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黑貓投訴】
原標題:上市險企競相發力健康險
市場目前密切關注以健康險為代表的長期保障型產品增速情況,因其增速多寡對新業務價值(NBV)增長至關重要。業內預計平安、太保今年前兩月長期保障型產品增速為10%-15%,國壽、新華基本持平。中泰證券認為,當前各家險企之間參差不齊的增長數據主要因今年“開門紅”節奏、打法變化及去年基數不同所致,看好后續健康險增速恢復到30%以上。
健康險成發力點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后發現,雖然目前上市險企的確在發力健康險,但各家的做法卻有明顯不同。
中國平安(港股02318)的策略是產品主導型。繼網紅醫療險“平安e生保”推出之后,3月22日,平安健康險在其官方APP推出覆蓋百種疾病、最高百萬保額、最低價格僅需71元(成人版)保費的 “平安i康保·重疾”,其在保障功能上和“平安e生保”形成互補。“平安e生保”報銷醫療費用,“平安i康保·重疾”則補償患病期間其他收入損失。作為保障期限為一年的短期健康險,“平安i康保·重疾”保費最低只需355元/年,26-30歲人群保費只需945元/年。
新華保險(港股01336)則以現有保單的進一步發掘為契機。新華保險個險渠道今年2月份開展“健康進萬家”2018年大型客戶關愛活動,針對個險渠道1904萬被保險人,回訪老客戶新增附加險配套。將健康險作為附加險推薦給老客戶。新華保險相關人士透露,目前2431萬個險渠道存量保單中,只有主險沒有附加險的“裸單”占比高達72.2%,將健康險作為附加險的客戶空間巨大,實際收效也非常明顯。
分析人士表示,健康險之所以被各家上市險企看好,其原因是健康險貢獻的新業務價值最高。新業務價值(NBV)增長是各家公司對管理層當年考核的最重要KPI之一,如平安、新華要求2018年至少兩位數以上增長,太保要求增速高于主要同業。而完成新業務價值增長主要靠高價值率的保障型產品/健康險來實現,因此保障型業務的必要增長是實現新業務價值增長要求使然。
健康險增速或達30%
中泰證券認為,從行業數據看,最近三年(2015-2017)的行業健康險增速為52%、68%、9%,剔除其中短期理財性質的護理險,實際增速為33%、41%、36%,剔除擾動因素之后還能有平均37%的增速。考慮到近幾年尤其2015年分紅和萬能費率市場化改革之后,理財保險發展迅猛,健康險這樣的高增速反映的是需求火爆之下的自然內生增長。2018年行業健康險至少20%以上增長,上市公司增速預計更高。
中泰證券表示,因為2018年保險行業普遍面臨保費增長壓力,假設全年保費沒有增長,同時以健康險為代表的保障型業務和長期年金,取代之前的短期、低價值產品;假設壽險公司以長期、高價值的產品去替代低價值產品,在不同的情景假設下,參考目前上市公司約40%的新業務價值率水平,仍可以帶來新業務價值約15%左右的增長。
業務發展方向上,保險保障功能將繼續深入。回顧過去近20年的保險行業發展,理財型保險、中短存續產品發展較多,而保險保障功能,尤其對老百姓生老病死殘的保障作用發揮還不夠,因此未來業務發展上,圍繞養老、生命、健康保障的產品將會是主流。
責任編輯:張琳珮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