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臨期食品“風靡”背后:節約與安全如何“兼得”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杜燕 徐婧)周末,27歲的陶菲菲在住所附近超市的乳制品區拿起兩盒某品牌980ml的牛奶放入購物車,這比平日要便宜一半。“通常是十元一盒,如今這種臨期4天至6天的牛奶十元兩盒?!彼f,每次雖然僅是節省幾元(人民幣,下同),但能省錢又避免食物浪費,可謂“一舉兩節約”。
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與其銷售渠道的拓展,購買臨期食品正在成為消費新風尚。
像陶菲菲這樣線下購買臨期食品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在某便利店北京西直門站店內,顧客高先生稱,由于不確定能否在保質期內吃完,自己會對臨期零食較為謹慎。不過,對于可以即買即喝的飲品,會毫不猶豫購買,“最近一次購買臨期食品是上個月,在超市買了六七瓶飲料,一折左右的價格很劃算,兩三天就喝完了?!?/p>
在北京化工大學北校區附近的另一家便利店,顧客白女士說,自己平時注重節約糧食,如看到臨期食品會優先購買。一位李姓同學表示,如果賣家加大對臨期食品的售賣力度,自己又能保證在過期前吃掉,比如面包、飲品等,會優先購買臨期食品。
在互聯網上,還有一群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分享臨期食品信息的人。
在豆瓣App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內,有超過7萬的“臨期食品愛好者”。小組簡介中寫道“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臨期食品不丟人!”
組內有各地線下臨期食品商店“專樓”,組員們在這里提供自己所在城市的臨期食品商店信息,也會分享“寶藏”網店。比價格、比品質、比終期……在這里,年輕人聚在一起,踐行著自己的“小眾”生活方式,并樂于把這樣的消費觀傳遞給更多人。
根據艾媒咨詢今年1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目前中國臨期食品消費者年齡為26歲至35歲的占比47.8%。2020年中國消費者購買臨期食品的主要驅動力是低價購買到需要的商品,性價比較高。
中國肉類協會首席專家張子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人一向有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文化傳統。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節約意識增強,臨期食品受到消費者很大關注。
消費者的認可讓市場“錢”景可觀?!?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零食行業市場規模達3萬億元,市場規模巨大。從供給側來看,每年都將有大量的產品流入到臨期食品行業,即使按1%的庫存沉淀計算,臨期食品也將成為“百億市場”。
不過,臨期食品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商家如何“兼顧”臨期食品的銷量與安全?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有品牌連鎖店在門店內設置“特價商品貨架”。對于保質期在24小時至72小時的商品,還通過電子化系統根據門店銷量、未來客流量等維度預判,每15分鐘自動調節一次價格,從而鼓勵消費者購買。
不過,張子平強調,目前,有些售賣商場的臨期食品展賣區存在生熟不分開、不同種類食品混放、不區分不同食品的適宜貯藏溫度等問題,這些均需要商家和消費者關注。
目前,中國對臨期食品的市場監管正在加強。今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開始施行,其中明確“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
此外,一些地方性法規中也規定了對臨期食品的處理辦法。今年5月27日開始施行的《北京市反食品浪費規定》提出:“超市、商場、便利店、農貿市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預包裝食品實施效期管理,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
監管重在落實。張子平認為,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大檢查力度,“進到庫房和店面檢查”;另一方面,要細化對商家處理食品的要求與處罰標準,“比如一些肉制品一旦達不到貯藏溫度,微生物就會超標,直接吃會導致腹瀉,因此必須要嚴格要求、并加大處罰力度?!保ㄍ辏?/p>
責任編輯:尹悅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