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適用何以體現公平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22:13 財時網-財經時報
王旗 浙江女商人杜益敏因非法集資7億元,在3月21日這一天被浙江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犯有集資詐騙罪,處以死刑。 相比較以前有被認定非法集資2000萬元、詐騙1000萬元而被判決死刑的人來說,杜益敏并不冤,但跟有些人比,她似乎又“冤”得很。 2007年9月,上海社保案核心人物、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原局長祝 均一因受賄、挪用公款以及濫用職權三宗罪名,被長春市中級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8年。對祝的指控中涉及受賄160萬元、挪用社保資金13億元、濫用職權導致300余億元上海社保資金蒙受重大損失等。 在杜益敏被判刑的前一天,服刑中的祝被追加了另外一項濫用職權罪名,并因此獲刑6年,與此前的罪名數罪并罰,仍執行18年有期徒刑。 對比兩個案子,就會發現涉及金額更大,社會反響更壞的祝 均一案,在量刑上反而比“小姑娘”案低兩個等級。 這個心理落差,使觀察和評論人士撰文質疑法律在執行環節的公平性,這些觀點認為,如果杜益敏量刑恰當,那么祝均 一是不是被判輕了。 是適用法律條款的不同造成了量刑與人們心理預期發生偏移嗎? 逐一查找刑法有關條款,可以看到,非法集資如果存在故意詐騙,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判死刑。 再看看祝 均一的受賄罪,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條規定受賄罪比照貪污罪處罰,第三百八十三條規定,個人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對于挪用公款罪,刑法第三百八十條規定,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濫用職權的最重刑責也為無期徒刑。 祝均 一的三項罪名,均是有可能被判處死刑、死緩以及無期徒刑的。問題是受賄160萬元,挪用13億元,以及濫用職權導致300億元公款蒙受損失算不算數額巨大、情節特別嚴重呢? 具體到量刑方法,甚至可以上升到法律學術領域的辯論。但是回到普通人的追問——祝均 一和杜益敏誰罪過大?300億和7億哪個影響深?這就不僅僅是學術層面的話題了。 其實最極端的例子還是許霆案:一個沒有犯過大過錯的小伙子,發現銀行ATM機的程序錯誤后見財起意,在賬戶中只有170元的情況下取走銀行17.5萬元。許霆以盜竊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許霆這個偶然的17.5萬,與祝均 一一貫的、不斷累積的160萬、13億以及300億相比,誰應該受到更重的懲罰呢? 幾年來不斷有來自民間的聲音質疑“高官輕判”,即使中央鐵腕整貪,但至今為止,上海社保案已經審結的悉數關鍵人物中,以上海電氣原董事長王成明以共同貪污3億元被判死緩為最重刑罰。而如前文所引述的刑法條款,貪污10萬元以上就可以判無期了。 法律是公器還是工具?法律當然是也只能是公器——維護公共利益和公平原則的武器,就像那些常被掛在嘴邊的話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而一個現實的話題是,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容易在法律追究的面前得以保全,一頂烏紗也可以抵消掉一些罪責。那些權利在手的人,犯罪往往動用到更多的公眾資源和傷害到更多民眾——比如上海社保案,但卻能以撤掉某些行政職務、終結政治生涯等代價,換得一息偷生。但是天堂里的人沒有官階,完善的法制系統下,也不應分有強勢和弱勢群體。 有人說,法律的諸多功能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化解矛盾,維護和實現社會和諧。和諧社會就要有良好的矛盾解決機制,而如果人們都在質疑許霆的無期徒刑和祝 均一的數罪并罰18年,顯然是在解決了一兩個矛盾的同時,造成了更大的矛盾和困惑。-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