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經濟展現出極強韌性”
——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將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3%,這也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盡管如此,亞洲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主要地區,IMF指出,其中,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39%。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發展勢頭,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中國以一份仍在合理區間運行的經濟“成績單”,為深陷不確定性“迷霧”的世界經濟注入了確定性。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表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展現出極強韌性”,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中國經濟將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貢獻。
“強勁”“韌性”“信心”是國際人士評價當前中國經濟的關鍵詞,彰顯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
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肯尼亞學者姆旺吉·瓦吉拉表示,2018年全球經濟活動放緩,制造業首當其沖,而中國經濟仍以6%以上的增速增長,表明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
比利時中歐數字協會負責人克勞迪婭告訴記者,中國6.2%的經濟增速令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羨慕不已,中國經濟的其他關鍵數據,如國內零售業、工業產值、固定投資額等都實現了穩定持續增長。“中國政府采取的包括減稅在內的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正在取得效果,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動力仍然強勁。”
“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穩定力量。”印度德里大學經濟學教授庫馬爾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已逐步轉向依靠內需拉動,內需中又更多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這表明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正發生根本性改變。盡管全球制造業活動低迷,但中國中高端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不斷攀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起到重要作用。庫馬爾相信中國有能力確保實現宏觀經濟發展既定目標。
“放眼全球,6.2%的增速十分靠前,在當前不利的外部條件下,中國經濟展現出極強韌性。”巴西智庫瓦加斯基金會金融專家夏華聲說,前三季度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5%,這得益于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的政策,也顯示了外國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中國將在高新技術領域取得更大成就”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效應顯現,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市場主體活力充分釋放。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中企穩,在應對風險挑戰中穩進,不斷聚集的創新動力讓中國經濟后勁十足。
比利時比中經貿委員會主席德威特認為,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決心、經濟政策的連貫性以及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都使得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令人期待。“中國以創新驅動發展,在電子商務、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走在了全球前列。政府和企業對科研投入越來越重視,中國在高新技術應用和轉化上進展迅猛,正在成為高新技術研發的新的重要平臺。”
自2015年至今,克勞迪婭每年都會來中國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經濟生態的發展。她說,中國研發經費投入穩居世界第二,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正是得益于在研發上的巨大投入。據統計,2018年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研發投入達153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1%。“我非常有信心,中國將在高新技術領域取得更大成就。”
夏華聲認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2.6%,中國企業創新動力加強,源于對產業鏈布局和發展充滿信心。“中國走創新發展之路,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加大了研發投入,中國政府在推動創新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已有完備的高科技產業鏈,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前來投資,參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共建一帶一路營造了合作共贏的局面”
“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結構性改革,更注重增長質量以及發展可持續性。預計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更多貢獻。”IMF研究部副主任吉安·馬里亞對本報記者表示。
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江原規由表示,中國外資市場準入等政策進一步放寬,國內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對外資有更大吸引力,一些外國投資者選擇此時進入中國,尤其是一些高技術產業。
“中國為世界經濟和南非等非洲國家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南非貿工部長易卜拉欣·帕特爾表示,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和巨大市場,為南非以及其他非洲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我看好中國經濟前景。中國為南非提供了寶貴經驗,南非將學習借鑒中國在支持創新、小微企業發展、青年創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
南非金磚國家研究學者加亞·喬西認為,中國積極擴大開放,為世界經濟的復蘇以及持續增長提供了重要基礎。“共建‘一帶一路’營造了合作共贏的局面,世界經濟因之受益。中國在創新,特別是在互聯網科技、互聯網金融領域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5G、數字經濟、綠色創新等技術及方案也將有效地支持全球創新環境,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將獲益匪淺。”
俄羅斯奧卡工業園區管理公司總經理阿列克謝·巴圖耶夫說,中國采取積極措施,推動建立開放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通過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跨國公司領導人峰會等,搭建了眾多國際合作平臺,為各國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本報北京、約翰內斯堡、布魯塞爾、新德里、里約熱內盧、華盛頓、東京、莫斯科10月26日電 記者龔鳴、萬宇、李瀅嫣、呂強、鄭彬、苑基榮、張遠南、吳樂珺、劉軍國、殷新宇)
【編輯:房家梁】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