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薪酬指引發布,基金經理至少用30%績效薪酬自購

公募薪酬指引發布,基金經理至少用30%績效薪酬自購
2022年06月12日 19:01 《財經》雜志

  新規之下,基金公司將在基金持有人利益、公司利益、員工利益、股東利益等各方利益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

  文|《財經》記者 黃慧玲

  編輯|陸玲

  高管和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購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不少于當年績效薪酬的20%,基金經理不少于30%,績效薪酬遞延不少于三年,比例不低于40%。6月1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下稱《指引》),對公募基金的薪酬結構、薪酬支付、績效考核、薪酬內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從《指引》的種種細節來看,都指向了與持有人利益更緊密、深層的綁定。也因此,《指引》一出,引來基金投資者的一眾叫好。“早就該這么管了,倒逼著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想方設法為投資者賺錢。”

  不過,在身處其中的基金經理們看來,《指引》提及的內容不會帶來太大的改變。“沒有一個基金經理不想把業績做好的,不要總把基金經理和持有人的關系想成零和博弈。”有基金經理無奈表示。

  “我更關注《指引》里沒有寫清楚的東西。”有基金經理表示,其最關注的問題是,不將規模排名、管理費收入作為主要考核依據后,薪酬具體將如何考核。

  此外,一些基金經理也非常關注薪酬上限的問題。“之前行業傳聞薪酬天花板,有說五千萬的,也有說一千萬的,未來會不會設限?”近一年來,諸多明星基金經理掀起奔私潮,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基金經理們的擔憂。

  “薪酬改革不應該從降薪開始,而是優化與投資者利益的綁定關系。”有業內人士表示,“給大眾理財的優秀人才如果因此流失的話是非常可惜的。”

  “基金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則,包括以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優先和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為導向;既能激勵從業人員,建立高質量人才隊伍,又有利于防范風險和提高合規水平;平衡員工、經理層、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有利于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和國家戰略能力;符合我國國情、政策導向和基金業發展實際。”《指引》表示。

  新規之下,基金公司將在基金持有人利益、公司利益、員工利益、股東利益等各方利益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

  《指引》導向:以持有人利益優先

  《指引》中最受市場關注的是關于績效考核的定量標準:

  一是關于績效薪酬遞延。《指引》規定,遞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遞延支付速度應當不快于等分比例。績效薪酬遞延支付制度適用人員范圍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長、高級管理人員、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分支機構負責人和核心業務人員。其中,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等關鍵崗位人員遞延支付的金額原則上不少于40%。

  二是關于高管和基金經理的自購。高級管理人員、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應當將不少于當年績效薪酬的20%購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購買權益類基金不得低于50%,但是公司無權益類基金等情形除外;基金經理應當將不少于當年績效薪酬的30%購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應當優先購買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但是由于其管理的基金處于封閉期等原因無法購買的除外。基金經理同時為高級管理人員、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的,應當同時符合前述要求。

  三是關于績效考核指標。績效考核指標應當包括經濟效益指標、合規風控指標和社會責任指標。經濟效益指標應當體現3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情況、投資者實際盈利情況、投資研究等專業能力建設情況;合規風控指標應當包括合規及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情況、合規事件或重大風險發生情況、信息系統安全運行情況、員工廉潔從業情況;社會責任指標應當包括道德標準、企業價值、客戶滿意度等。

  此外,《指引》強調,董事會對經理層的考核,公司對投研、銷售等關鍵崗位的考核,應當結合長期投資業績、投資者長期投資收益、合規與風險管理、職業道德水平等情況,不得將規模排名、管理費收入、短期業績等作為薪酬考核等主要依據。

  《指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要求基金公司在2022年12月20日前對現有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進行調整和完善。

  基金自購:從鼓勵到強制

  基民都希望基金經理能與自己共進退。但在《指引》發布之前,基金經理自購并非行業強制性規定,也不是每個基金經理都會選擇自購。

  此前《財經》記者曾統計過168位管理規模超過100億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自購情況(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數據)。統計結果顯示,購買自己產品的基金經理占比56%,其中18%的基金經理買入單只產品份額超過100萬份。同時,還有43%的基金經理不自購產品。

  為什么有些基金經理們不自購基金?《財經》記者了解到,主要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經濟壓力大,沒有閑錢投資。二是信心不足,或者所管產品與本人風險偏好和需求不符。這類基金經理通常會選擇公司其他基金經理的產品。三是為了規避鎖定期,因此采取非實名自購的方式,以便靈活投資。在《財經》記者的采訪中,第三類基金經理不在少數。

  基金公司集中在房價高企的一線城市,多位基金經理向《財經》記者表示,“我們都是草根出身,早期先滿足家庭的吃穿住,一線城市的學區房也是挺大的開支。”

  “其實公募基金經理們的薪酬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千萬年薪只屬于個別頂流。網絡流傳的算法版本里,很多東西都沒有扣除,再加上業績考核,實際上有些錢是拿不到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頭部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向《財經》記者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很早就開始執行40%的薪酬遞延了,離職后薪酬也不會支付。

  “我的勞動資產已經放在這個行業了,我的儲蓄資產再放在這個行業里,其實是加杠桿。當然,真的對自己非常有信心也無可厚非。”滬上一位基金經理曾坦言。

  “自由度變小了,可能會帶來一些壓力。沒有一個基金經理不希望自己業績好的,投入自己的錢進來可能更有壓力。”北京一位基金經理稱。

  “過去基金經理自購沒有明文規定,基金經理們是否應該實名自購在業內也未形成共識。各家公司的做法也是以鼓勵為主,并不強制。不過,隨著近年來基金業的迅速發展,基金經理們也越發重視與投資者之間的信任構建。”一位第三方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從季報小作文到基金直播間,再到實名自購,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選擇站在臺前表態,將于投資者共進退。

  景順長城基金經理鮑無可曾在季報中坦言,為了證明自己的樂觀,我的家庭也將相當比例的資產投入了我管理的基金。他在季報中引用巴菲特的話:“我們只希望和我們的合伙人一起,以相同的比例賺錢。甚至,在我犯錯時,我希望你們可以得到一絲慰藉。因為我和你們一起,遭受了同樣比例的損失。”

  相比于自購基金、薪酬遞延的落地,基金經理們更關心的是《指引》中未清晰落地的東西。

  “不將規模排名、管理費收入作為主要考核依據后,薪酬將如何制定?”有基金經理問道。

  此外,也有基金經理非常關注薪酬上限的問題。“之前行業傳聞薪酬天花板,有說五千萬的,也有說一千萬的,未來會不會設限?”近一年來,諸多明星基金經理掀起奔私潮,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基金經理們的擔憂。

  “薪酬改革不應該從降薪開始,而是優化與投資者利益的綁定關系。”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私募與公募基金經理的薪酬構成差距過大,可能進一步導致人才的流失。“公募基金經理為更多老百姓服務,管理更大的資金,貢獻更大,收入卻遠不及私募基金經理。如果優秀的基金經理都去給少數富豪管錢了,這是公募基金和老百姓的損失,與改革的初衷相違背。”

  “不過,從此前監管的調研以及此次發布《指引》的基本原則來看,大概率不會一刀切。”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投資者熱議:自購應實時披露

  從《指引》的種種細節來看,都指向了與持有人利益更緊密、深層的綁定。也因此,《指引》一出,基金投資者頗有久旱逢甘霖之感,“早就該這么管了。”

  許多基金投資者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希望落實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經理贖回自己產品的信息披露。啥時候賣的,成本多少,賣了多少,都按照上市公司高管減持的要求對標做好披露。”有基金大V在微博中寫道。

  也有基金大V建議,基金報告披露的持有份額也應該與時俱進了,以前都是披露最多100萬份以上。建議補充1000萬份、2000萬份、5000萬份以上。”

  此外,還有投資者建議,“發行帶持有期基金的基金經理持有期內不能離職”“離職必須提前公示”“一旦公司同意離職,就應該馬上發布公告,而不是等人真的走了才發。造成散戶與機構之間的信息嚴重不均”。

  這些提議指向了基金業現存的種種問題。包括:在市場狂熱期發行爆款基金;主動宣傳基金自購,但贖回時不主動提示;自購披露金額界限過于模糊;基金經理在持有期式基金運作期間離職;離職流程冗長,機構投資者相比普通投資者先行獲得信息等等。

  《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們在自購基金上也會進行波段操作。“一邊宣傳長期主義,吸引基民入場,一邊進行高拋低吸的操作,合適嗎?”有網友提出質疑。

  “這要區分基金公司的行為還是基金經理的行為。”北京一家頭部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坦言,“作為基金經理,我們希望在行情過熱的時候為持有人規避風險,比如主動暫停申購。但是對公司來說,肯定是不希望暫停申購的,因為影響規模和收入。不過,對一家資管機構來說,短期看規模,長期仍然是看業績。”

  該基金經理表示,“如果一個基金經理一邊告訴投資者要長期持有,一邊自己在做波段,言行不一,肯定是有問題的。但如果言行一致,自購交易何錯之有?相比于一味強調長期持有,我認為適當地提示一些風險是必要的,可以幫大家避免一些虧損。但是我們很難在公開場合唱空,如果能夠及時披露自持基金的情況,也可以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現在是機會多還是風險多。”

  此外,有投資者提出疑惑,誰來監督管理高管和基金經理的行為?如何保證規則的執行?華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員工自購基金都有一定的鎖定期,根據崗位的不同,從半年到一年不等。他所在的公司已經開發了相應系統,用以監察員工自購基金的交易行為,并提示員工持有基金的鎖定期、可交易份額等等,以確保員工能夠清晰地了解自己所持有的基金是否符合鎖定期規定。

  “有時候不是故意要違規,只是分不清哪些資金能賣哪些不能賣,還有分紅之類的情況。我們做系統也是為了大家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如果操作違規的話很容易被查出來,會有內部通報批評、警告、降薪之類的措施,合規做得非常到位,不存在網友擔心的問題。”前述人士表示。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紅卜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6-13 拓山重工 001226 24.66
  • 06-13 三一重能 688349 29.8
  • 06-13 亞香股份 301220 35.98
  • 06-13 國纜檢測 301289 33.55
  • 06-13 優機股份 833943 7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