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協篇 身價數億美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0日 10:56 《英才》 | ||||||||
中國式聯姻之日產VS東風 文.本刊記者 唐凱林
快感指數:★★★☆☆ 心語:日產:“與東風50∶50的合資比例不是我們的初衷。但我們尊重中國的法規。” 當日產公司總裁卡洛斯.戈恩第一次見到東風汽車當家人苗圩時,中國方面便給了戈恩一個下馬威。 “日產要與東風合資,首先要拿出數億元作為‘門票’,當年柯達在收購中國十家膠卷廠的同時,就曾拿出3.45億美元解決因合資被剝離掉的國有企業職工的安置問題,日產同樣要出這張門票。” 藍色禮物動“芳心” 不過這并沒有把戈恩嚇回日本,畢竟,這個曾經“復活”了日產的法國人已經有過一次成功的經驗,憑著他在日產所創造的神話,成為了全日本商人的崇拜偶像。 卡洛斯.戈恩的神話能否在中國被復制?戈恩的答案是肯定的! 就在戈恩首次參觀了東風公司總部所在地十堰之后不到半年,東風與日產的合作便進入到實質性推進階段。 在東風公司方面,派出由宣傳部、報社、電視臺組成的新聞采訪團,把日產的技術、產品、生產、管理、品牌推廣、市場營銷等各方面向東風人進行了介紹。 而在日產方面,也派出了新聞訪問團,到十堰、襄樊、武漢、廣州等東風幾大基地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采訪。 事實上這樣的交流戈恩已經搶先了一步,戈恩第一次來就跑到生產第一線跟工人聊上了,當時戈恩心里最想知道的就是,“員工知不知道東風和日產的合資,怎么看這件事,是否愿意進入合資公司”。 對于這樣的交流方式,戈恩仍覺得不太過癮。沒過多久,在東風內部,就開始流傳一本名為《再生》的藍色小冊子,而該書的作者正是戈恩本人。 戈恩的用意很簡單,在書中戈恩除了述說自己從青少年時期到執掌日產的經歷,更多的是在強調自己對他國文化的尊重,比如戈恩在書中就生動地描述了自己在日產如何學拿筷子,怎樣做日本式的鞠躬。 這樣的良苦用心馬上得到了回報,至少他直接打動了苗圩。苗圩很仔細地讀過這本書,并表示自己很欣賞戈恩對其他國家文化的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緊與東風的合作,戈恩還在日產內部專門組建了中國事業室,而部門負責人就是現任新東風總裁的中村克己。戈恩為了強調對與中國合作的重視,原本應歸國際部負責的中國事業室,直接向戈恩匯報,而與東風的合資談判也由戈恩親自指揮。 中國式沖突 不可否認,卡洛斯.戈恩的種種努力對于兩種文化的磨合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回到現實的談判桌上,沖突卻并沒有因此而減少。 戈恩的頭一個問題是合資比例。按照東風的要求,合資比例為50:50,對于這樣的比例戈恩并沒有碰到過。而且戈恩事后也曾表示“與東風50:50的合資比例不是我們的初衷。但這是中國的政策和法規。我們尊重中國的法規。” 日產所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把黨委書記寫進公司章程。在苗圩看來,黨委書記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開黨委會是最好的商量平臺。于是,按照東風的要求,“合資公司黨委書記的身份要公開,待遇要相當,比同級的行政副職高一點,但比正職低一點,而且活動要有經費。” 戈恩對此要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害怕,印度的經驗告訴戈恩,每個政黨支持一個工會,組織工人罷工,這會讓投資方感到頭痛。但在苗圩的堅持和 “工會、黨委不會組織罷工” 的承諾下,戈恩作出了讓步。 問題似乎總是結伴而來,戈恩要解決的下一個問題將是離休老干部的醫保問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離休干部的醫療保險要百分之百報銷,苗圩要求合資后新公司承擔這些費用。 對于這樣的條件,戈恩首先是不能理解離休和退休的區別,而且認為,為中國革命做出貢獻的人,政府應該支付這些開支。 苗圩雖然承認戈恩所說的有一些道理,但卻并不表示讓步,認為“最容易引起不穩定的因素就是人,這是歷史性的責任,必須承擔。” 就在離休老干部的醫保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之時,合資公司的員工工齡計算問題又被擺放在了談判桌上。按照日產的方法,職工從進入合資公司的那一天起,簽訂勞動合同,開始計算工齡。 苗圩自然不會同意日產的這種做法,認為此舉會讓在東風干了幾十年的老職工在心理上很難接受。而最后的結果戈恩再次作出了讓步,“只要東風承認的工齡,到了合資公司全部連續計算”。 問題的最后焦點落到了新東風董事會成員的設定上。盡管在此問題上苗圩曾表示,“兩口子結婚在一起過日子,如果老是分清這個是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這樣的夫妻關系一定不會很融洽,而應該是作為一個整體一個家庭來對待”。 但是,為了避免合資后雙方在文化、利益等方面的沖突,新東風的核心層決定采取派駐員制度,派駐員由雙方母公司對等派出,與母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接受母公司考核。董事會擁有8名成員,東風與日產各出4人;總裁由中村克己擔任,另有7名副總裁,其中3名來自日產,4名來自東風。 2003年6月9日,新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金167億元,總部設在武漢,十堰是商用車的中心,襄樊作為輕型商用車和乘用車的主要工廠,廣州是乘用車事業的核心基地。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