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道】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題:回歸本源怎么做,未來之路怎么走——來自銀行高管們的思考與行動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吳雨
“銀行業要回歸本源、健康發展,需要以治理好金融亂象、防控好金融風險為基礎。”24日,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2017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發表了這一觀點,并得到與會不少銀行高管的贊同。
銀行業回歸本源怎么做,未來之路該怎么走,成為各家銀行普遍關注的問題。
易會滿認為,要防范金融亂象無序演化對經濟金融發展帶來危害,需要以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為前提。“要建立一張能反映金融業運行整體情況和風險實質的超級資產負債表。從根源切入,在基礎問題上進行頂層設計,對各類金融風險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方、對癥施治。”
“銀行業需要時刻繃緊防風險這根弦。”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表示,針對近兩年風險高發的同業、表外等業務領域,銀行應從被動管理轉向主動管理,全面扎緊防控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的制度籠子。
建設銀行原董事長王洪章表示,盡管監管部門加強了對同業、理財等業務的監管,但并非要取消這些金融的必備功能。“銀行業迫切要做的是回歸本源,縮短資金投向企業的鏈條,提高資金投向企業的效率,更多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業回歸本源,需要對實體經濟真金白銀投入。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表示,實體經濟需要金融服務“多快好省”,而銀行在這些方面仍然有一些束縛,比如實體經濟具有周期性,而銀行一般是順周期經營;實體經濟有普惠性要求,而銀行有經營盈利性考慮;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效率格外重視,而銀行更強調穩健安全的流程控制等。
“解決這些問題,從宏觀上看,要改變銀行的順周期經營行為,需要國家實施科學務實的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更重要的是,銀行自身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專業水平和運營效率。”陶以平說。
銀行高管們指出,在處理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同時,還不能忽視“大與小”“新與舊”的關系。郵政儲蓄銀行董事長李國華認為,商業銀行在支持大項目、大企業的同時,要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支持。
人民銀行24日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6)》顯示,到2016年末,全國累計為1.72億農戶建立信用檔案,已有近9248萬農戶獲得銀行貸款,貸款余額2.7萬億元。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無論是在覆蓋面還是在深度上,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對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改革不易,甚至有風險,但我們享受了改革的紅利,未來仍將依靠改革實現問題的突破。”洪崎說,商業銀行要想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全面推進轉型變革。要加快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改造傳統金融服務模式。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