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涵
投資要點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1年第三季度(總第94次)例會于9月24日在北京召開,我們解讀如下:
會議對經濟形勢判斷趨于謹慎,關注疫情周期化可能產生的額外擾動。 會議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調整為“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我們在2020年中指出經濟增速在沖高回落后將逐漸向更低的中樞回歸,近期市場對此的預期也在快速趨于一致。本次會議指出經濟形勢出現“邊際變化”,除了內外需面臨的下行壓力外。全球疫情形勢還似乎開始呈現一些周期化特征,這可能持續對服務業、跨境活動和全球供應鏈產生擾動,從而可能成為經濟增速回歸過程的額外影響變量。
提高銀行防范金融風險能力,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近期,境內外市場對個別房地產民企的潛在信用風險的關注和擔憂有所上升。會議指出要“支持銀行補充資本,提高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信用風險的能力”,同時“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顯示貨幣政策層面可能已經在為防范風險著手準備應對措施。雖然目前來看,房地產行業部分企業的信用風險的發酵可能仍然遠未結束,但是,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可能不需過度擔憂。
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托底政策或待歲末年初。會議延續7月30日政治局會議的基調,強調要“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關注到上半年專項債發行進度較慢,7月發債后已提速,四季度也可能高于季節性,從而對社融增速形成支撐。近期,市場對經濟托底的預期有所升溫,對利率債的看法分歧也開始加大。我們認為,從節奏上來看,得益于基數效應,2021年全年保增長的壓力可能并不大,這意味著年內釋放大量項目對沖的概率可能也相對有限。進入到2022年,經濟增速進一步向中長期更低的中樞回落,可能才會適時釋放基建項目進行托底托沖。從程度上而言,對沖政策可能只是充當緩沖墊而非拉起經濟,當市場開始確認這一點,利率債或將迎來再次下行的時間窗口。
加強與財政、產業、監管政策之間的協調,堅持金融服務實體。年中產業政策調整以來,市場風格多變,其背后是對行業中長期邏輯的重新思考。這包括了雙碳目標下傳統行業龍頭與尾部的利潤再分配、大國博弈背景下長期賽道中強化創新屬性的重要性等。在此背景中,雖然市場可能有切換和波動,但北交所的創設和本次會議對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的持續強調,對資本市場應持續保有戰略信心。
(本文作者介紹: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