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美聯儲倒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5:29 經濟觀察報
大衛·伊格內休斯 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曾任《國際先驅論壇報》主編 在金融危機烈焰熊熊燃燒之際,上周末,美聯儲做出決定:華爾街上的各大公司過于龐大,若任其崩潰,后果將不堪設想。于是,美聯儲猶如撒錢一般,將近乎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金融體系,以在人們紛紛從華爾街撤資之際,還能繼續保持體系的運轉。 但美聯儲本身是否也是一個過于龐大、不可任其崩潰的機構呢?倘若事實證明這個 “最后出手”的買家無力應付挑戰,又會有什么樣的機構來做那個“最最后出手”的買家呢? 我們的本能回答是,這是天方夜譚。套用那句年深日久的招牌話:美聯儲反映了合眾國“完全的誠信”。要說美聯儲沒辦法清償債務,那根本就是胡思亂想。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對美聯儲采取的救市行動,華爾街報以一片歡騰。 但是且慢,我們先來做一番“胡思亂想”。在過去9個月里,美聯儲一直未能阻止市場上恐慌情緒的上升,而且住房市場的調整依然前路坎坷、問題重重,考慮到這些情況,人們必定會問,倘若本周的救市舉措不成功,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讓危險愈加嚴峻的一個因素是,金融危機正在從華爾街擴散到大街小巷。迄今為止,恐慌情緒只陷于那些生活在金融世界里、了解那些正在崩潰的奇奇怪怪的證券、也知道信貸危機到底有多嚴重的人。但現在,我們正在踏進一個新的階段,小店主將失去自己的房子、或許還加上工作,而公眾將感到驚恐萬狀。 我們把當前的災難稱為“次債危機”,這給人的感覺像是說,其原因不過是貪圖資金的銀行輕率地放出了貸款。當然發生了很多這樣的事。但從更廣的視野看,問題其實是住房市場的泡沫破裂了。次級債為何變得一文不值,以抵押擔保證券編織的美麗花環為何散落一地,原因就在于泡沫的破裂。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3月7日的 《金融時報》上撰文提出上述觀點。許多人將住房泡沫歸咎于他,而此文顯出他絕不認錯。格林斯潘先是預言當前的金融危機將成為 “二戰結束以來最慘痛的一次危機”,然后又警告說,除非房價穩定下來,否則危機不會結束。 一位投行界的高層也對未來走向做了一番闡釋。這番話是有益的,但也顯得有些嚇人。他說,美聯儲已承諾采取一項救市方案,但其最終的規模卻可能是個無底洞,這是拿美國最寶貴的資產,即美聯儲的信譽來冒險。美聯儲將會被迫承擔多少壞賬?沒人知道。據估計,僅次債一項便可達4000億美元,而這還不過是個開始。分析家的共識是,信貸市場的損失總額至少將達6000億美元。但設想一下,倘若最終數目是這個金額的兩倍,甚至3倍,會怎樣?“這不是一場清償危機,而是一場償付能力的危機,”他說,“美聯儲真能承擔1萬億美元的貶值證券嗎?2萬億美元?抑或更多?” 相比而言,20世紀90年代早期清算信托公司(RTC)對儲蓄貸款業的接管規模較小,按當前美元價值計算只有2500億美元,而且當時RTC接管的資產很容易估價。而今天的證券化抵押資產零零碎碎,完全是一團亂麻。 現在我們要面對現實,就必須思考一下:隨著住房泡沫的持續縮水,未來將會如何?將帶來多大損失?美國住宅抵押市場的規模目前約為12萬億美元,而住房市場總值約為20萬億美元。許多分析家預言,住房市場在最終觸底之前,還將再下滑20%,那將意味著4萬億美元的價值損失,而去年美國的GDP總量不過是14.1萬億美元左右。 在“后泡沫”時代,我們將看到一波波的降價大甩賣——不光是華爾街的肥佬,還有那些不堪重負的抵押貸款的驚恐業主,憤怒的失業工人,沒錢付賬單的人們,都會狂甩賤賣。 在我看來,美聯儲別無選擇,惟有毅然決然地介入,努力阻止華爾街的擠兌風潮。但當恐慌波及普通人時,美聯儲將不得不使出一些更新的招數。它應精心設計一套既能恢復人們的信心,又能允許房地產價格的下降與市場出清的方案。 應對“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需要大蕭條以來最睿智的金融頭腦。而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不過是一個“跛鴨”總統,競選年的政治傾軋,以及一個大膽、有創造力但也許力不從心的美聯儲。 (本文由《華盛頓郵報》提供中文版權。王妙玲/譯)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