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摘要:十年前,一聲清脆落槌正式敲開中國入世大門,曾被認為是"虛弱的巨人"的中國銀行業在十年間成就巨大,進步有目共睹,一張張漂亮的業績表就是最好證明。 [評論]
如今,中國的商業環境競爭化程度非常高,中國本地銀行也實現了跨越式的前進,并在信貸文化、公司治理等方面不斷改進。如今,中國的一些銀行已經跨入了全球最大最好銀行的行列,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擁有強勁的競爭力。[詳細]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中國在世界金融格局的大棋盤上已然由被拯救者,變身為當今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歐美眼中的救世主。僅僅十年,中國金融機構悄然完成“引進來”向“走出去”的華麗轉身。[詳細]
入世十年是中國銀行業突飛猛進的十年。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銀行業總資產107萬億元,是入世時的5倍;銀行業盈利8000多億元,而2002年以前多為虧損。工、農、建等三家國有商業銀行躋身世界銀行十強,其中工行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詳細]
十年前,中國銀行業徘徊在技術性破產的邊緣,十年后,全球市值十大銀行中國有四;十年前,中國銀行業總資產只有17萬億元,而外資銀行在華資產規模接近萬億元,市場份額最多時占到了5%,十年后,中國銀行業總資產達107.4萬億元,而外資銀行增長到3萬億元,市場份額卻降至1.8%。[詳細]
經過財務重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公開發行上市幾個階段,幾家主要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包括建行、中行、工行、農行先后完成股改上市,交行也通過深化股份制改革完成公開上市。[詳細]
在成立股份公司之后,工農中建4家銀行在金融監管部門的領導下開展了極富創新意義的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工作。戰略投資者的成功引入,成為國有銀行對外資開放、優化公司治理的經典案例,改變了外界對中國銀行業,特別是中國國有銀行的負面看法。 [詳細]
2007年9月28日
收購印尼Halim銀行90%股份
2008年1月29日
收購澳門誠興銀行79.93%股份
2008年2月19日
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份
2009年6月5日
收購加拿大東亞銀行70%股份
2010年11月3日
收購泰國ACL銀行97.24%股份
2011年1月23日
收購美國東亞銀行80%股份
無重大境外收購行動
2006年8月24日
收購美國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
2009年8月10日
收購美國國際信貸(香港)有限公司(AIGF) 100%股份
2006年12月
收購新加坡航空租賃公司71%股權
2008年7月30日
收購瑞士和瑞達基金管理公司30%股權
2008年9月18日
收購法國洛希爾銀行20%股權
2001年底的中國銀行業到底需要花多長時間做好開放準備?世行中國問題專家當時斷言要10年,而時任中國銀行行長的劉明康則認為,“準備得好不需10年,準備不好10年也不夠。”[詳細]
進入2007年,初步完成股改的國有銀行羽翼漸豐,“引進來”已悄然向“走出去”轉變,明顯加快了國際化和海外布局步伐,這一過程伴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一度達到頂點。[詳細]
中國銀行業海外擴展之勢不斷加強,據業內人士透露。截至2011年6月末,中資銀行已在境外設立子行18家、分行56家、附屬公司23家;中資銀行在境外收購機構也已達到16家。[詳細]
據統計,十年前,外資銀行資產規模接近萬億元,市場份額最多時占到了5%;十年后,外資銀行增長到3萬億元,而市場份額卻降至2%。外資銀行儼然由“狼”變“羊”。[詳細]
近日,一家中資行高管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微博)》采訪時透露:“中資行已經變成老師了!鼻皫啄赀會前往國外學習業務,但是現在外資行都戲稱不再接待中資行了。[詳細]
十年過去了,外資銀行的到來反而促進了我國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截至今年前3季度,我國銀行業的總資產達107萬億元,是十年前的5倍,而且不良貸款率從入世之初的23%,下降到1%左右。[詳細]
截至2011年6月末工行在2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20家境外分支機構;
與134個國家和地區的1516家境外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
農業銀行新設迪拜子行、河內代表處、溫哥華代表處,悉尼代表處升格為分行的申請也正式獲得銀監會的批準。
截至2011年8月,擁有包括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東京、紐約、悉尼等9家分行,臺北、莫斯科2家代表處;
有建行亞洲、建銀國際和建行倫敦3家經營性全資子公司;
除了分支機構,在近13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300多家代理行。
截至2010年末,其海外網點已覆蓋34個國家和地區,境外機構達984家;
海外機構資產規模達到2.3萬億元人民幣,約占集團資產總額的四分之一。
入世十年,外資行對國內銀行業沖擊遠低于預期。
跟央企類似的是,握有特權、有國家作為后盾的國內銀行,公司本身如"兔子跑",但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卻像"烏龜爬",這也是輿論一直詬病的"收費國際標準,服務中國國情"。
回過頭來看,當時進行戰略投資的外資行,有許多現在打算抽身而走,存貸利差補貼還未取消,民營資本卻不能開展銀行業務等都是改革中遺留下來的問題。[詳細]
首先,我國銀行業收入結構仍存遺憾,其次,利率市場化改革尚待攻堅,第三,融資結構嚴重失調,第四,監管協調有待加強,我國金融體系基本的結構和格局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詳細]
雖然我們的銀行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財務數據只是一個方面,我們銀行的真正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同類銀行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我國銀行業還要調整粗放型經營思路。[詳細]
中國銀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再平認為把外資銀行“引進來”是中國入世第一個十年的一項重大挑戰,而中資銀行“走出去”將成為中國銀行業下一個十年的重要任務。[詳細]
如今對外資銀行在監管方面給予的也是“國民待遇”,比如信貸額度的控制,但在經營業務地域和產品種類上都已大大放寬,F在中國整個銀行業的市場,已經是全亞太地區最大的,特別是實體經濟發展很好。對外資銀行而言,從宏觀環境和經濟發展速度來看,中國可能是全球最好的市場之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