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石油市場的氣球模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23:47 21世紀經濟報道
王爾山 第一次與美國凱托中心負責國際項目的副總Tom G. Palmer博士探討能源問題,很快就集中到一個細節:到底有沒有必要在海外競購油田,甚至通過政府層面的大動作,比如美國對沙特阿拉伯提供防務支援,“確保”自己不會面臨斷供的危險局面? Palmer博士認為沒有必要。美國對沙特阿拉伯的高額防務支援,乃至為穩定中東局勢而卷入伊拉克戰爭,導致無法脫身,付出沉重代價,都是一種浪費。 不錯,沙特阿拉伯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美國是“輪子上的國家”,不能缺少石油。但是,他說,沙特阿拉伯能拿石油做什么?又不能吃,又不能喝,除了滿足自己的燃料需求,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到國際市場,賣給出價最高的客戶,比如美國。 那不是因為美國提供防務支援才維持下來的好關系么?他們也可以不賣給美國,比如伊朗和委內瑞拉就公開說過不賣石油給美國。我問。 就說伊朗和委內瑞拉的例子,Palmer博士說,不錯,他們兩國跟美國的關系最近越來越不好,甚至有人公開宣泄對美國人的仇恨。但至少目前看來,這兩個國家的領導人即便可能有點過于憤怒,卻也不愚蠢。因此,他們如果聲稱不跟美國做生意,不賣石油給美國,就必須尋求其他買家。 假設伊朗和委內瑞拉本來留給美國的石油分量是每年100萬噸,現在不賣給美國,就只能賣給其他國家。結果,從美國以外的買家國家的角度觀察,整個石油供給就會多出每年100萬噸。 與此同時,由于美國無法從他們兩個國家進口石油,就要從別的地方,比如俄羅斯或其他中東國家,補足這每年100萬噸的數目。換言之,對于伊朗和委內瑞拉以外的賣家國家,整個石油需求就會多出每年100萬噸。 你認為這多出的每年100萬噸需求會從哪里獲得抵消?還不是被其他產油國家分擔和分享了么?Palmer博士說。 他進一步指出,石油作為一個流動性很高的主要商品,只要總需求持續穩定增長,其在各國之間的供給或需求的變化,可以用擠壓一個充氣的氣球進行說明:從氣球的某個部位壓下去,其他地方就會相應鼓起來,并且兩者體積相同,結果,受壓部位的體積壓縮與其他部位的體積膨脹相互抵消。也就是說,你不想賣石油給美國,沒關系,只要你還賣石油,賣給其他國家,那么你的買家就會從其他賣家那里少買石油,而這減少的部分就會由其他賣家賣給美國,數目還是一樣。 “因此你主張把事情交給市場自己調節,而不必從國外采購油田,甚至提供援助,維持與產油國的關系?”我問。 “沒錯。”Palmer博士說。 “可是,石油是那么重要的一種商品,尤其經過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的打擊,如果有人要把它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似乎也有道理啊。” “你如果一星期不吃飯會怎樣?”Palmer博士沒有直接回答。 “估計就要死了吧?” “還好吧,一般情況只會變得很虛弱,如果一個月不吃飯,就真有可能死了。”他說。 “這跟石油的問題有什么關系?” “既然一段時間不吃飯可能要了你的命,你會不會緊張起來現在就去買一個農場,確保自己不會沒有飯吃?”Palmer博士說。 問題在于,如同Palmer博士所說,道理歸道理,實踐起來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事實上,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愿意強調石油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他們可能是真的非常著急,也可能另有目的。不管怎樣,結果之一就是仍然可以看見美國政府繼續對沙特阿拉伯提供防務援助,美國軍艦也以確保石油通道暢通的名義,繼續游弋在霍爾木茲海峽,從那里輸入美國的石油,大約等于美國總需求的18%。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