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應對全流通時代新挑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8:33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趙維 王成盛 現在,滬深兩市未進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已不足20家。在這樣的時點上,不妨梳理一下,當初股改設定的目標和任務,現在完成得如何了。 全流通有待順利渡洪 股改的重要目標之一自然是平穩實現全流通。支付對價這一歷史性創造和幾年后分額度逐步流通的方案,消除了市場的當期憂慮,使股改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并直接誘發了一輪壓抑已久的波瀾壯闊的大牛市。現在,滬深兩市未進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已不足20家,但從今年初開始限售股解禁也駛進了快車道,不考慮新股因素,今明兩年A股流通股本將從28%增至75%;按市價統計口徑,從今年3月到年底,新增流通市值約達2.3萬億元,相當于當前流通市值的近3成。由于持股成本有別淵壤,其中有多大比例會選擇套現成為不確定性因素。 因此,當前需要緩解因短期供求失衡對市場造成的影響。這方面不少業界專家已有所建議,如開辟大小非機構接籌渠道、發行金融創新產品等等,以保證市場總體運行的平穩,并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激活其發現價值的功能,使市場呈現出理性和良性的股價結構。 重視防范新的不公 股改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應該是完善公司治理,使各類股東找到共同的利益基點,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股改前民怨最大的,就是大股東瘋狂圈錢進而掏空上市公司,而近期市面上也是談再融資而色變。這兩者之間有質的分別嗎?撇開具體的個案是非不論,我們看到,股改啟動之后,良好的預期激活了股市的融資、資源配置、價值發現、投資增值等核心功能,加之推進整體上市,使大小股東矛盾明顯緩解,確實在很多方面實現了共贏。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股改后利益主體的復雜化和利益實現方式的多元化,新的不公現象也開始顯現。 此前,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的一份調研報告就認為,后股權分置改革期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將從后臺走向前臺,在大股東收益目標和高管股權激勵機制的雙重利益驅動下,經營短期化、財務舞弊、虛假披露、內幕交易及操縱市場等行為有可能抬頭。而當下在部分上市公司中開始流行的一條游戲路線即是,公司與投資機構合作,通過調控業績,為實現再融資、小非減持及期權行權等利益訴求制造相應的股價,其實質仍是內部控制人與中小投資者的一場不對等博弈。 因此,如何建立“透明、公平、制衡”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成為亟待破解的重大現實課題。近期有上市公司提出“新股東主義”,也正是因為看到了其中潛在的危機。 制度文化建設任重道遠 股改的第三個重要目標,則應該是構建起與全流通市場相適應的市場化的管理與監管體系。我國證券市場管理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一路摸著石頭走到今天,非常不易。在當前,我們需要解決好的一對主要矛盾是:如何一方面強化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和依法監管的精確打擊力,確保市場整體平穩健康運行;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直接干預經濟活動的微觀層面,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自我調節的作用,推動股市真正進入市場化時代。與此相關的一個更加長期而艱巨的核心命題,則是如何構建與中國國情和市場基礎相適應的股權文化,讓法治、誠信、共享、受托經營等理念深入人心,從而自覺地按牌理出牌。 由此可見,對價流通談判的完成,是股權分置改革順利邁出決定性的一步。從現在開始,證券市場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各類矛盾錯綜糾集的復雜局面,對此市場各方應有清醒的認識。面對新的困難和挑戰,我們應該堅持當初啟動股改時的那種改革精神,堅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依靠不斷發展積累的成果來解決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