出新人的機會。

  但變化已經發生了。8月底,愛奇藝創始人龔宇表示,取消未來幾年的偶像選秀類節目和任何場外投票環節。9月2日,國家廣電總局要求不得播出偶像養成類節目。

  對于以偶像養成、互聯網造星為主要運營方式的經紀公司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打擊。沒了偶像養成類節目這一快速聚集關注度的渠道后,“那些規模比較小、出道藝人比較少的經紀公司,未來會更加危險。”艾莉判斷。

  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認為,偶像養成式的經紀公司肯定會受到沖擊,甚至有的經紀公司會直接倒閉,一些新人可能會面臨失業。

  《商學院》記者分別向樂華娛樂、絲芭傳媒、麥銳娛樂、覺醒東方和愛奇藝旗下的果然天空娛樂等公司發送采訪函,詢問偶像養成節目被禁播對公司造成的影響以及公司是否會進行相應的業務轉型等,但截至發稿,上述經紀公司都未回復。

  在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看來,偶像養成類節目被禁播給以此為主要推新渠道的經紀公司帶來的是釜底抽薪般的影響,過去這類經紀公司的模式更多的是建立在粉絲經濟基礎之上,而非建立在精品內容基礎上,但政策重拳或將倒逼這類過去野蠻生長的經紀公司重回初心,專注打造藝人實力和精品內容,以版權作為基本輸出形態和盈利模式。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思陽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29 同益中 688722 4.51
  • 09-29 富吉瑞 688272 22.56
  • 09-28 孩子王 301078 5.77
  • 09-28 珠海冠宇 688772 14.43
  • 09-28 百普賽斯 301080 112.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