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英子
“從重點群體來看,我國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年齡分布呈倒‘U’型,也就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養水平相對較低。”8月27日,在人民銀行舉辦的2021年“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爭做理性投資者 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媒體吹風會上,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在分析今年的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結果時如此說道。
尹優平表示,下一步,央行將充分利用今年的調查結果,聚焦“一老一少”,繼續關注重點群體和薄弱環節。
據悉,從2019年開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網信辦每年9月聯合開展金融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社會公眾金融知識水平、金融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推動建立健全廣泛覆蓋、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金融知識普及新格局。此次出席吹風會的上述四部委相關領導均對今年的金融消保工作重點進行了介紹。
金融教育干預應抓早抓小
“我們認為金融教育干預應抓早抓小,在學生時代做好金融知識儲備,培育契約精神和風險責任意識,對人才的全面發展和國民金融素養整體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以達到‘教育一個孩子、輻射整個家庭、造福經濟社會’的良好效果。”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劉桂平表示。
具體做法有:近年來,人民銀行持續同教育部、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委保持密切的溝通協作,聯合研制了金融知識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框架要點,緊緊抓住中小學課程教材周期性修訂契機,有機融入金融素養核心概念,使金融基本知識系統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形成中小學金融素養教育的長效機制。
從銀保監會方面來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介紹稱,今年,針對短信釣魚詐騙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防范短信釣魚鏈接詐騙的風險提示》,還有比如針對一些青少年集資追星、打榜等現象發布了《警惕明星代言金融產品風險的提示》。
證監會亦結合國民教育,從源頭上提高國民金融素養。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張迅在會上透露,目前,31個省市自治區累計在近5000所學校開展教學試點,在相關課程中有機融入證券期貨知識。
此外,張迅介紹稱,證監會從2015年開始啟動投教基地的建設命名工作,六年來投教基地的規模數量穩步增長,截止目前共有投教基地199家,其中國家級的投教基地71家,省級投教基地128家。投教基地的運營主體也日益多元化,目前已經廣泛覆蓋了市場機構、上市公司、高等院校、傳統媒體、互聯網平臺、政府部門等各種類型。
國家網信辦副局長劉紅巖則提到,接下來將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協調聯動,共同聚焦重點人群,推進網民金融素養教育。
她進一步表示,青少年、老年人群體是防范校園貸、網絡詐騙等非法金融活動的重要群體,網信辦將針對這兩類重點群體創新方式方法,運用動漫、H5視頻等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金融基礎知識和金融領域法律法規,引導廣大網民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風險防范意識,提升網絡防護技能。
尹優平亦指出,本次聯合宣傳,四部門聚焦“普及金融知識 提升金融素養 共建清朗網絡 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題,聚焦重點群體,突出宣傳理性投資和合理借貸教育。主要面向青少年、在校學生等年輕消費者,突出合理借貸、理性消費等金融知識普及。
同時,面向老年人重點普及理性投資理念,提高防騙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開展有溫度的養老金融教育
在養老金融教育方面。
劉桂平表示,人民銀行充分認識到中國已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須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指導下,支持銀發經濟、養老金融發展,致力于提升老年人金融素養和風險責任意識,緩解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用金融力量化解社會痛點,賦能社會進步。
同時,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為老年人金融知識宣傳普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從宣傳內容、方式以及長效機制等方面著力,開展有溫度的養老金融教育,讓老年人“一看便知”“一學就會”“一聽就懂”。
“總體上,我認為咱們國家在逐步進入老齡化,所以老年金融消費者的比重也在增加,中央也高度重視,銀行業和保險業也會有制度和具體措施。”郭武平表示。
針對老年人適老服務,銀保監會今年年初發了《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通知》,主要有如下具體措施:
一是要求打造適老的APP,優化使用流程,特別是要改進安全防護技術,守護老年人接受金融服務過程中財產和信息安全,因為這個過程中老年人受詐騙的比例是比較高的。
第二是考慮老年人的需求,要改善基礎服務設施,包括柜面服務、涉老服務等。現在年輕人去柜臺的不多,老年人去的比較多,一些銀行保險機構設置了比如長者服務專區、無障礙坡道,積極恢復人工現金柜臺服務,配置愛心座椅、老花鏡等。
還有的采取“陪同式”服務,方便老年人辦理業務。
除此之外,銀保監會也設置了“禁止行為清單”。
第一,銀行保險機構不得強迫老年人使用銀行卡,因為仍然有老年人還使用存折。中國金融消費者基數很大,所以金融消費者的服務應該是多元化的,因此在這方面銀保監會規定要尊重老年人,不能強制使用銀行卡。
第二,不得強制老年人通過自助式智能設備辦理業務。從金融機構來講,自助設備是為了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但是另一方面確實老年人操作比較費勁,容易出現一些失誤。
第三,不得違規代替老年人操作。一旦發生投訴,責任很難認定。“我們經常講賣者盡責、買者自負,老年人同樣如此,你可以告訴老年人怎么操作,但是絕不能替老年人操作。”郭武平說道。
除此之外,還有針對社保卡激活、社保資金發放、養老金領取等老年人階段性集中辦理的業務,銀行保險機構也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等待時間,方便老年人辦理。
建立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制度
針對上文提到的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
劉桂平介紹稱,2021年的調查央行已經形成了調查分析報告,報告從消費者態度、行為、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也將會向全社會公開發布。
尹優平補充到,人民銀行于2016年率先在全國建立了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制度,這個制度規定從2017年起每兩年開展一次全國性的調查,到今年是第三次。
今年的調查有兩個比較大的特點,一是,整個問卷調查采取了電子化的方式;另外,采集的樣本量也是比較大。
調查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涵蓋333個地市級相關單位和2200個縣級相關單位,共采集樣本近14萬份,有效樣本達到了118775份。
“所以說這次調查從樣本量和覆蓋面來講是很有代表性的。”尹優平提到,這次調查人民銀行主要從消費者的金融態度、金融行為、金融知識、金融技能等多個維度進行了綜合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總的來看,我國居民的金融素養水平是逐步提高的,2021年我國的消費者素養指數是66.81,比2019年提高了2.04分。
其中,消費者在金融態度方面的表現是最好的,在金融技能和金融行為上表現出了比較大的差異性,同時,也看到基礎金融知識方面相對不足。
具體有五個方面:
第一是,從國際比較來看,調查顯示,我國居民的金融素養水平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國家中處于居中等偏上的水平,在G20國家中的排名也比較好。
第二是,從消費者的金融態度來看,我國消費者有比較充足的應急儲蓄,這對疫情下的經濟復蘇會形成有力支撐,這也是我國經濟韌性較強的表現之一。
第三是,從消費者掌握金融知識角度來看,消費者對于分散化投資等基本金融常識缺乏足夠的認識。同時,對于金融投資的收益預期呈現非理性的特征,容易產生非理性的投資行為。
第四是,從金融消費方式來看,調查顯示,我國金融消費者在日常消費中首選手機支付。調查當中也發現大多數的人在過去兩年中有使用現金進行小額支付的經歷,并且絕大多數認為拒收現金的性質是比較惡劣的,大多數受訪者對此持反對態度。
第五是,從重點群體來看,我國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年齡分布呈倒“U”型,也就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養水平相對較低,特別是老年人在適應金融數字化方面仍有明顯的不足,比較依賴傳統的渠道和方式來滿足自身的金融需求。
“這也就需要我們持續關注老年人的數字金融轉型方面帶來的風險,切實加大對老年人金融消費保護工作力度。”尹優平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劉桂平還在會上提到,下一步,需要相關部門,主要是“一行兩會”,包括要聯動市場監管總局,加強推動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專門立法。“要有上位法支撐,使得我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更加有法可依,也能夠更好地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責任編輯:陳嘉輝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