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對銀行業開放的態度是寧可落后,也不愿意利益外流。“回憶起入世前的中國銀行業,上海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WTO問題專家汪明如是說。正是這種對外來競爭警惕甚至排斥的態度,使中國銀行業一度徘徊在技術性破產的邊緣。
”一開始中資銀行對自己很沒信心,總覺得就是沒別人強,好像外資銀行都有著秘籍一樣。“民建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這樣形容十年前剛剛入世之時,銀行業的膽戰心驚與如履薄冰。
盡管入世后為了踐行承諾,銀行業的開放一度是”被推著走“,但經過10年的跌打滾爬,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銀行業,中國銀行業的安全信用評級也不斷提升。
”中國加入WTO這十年,可以說是我國銀行業大開放、大改革的十年,也是銀行業國際競爭力提高最快的十年。目前情況下,國有控股銀行的資產回報率、資本回報率在國際上的排序都是比較靠前的。這不僅是行業的進步,更是國際地位的提高。“央行副行長劉士余表示。
競爭中的全盤突進
”入世“給當時的中國銀行業所帶來的擔憂絕不會亞于喜悅和激動。這就如同一個懵懂少年要開始步入社會,其所要面對的未知世界究竟會帶來幾分歡喜幾分愁,誰也無從知曉。但是,這些疑慮并不能牽絆中國銀行業改革的步伐。2002年開始,中國銀行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此后的事實證明,這些改革為迎接外資銀行的挑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五年后,改制上市在悄然改變中國銀行業形象和增強中國銀行實力的同時,更把中國的銀行業推向與國際同行競爭的最前沿。
2005年10月27日,在成功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計劃后,建設銀行率先在香港發售約90億美元的股票——這不僅是當時境內企業在海外最大的IPO和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IPO,也是四年間全球最大的股票發行。有業內人士評價稱,這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是中國銀行體系融入國際金融市場的真正開始。此后,中國銀行業的業績呈現井噴式的發展,而這無疑正是得益于此前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
而另一給中國銀行業的飛速發展帶來巨大動力的因素無疑則是外資銀行的進入,中資銀行見識了其在零售類業務上的獨到之處,但是中資銀行的學習能力同樣不容小覷。在短短幾年間,房貸業務、銀行理財業務、信用卡業務,包括高端客戶的管理,中資銀行有樣學樣,被業界評論為”不僅‘形似’,而且‘神似’“。也正是因為自身能力的增強,中資銀行開始從對外資銀行的盲目崇拜變成了理智的仰視。
在日前舉辦的首屆于家堡論壇年會上,中國前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對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這位當年入世談判的老對手的一段調侃似乎更能說明問題:入世之初,我和巴爾舍夫斯基估計,入市十年后外資銀行可能要在中國占據15%-20%的市場份額。當時中國政府金融管理部門還提出一個報告,論證十年后中國的銀行業能不能承受15%-20%的外資份額壓力。現在看來,你們搞得不太好,搞了十年也就是2%,這可能不能怪你們,也許是中國的銀行業發展得太快了,你們發展的步伐趕不上!
”銀行業入世,推動了不良資產剝離和用人機制改革,使銀行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業務得到全面提升。而有計劃的向外資銀行開放,也使中資銀行向外資銀行學到了許多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與方法,綜合經營勢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資本充足率不斷提高,銀行監管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湖南省懷化市銀行監管分局莫開偉給中國銀行業入世十周年的成績單上寫上了這樣的評語。
下一個十年仍需”突圍“
”加入WTO給我國銀行業帶來了眾多的發展機遇。從長期來看,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對銀行業產權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都將產生積極作用,可以為我國銀行業提供難得的參照體系和競爭對象,起到示范、激勵和交流的作用。它將進一步促使和加強我國銀行業與國外銀行的聯系和合作,通過市場互補,共同繁榮我國的金融市場。“談起中國銀行業入世后的得與失,郭田勇這樣說道。
但他同時也表示,隨著金融業各種限制措施的逐步消除,中國的銀行業將面對更多外來的競爭和挑戰。”隨著金融服務市場競爭的加劇,我國銀行在本國經營的優勢將會被削弱,同時對國內優質客戶和高端人才爭奪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另外,隨著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服務市場的經營風險趨于增加,國內金融監管的難度大大提高,金融監管效率和監管效果受到影響。“
而劉士余也強調,雖然我們的銀行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財務數據只是一個方面,我們銀行的真正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同類銀行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比如銀行的機制創新不夠,還存在許多與現實脫節的地方。表現在信貸體制活力不夠、信貸經營管理上重大型國有企業輕中小企業、經營競爭方向重大中城市輕農村、銀行業仍然處在高度壟斷的經營狀態,開放程度不夠等方面。此外,銀行中間業務創新不夠,存款保險制度尚未建立,也阻礙了金融資源進一步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不利于公開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的成長。“莫開偉對本報記者說。
郭田勇也表示,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銀行業要調整粗放型經營思路,進行經營理念創新,進一步實現銀行產權多元化,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同時,要進行監管創新,全面提高銀行業監管水平,而我國銀行也要處理好和外資銀行的關系,既競爭又合作,在競爭與合作中達到共贏。
他同時提到了協調我國銀行業”引進來“與”走出去“之間關系的問題,強調要穩健”走出去“的步伐。
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張云在日前舉辦的”2011年中國與全球金融風險論壇“上就表示,在中國銀行業整體實力的增長和危機后歐美銀行受損嚴重,不得不經歷一輪去杠桿化過程的背景下,國內銀行走出去面臨許多有利的條件,前景廣闊。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走出去面臨的風險范圍更大,涉及更廣,性質更為復雜,這是我們必須重點考量和應對的問題。
”中國銀行業走出去的步伐要與國際化經驗積累程度相適應,與自身核心競爭力相匹配,既要把握機遇,又要防范風險,既要堅持市場化運作,又要考慮國家海外發展戰略的需要,循序漸進,走積極審慎國際化的模式。“張云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