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飆:金融市場化還需前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2:04 21世紀經濟報道
特約評論員 周飆 從去年開始,面對日益明顯的通脹壓力,政府已經明確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看上去已經取得明顯效果,不過,審視一下這些措施的性質和可能的風險,或許是有益的。 嚴格地說,準備金率其實并非真正的宏觀工具,充其量只能算“一刀切式”的微觀工具,當然比起個案甄別式的微觀干預具有好得多的可預期性,但因為準備金率是直接落實到每個銀行,也就限制了其選擇能力,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美聯儲很少動用該工具。但因為見效快,中國央行則在過去一年中10次提高準備金率。而且,中國央行實行的是差別準備金率,這就給甄別式微觀干預留下了后門。 中國央行對利率實行上下限管制,即規定基準利率和浮動范圍,各銀行并沒有確定利率的自主權,而利率作為一種價格信號也就無法準確反映出信貸市場的供需狀況。加上銀行絕大多數是國有控股企業,其市場行為受各級政府影響,這兩個原因決定了信貸市場離充分的市場化還很遙遠,這反過來也使得利率作為宏觀工具失去了應有的效果。 因為其靈活性和見效快的特點,通過國債和短期債務票據(在中國俗稱央票)的買賣向市場即時注入或吸出流動性,這樣的公開市場操作已經成為各國央行使用最頻繁的政策工具,這也是各大工具中最純粹的宏觀工具,央行只是作為交易者之一參與市場,而不限制銀行的選擇能力。但因為很多央票都是定向央票,由被指定的銀行購買,實質上是一種懲罰性的短期(一到三年)準備金。這就給這一政策工具染上了濃厚的微觀干預色彩。 此外,央行還會動用傳統的直接的微觀干預手段。給每個銀行分別設定貸款限額。諷刺的是,這仍然是最有效的一種。貸款限額大大束縛了銀行的市場行為,使銀行間的競爭無法展開,保護了低效率的大型國有銀行。更嚴重的是,各銀行的地區分行為了爭搶配額,都盡量提前把貸款放出去,導致各行的配額在年初幾個月便告罄,使歷來缺少信貸支持甚至受歧視的民營企業更是求貸無門。 綜上,盡管政府經過長期努力建立起了現代化的宏觀調控體系,但在運用各種政策工具時,仍難以擺脫微觀干預的傾向和習慣,這反映了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還遠不夠徹底。當前,經濟正面臨著新一輪通貨膨脹的風險,而貨幣部門也正為此而備戰,但愿這會成為一個契機,將金融市場化再向前推進一步。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