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從預言到現實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11:59 21世紀經濟報道
王爾山 隨著3月30日臨近,一個名字再次出現在許多分析員的文章里面。那就是Arjun N。 Murti。三年前,2005年3月30日,他以高盛分析員的名義指出,國際油價在2004年上升到每桶40-60美元的較高水平而沒有對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及其石油需求產生影響,他對此感到驚訝,并且認為,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石油需求高漲,世界就會進入“超高油價”階段,國際油價將在2007年達到每桶105美元。 要判斷這個預言有多么出人意料,只要看兩個事實就夠了:一是當時國際油價約為每桶54美元,二是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在內,歷史最高油價出現在1981年,相當于在2005年達到每桶86美元。 市場的反應同樣迅速:當這個預言傳到紐約商品交易所,油價隨之上漲超過每桶一美元,一天后,首次觸及每桶58美元的新高度。許多投資者非常生氣,認為高盛想借這個預言操縱價格,為其能源交易業務謀求利益,甚至有人要求美國政府介入調查。事情鬧得那么大,高盛的首席執行官Hank Paulson不得不出面為他辯護。 不過,這個預言沒能在2007年如期實現,只是國際油價在2007年年底觸及每桶100美元之后,不到三個月就相繼突破每桶105美元和110美元兩個關口。3月14日,也是在紐約商品交易所,油價首次收于每桶110美元,離他的預言發表還不到三年。 這段故事有兩個有意思的細節。首先,對于這種來自業界的將價格上漲歸咎于操縱價格的反應,現在看來并不陌生。恰恰相反,從去年秋天開始,包括歐佩克和一些著名的分析員在內,一直把目前的高油價歸咎于市場基本面以外的因素,即投機行為。因此,歐佩克認為即使增產也未必可以有效遏制油價上漲,而他們也在最近三次會議維持產量不變。 將價格上漲歸咎為市場基本面以外的因素,比如操縱價格或投機,是一種安全穩妥的回避問題的做法。以歐佩克為例,他們作為石油生產者,在面臨石油消費國的壓力而又不愿增產之際,就可以把問題推給投機行為。偏偏誰也不能說他們錯了,因為商品市場發展到現在,已經具備顯著的投資保值的作用,而不僅僅限于供應商與消費者打交道。這也是許多銀行積極參與石油交易的原因,即使它們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石油的生產者或消費者。 其次,Arjun N。 Murti的預言在市場引起的反應,再次證明對價格波動趨勢的預期足以對價格波動趨勢產生影響。經濟學已經指出,價格包含了人們對供求關系緊張程度的預期,因此帶有主觀判斷的色彩。當時市場通過將油價推上新高度的反應,對這個預言投了一票,并且不是反對票。 至于三年前出面為Arjun N。 Murti辯護的人Hank Paulson,不知道當時有沒有預見到,等這個預言實現,他也會成為美國財政部長,而擺在面前的難題之一,就是如何確保由于次按危機而放緩的美國經濟可以同時應付高油價時代的挑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