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發布鼓勵仿制藥名單 罕見病藥品短缺有望緩解
作者: 馬曉華 林志吟 呂進玉
藥品短缺現象一直沒有消失,今年也不例外,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不斷出現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硝酸甘油、維A酸等藥品斷貨或供應不足的消息。
為解決藥品短缺問題,國家不斷出臺保障措施。10月9日,五部委聯合《第一批鼓勵仿制藥品目錄》,有33個藥品被納入名單,其中21個為國外上市國內尚無上市的產品,有9個品種中國有仿制藥。值得一提的是,七成的藥品在中國沒有仿制藥。
33個品種七成沒有仿制藥
這個目錄的誕生,源于藥品短缺的困境以及國家政策的推動。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下稱“20號文”),將鼓勵仿制藥的范圍明確為“臨床必需、療效確切、供應短缺”的藥品。12月,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12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落實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明確在2019年6月底前,發布第一批鼓勵仿制的藥品目錄,引導企業研發、注冊和生產仿制藥。
不過,根據艾美達數據統計,衛健委公布的第一批鼓勵仿制藥目錄中,共涉及到33個藥品,其中只有9個已有國內企業已仿制生產,即占比還不到三成。而這9個藥品中,又有4個國內只有1家企業可以生產,這四個藥品分別是厄他培南、環磷酰胺、雷洛昔芬、多巴絲肼。
仿制少帶來的結果就是這些藥品在市場上的短缺。中國藥品的短缺分為兩種:一種是有,但是供應不足;另外一種是沒有。
無論是什么原因,最直接的后果是中國市場上這些藥品的可及性出現問題,更是關系到民生的大問題,這個目錄中的尼替西農、富馬酸福莫特羅、泊沙康唑、伊沙匹隆、氟維司群、阿巴卡韋、巰嘌呤等33個通用名品種,涵蓋多種抗癌藥、罕見病藥物,都曾經出現在短缺藥的名單中。其中,伊沙匹隆、氟維司群為乳腺癌治療藥物,阿巴卡韋為抗艾滋病毒藥物,阿托伐醌為對抗瘧藥物,尼替西農則用于治療兒童罕見病,遺傳性酪氨酸血癥。巰嘌呤用于白血病患兒,其中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甲氨蝶呤片等廉價短缺藥物也包含在內。
“這33個品種中,上述兩種情況均存在,有的品種是生產企業少,供應不足,市場緊缺的情況下導致藥品價格高,另外一種是國內藥企還沒有仿制,其原因有些藥是‘孤兒藥’,市場用量小,企業沒有動力仿制,還有一種情況是技術壁壘,企業沒有能力仿制。”藥智網CEO李天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罕見病藥物占比超兩成
現如今,罕見病藥物愈發受到監管層的重視,此次由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一批仿制藥目錄”中,針對罕見病的用藥就占了七種,占比超兩成。包括尼替西農(膠囊)、格拉提雷(注射液)、溴吡斯的明(片劑/緩釋片)、曲前列尼爾(注射液)、波生坦(片劑)、艾替班特(注射液)和地拉羅司(分散片),分別用于治療肺動脈高壓、重癥肌無力、多發性硬化、遺傳性血管水腫、白塞病等。
“上述藥物在罕見病領域并不算是短缺或是高價,不過能夠有超過兩成以上的罕見病用藥被納入,是首次仿制藥目錄最大的價值,也表明國家從政策層面,清晰地對罕見病用藥支持。”罕見病發展中心主任黃如方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只是發布了第一批仿制藥目錄,未來可以想象還有更多的藥能夠在目錄中出現。也可能表現在臨床上、優先審批,甚至一致性評價等方面,給予企業更多時間和成本的支持,加快罕見病藥物更快更低成本進入市場。過去,按照一般仿制藥上市的流程,企業動力是不足的,畢竟罕見病用藥市場有限。”
罕見病是指發病率低于1%的疾病,其中有近八成為遺傳病,雖然發病率很低,但因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以及孕期篩查普及程度較低,罕見病患者數量高達1680萬,是發達國家的近百倍之多。在我國,由于缺乏相應的藥物,本來可以治愈或緩解的疾病被耽誤,給眾多家庭帶來揮之不去的陰影。
醫藥戰略規劃專家史立臣認為,鼓勵仿制藥不能只停留在一份清單,還需考慮后續的銜接等,包括在審評環節,綠色通道空間有多大?率先成功仿制的藥企是否有激勵政策,能否給予一定的保護期?這些都是需仔細考慮的。
緣何不去仿制?
中國一直都是仿制藥大國,但以仿制藥起家的醫藥企業,對于上述品種似乎并不是很青睞,是市場不足夠大?還是專利限制?
從公開資料可以查詢,專利已經不成為問題,2017年就有近百個藥物專利到期。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9年至少有24個重磅藥品專利到期,且目前國內大多尚無企業進行搶仿申報,其中有不少品種的全球銷售額峰值超過10億美元。此次公示的33個鼓勵仿制藥中,就有格拉替雷多發性硬化罕見病重磅藥物,以及地拉羅司歐洲地中海貧血鐵過載一線用藥等。
根據藥智網統計,富馬酸福莫特羅全球銷售額達到163億元,阿巴卡韋的全球銷售額為232億元,格拉替雷的全球銷售額也達到了150多億元。除外這3個上百億的品種,其他品種多為1億元到幾十億元。
“這其中很多品種已經專利到期或者即將到期,但是企業卻不太愿意做。這些品種多數為用量小的品種,企業不賺錢,而且現在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后,藥品價格如此低,帶量采購又帶來了很多變數,所以企業更是不愿意仿制了。現在很多企業已經暫停了之前的仿制,轉戰一些競爭力強的品種。”一位藥企工作人員稱。
實際上,這33個品種中,已經有部分企業拿到了臨床試驗批件,但是卻處于停滯狀態。
“現在鼓勵仿制,也只是優先審評,沒有更多的保障措施,企業仿制的動力依然不足。”上述藥企人員稱。
上述的這33個藥品中,在中國已上市的原研藥,共有12個,但這些原研藥多數在中國的銷售情況并不理想。艾美達統計的全國樣本公立醫院(接近千家)銷售情況顯示,有11個原研藥2018年全年銷售額不超過1億元。
華南一位從事仿制藥研發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藥企不愿意仿制背后,有多重因素制約,如仿制技術大、成本投入高、市場需求不大、原料藥難以供給等,“一般而言,企業選擇做仿制,會根據自己的聚焦領域來確定,重點挑選的是那些仿制市場需求大、療效比較確切、技術可行的品種。”他稱。
究其原因,上述的這些原研藥又有相當一部分屬于罕見病用藥。如地拉羅斯分散片,原研藥廠家是諾華,該產品用途是減少因β-地中海貧血和其他慢性貧血等疾病而接受長期輸血的患者的慢性鐵超負荷。在歐洲,該藥被推薦作為6歲以上地中海貧血鐵過載患者的一線用藥。2018年,該原研藥在中國樣本公立醫院的銷售額僅有874萬元。
罕見病用藥的特點之一是發病率低,患者數量少,某種程度市場需求并不大。換言之,如果仿制藥企業去生產的話,則面臨回報不理想的窘境。
“衛健委在出臺此目錄時,亦強調稱各相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在臨床試驗、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優先審評審批等方面予以支持。對于罕見病用藥研發來說,能加快審評是好事,畢竟一個藥5年時間獲得審評跟10年才可以獲得審評,區別很大,這涉及到研發成本問題,但僅僅加快審評審批進度還是不夠的,如何讓企業更有積極性去仿制,首先要解決企業回報問題。但目前來看,依舊是挑戰,預計后續相關部門還會再出臺相關配套政策鼓勵藥企仿制上述這些藥品。”華東一位從事臨床研發藥企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