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1條”讓外資銀行更加關注中國市場 訪法國巴黎銀行(中國)CEO賴長庚
郝亞娟、張榮旺
法國巴黎銀行是總部位于歐洲的全球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業務遍及72個國家,全球及地區雇用員工逾18.9萬名,集團在“零售銀行業務”(包括“本地市場”及“國際金融業務”)和“企業及機構銀行業務”兩大業務范疇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早在1860年,法國巴黎銀行就在上海開設了首間辦事處, 是最早進駐中國的外資銀行之一。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外商獨資銀行)擁有近500名員工,為客戶提供銀行、融資和咨詢服務。銀行也通過在中國的其他途徑,參與企業咨詢和海外股本募資業務,客戶包括本地和海外的企業和金融機構、機構投資者和高凈值客戶。截至目前,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成都5個主要城市設有分行、支行及辦事處。
金融對外開放政策再迎利好。日前,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11條措施(以下簡稱“新11條”),其中提到,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將原定于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等11條舉措。
新一輪開放政策的落實對外資銀行意味著什么?外資銀行如何看待中國市場的潛力?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外資銀行是否會調整在華業務布局?外資銀行如何看待與國內銀行的合作機會?針對上述問題,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行長賴長庚。
證券、債券、財富管理市場進一步開放
《中國經營報》:日前發布的金融開放“新11條”中提到,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這對外資銀行意味著什么?外資銀行在我國債券市場開放中如何發揮作用?
賴長庚: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初期比較熟悉或擅長的業務是跨境業務,比如協助中國企業進行跨境并購、跨境融資、境外上市等業務,這些業務也是外資銀行最大的競爭優勢所在。
隨著近幾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加速以及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國出臺了多條開放舉措以更好地發展國內經濟、優化國內金融市場。而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國內經濟具有更大的空間和發展潛力。
此次金融開放中提到“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將取得A類主承銷業務資格的外資銀行的業務范圍擴展至所有債務融資工具產品,不再僅限于非金融企業熊貓債(熊貓債券是指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在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相當于打通了外資銀行在國內債券承銷市場的“最后一里路”。
考慮到當前中國信用債市場已經發展得非常龐大,而且在整個國家鼓勵直接融資的背景下,擁有債券承銷牌照是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債券市場非常重要的工具,一方面,外資銀行更加深入中國債券市場;另一方面,外資銀行在積極參與銀行債券市場的同時可引入更多的外國投資者,這些都有助于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觸角更深入更廣泛。
《中國經營報》:“新11條”中其他開放措施對外資銀行意味著哪些業務機會?
賴長庚:“新11條”中其他開放措施,概括來說,是面向證券市場、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市場的開放,可以看出,此次開放措施是對中國資本市場較為全面的覆蓋。
在證券市場方面,例如,“將原定于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這兩條舉措將預計時間提前一年,是放開外資準入的重要措施。
在財富管理市場,有關數據顯示,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總量已突破100萬億。開放措施中提到“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我相信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外資機構是很有興趣的。
由于證券市場、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市場在國外發展時間較長,也較為成熟,因此引進外資一方面能活躍整個市場;另一方面,外資的流入可帶來更多新產品、引進更多樣化的避險工具優化市場。
未來將加碼中國境內業務
《中國經營報》:隨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加速,外資銀行在國內業務布局是否會調整?可能有哪些改變?
賴長庚:隨著金融開放政策的出臺以及中國市場的發展變化必然會驅動外資銀行思考在國內的業務布局。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呈現出兩個主要變化:一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在當前內外部環境下,發展國內經濟比以往更堅實是應對外部環境非常重要的“錨”。從中國國內市場發展來看,經過了一段跨境業務的發展,中國的GDP對外貿的依賴度逐年下降,再加上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日益成為國際交易的工具,綜合這兩點,跨境業務的市場需求在下降,同時外國投資者開始用國外的金融投資取代以往的貿易順差。
可以說,最重要的市場在中國。我相信外資銀行都看到了這個趨勢,必然會把注意力轉向國內市場,更多地關注國內的公司。從國內市場發展來看,外資銀行是有貢獻度的;而隨著中國金融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會有大量外資涌入,繼而會帶來需求,這也是外資銀行的業務機會,外資銀行也會相應地調整發展業務布局與國內金融市場共同成長。
《中國經營報》:在此背景下,外資銀行如何與國內銀行合作?有哪些合作空間?
賴長庚:從市場占有量來說,外資銀行在國內市場份額不足2%,這意味著,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有著更多的合作機會和空間。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在加速開放,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可共同合作來優化市場。舉個例子,中國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上的避險工具并不多,當外資大量涌入時,所有的市場信息表現為買入/賣出,這樣的結果就是市場擺動太大。吸引外資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投資,除了產品外,關鍵還在于增強對企業的信賴度,這就需要監管機構、中介機構、公司治理共同發力,重建資本市場,讓投資者能夠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來投資。
因此在金融開放的同時,完善金融市場的基礎建設尤為重要,外資銀行則可以利用國外的經驗與國內銀行合作,共同協助政府引進更多產品,調整市場的架構,使之更合乎長期投資者的需求。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
《中國經營報》:“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近六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走出去”和外資企業“走進來”,這為外資銀行帶來哪些業務發展機遇?
賴長庚: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六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合作不斷行遠致深,外資銀行將在“一帶一路”倡議上有更多作為,提供更高質量金融服務的同時,以金融為主軸、聯通各方,為開放型經濟注入新動能。
金融行業的本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這也是金融供給側改革進程中的一部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外資銀行應是“資金融通”的先行者,充分利用覆蓋廣泛的環球市場網絡、積淀深厚的海外市場經驗、扎實的專業運作來構建良好的“一帶一路”融資環境,輔助企業獲得高效的融資渠道、便捷的資金結算方式及可靠的跨境支付、從而在各沿線國家順利開展項目,并逐步形成各產業集群及有輻射帶動效應的產業鏈,最終為區域經濟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
以法國巴黎銀行為例,法國巴黎銀行在歐洲有著堅實的業務基石,助力企業聯通14個歐洲“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法國、意大利、盧森堡、比利時是法國巴黎銀行的“本地市場”,是本行業務的重要戰略腹地。隨著歐洲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參與度漸次加深,法國巴黎銀行將充分挖掘銀行特長,助力更多歐洲、全球客戶融入“一帶一路”;從覆蓋業務層面來講,法國巴黎銀行的“一帶一路”項目涵蓋基建設備、醫療健康、交通運輸及可再生能源。
《中國經營報》:您認為,外資銀行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賴長庚: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合作加深,中國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國際金融市場對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也隨之上漲。“一帶一路”倡議與“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協同效應。根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表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熊貓債發行規模已達2000億人民幣左右。中國進出口銀行面向全球投資者發行20億人民幣“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發行首單30億人民幣綠色金融債,支持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除了幫助推進那些已經開展的“一帶一路”項目之外,外資銀行應更向前一步,發揮金融領域影響力,利用豐富案例與多層次渠道在國際舞臺傳播“一帶一路”相關內容,讓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到倡議的建設中;對接全球資源與潛在項目,共同打開合作新思路,拓寬發展新空間。
深度 樂觀來自于利好政策
經過多年發展,外資銀行在華營業機構不斷增多,其對國內市場的貢獻度也在提升。據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介紹,截至2019年4月,共有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215家外國銀行在華設立了41家外國銀行法人,有115家外國銀行的分行和153家代表處,外資銀行的營業機構已經達到982家。
在當前金融開放背景下,如何把握開放機會、如何布局成為擺在外資銀行面前的難題。多年以前,外資銀行來到中國之后,其優勢主要集中在跨境業務,隨著時間的積累和業務的積累,也有部分外資銀行開始探索零售業務。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之一,自1860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法國巴黎銀行(中國)也摸索出特色發展之路。去年年底,該行從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獲得了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B類主承銷業務資格,獲批開展“境外企業熊貓債”主承銷業務,也是國內第三家獲取此資格的外資銀行。隨著“新11條”中債券市場開放力度進一步提升,法國巴黎銀行(中國)的債券承銷業務也贏來一大利好。
在采訪開始的時候,賴長庚自我介紹道,“我是個很樂觀的人,你慢慢就會了解到了。”隨著采訪的不斷深入,他的這種樂觀體現在中國金融發展趨勢及外資銀行在華展業的憧憬中。
賴長庚認為,金融開放是趨勢,尤其是“新11條”發布以后,中國金融開放進程加速。毋庸置疑,這為外資銀行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很多外資銀行起初進入中國,最開始是做跨境業務,隨著金融開放政策的出臺以及中國市場的發展變化必然會驅動外資銀行思考在國內的業務布局。”賴長庚表示,最重要的市場在中國。我相信外資銀行都看到了這個趨勢,必然把注意力轉向國內市場,更多地關注國內的公司。另外,隨著外資流入,相應的會帶來需求,這也是外資銀行的業務機會。
正如卓佳集團行政總裁楊斌官指出,和改革開放初期完全不同的是,現在中國市場吸引外資的已經不是廉價勞動力,而是知識層面及其消費能力的提升。“根據聯合國的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無論是流入中國的外資還是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都非常強健。這可以表明現在中國的業務環境非常健康,因為資本流動就意味著企業在開展業務,在進行海外投資。”
另外,談到從去年開始,國內發生多只金融產品違約,這是否會使得外資銀行更加警惕?賴長庚認為,“我不認為暴雷是件壞事,我是個樂觀主義者,相反,在我看來,問題項目一一暴露出來之后,市場后續發展會越來越好。”
本版文章均由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采寫
老板秘籍
1.“新11條”中其他開放措施對外資銀行意味著哪些業務機會?
“新11條”中其他開放措施,概括來說,是面向證券市場、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市場的開放,可以看出,此次開放措施是對中國資本市場較為全面的覆蓋。
在證券市場方面,例如,“將原定于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這兩條舉措將預計時間提前一年,是放開外資準入的重要措施。
在財富管理市場,有關數據顯示,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總量已突破100萬億。開放措施中提到“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我相信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外資機構是很有興趣的。
由于證券市場、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市場在國外發展時間較長,也較為成熟,因此引進外資一方面能活躍整個市場;另一方面,外資的流入可帶來更多新產品、引進更多樣化的避險工具優化市場。
2.外資銀行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合作加深,中國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國際金融市場對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也隨之上漲。“一帶一路”倡議與“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協同效應。根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表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熊貓債發行規模已達2000億人民幣左右。中國進出口銀行面向全球投資者發行20億人民幣“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發行首單30億人民幣綠色金融債,支持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除了幫助推進那些已經開展的“一帶一路”項目之外,外資銀行應更向前一步,發揮金融領域影響力,利用豐富案例與多層次渠道在國際舞臺傳播“一帶一路”相關內容,讓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到倡議的建設中;對接全球資源與潛在項目,共同打開合作新思路,拓寬發展新空間。
簡歷
賴長庚,華盛頓大學MBA畢業。1982年至1995年期間,曾就職于美國大通銀行和美國運通銀行;1996年至2005年間,擔任法國巴黎銀行多個重要崗位;2005年至2012年,擔任法國巴黎銀行大中華區固定收益部主管及亞太區企業業務主管;2012年至2018年8月,擔任法國巴黎銀行大中華區環球市場部主管;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擔任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從2019年2月起,擔任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行長。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