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股出現震蕩或是階段性下調時,就會接到一些小伙伴們的提問:市場的風險偏好是不是降低了?要根據“股債蹺蹺板”效應,贖回權益基金,轉投債券基金嗎?
無獨有偶,在A股出現拉升時,也有小伙伴會問:權益市場是不是情緒向好?要不要根據“股債蹺蹺板”效應,賣出債基,轉投權益基金呢?
今天就來解答這個問題:“股債蹺蹺板”到底靠不靠譜?我們要依此調整投資嗎?
什么是“股債蹺蹺板”
通俗而言,大家“股債蹺蹺板”的理解是:如果股市表現好,債市表現就可能平淡一些;債市表現好,股市就可能平淡一點。
市場真的是按照這個規律來演繹的嗎?我們來看看具體數據。
回顧近五年萬得全A及中證全債的季度漲跌幅,可以看到,股債大部分時候確實呈現反向變動的態勢。
風險提示:指數的過往漲跌幅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也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也就是說,“股債蹺蹺板”的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
怎么看待“股債蹺蹺板”
既然如此,那我們要不要根據“股債蹺蹺板”效應來調整投資呢?
這就是基長想要重點提醒大家的:我們的決策依據應該是市場的長期影響因素,而不是短期干擾因素。
我們所看到的市場震蕩,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短期的市場情緒和暫時的資金流動。
它的特征是不可預測、可能導致市場出現劇烈的波動,從而使投資決策充滿不確定性。
這些短期因素并不能反映投資標的的長期價值。
例如,市場情緒可能導致股票價格短期內偏離其內在價值,但決定其價值的其實是基本面、政策面等等更為長期的變化。
上面我們做“股債蹺蹺板”效應測算的時候,用的是季度數據,也是為了站在更加長期的維度,平滑市場的短期波動。
因此,雖然“股債蹺蹺板”效應客觀存在,但我們如果根據短期市場的漲跌,就匆忙決定贖債買股或是贖股買債,反而可能變成“追漲殺跌”的不理性投資行為。
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頻繁交易,也可能會增加我們的交易成本,干擾我們的投資心態。
市場波動總會發生,需要我們以更加平穩的心態去看待。我們不用著急做出決策,而是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投資組合,檢查一下大類資產配置的情況。
合理應對方式
無論是股票、債券、商品還是房產,各類資產都在近10年間經歷了它們的高光時刻與低谷期。
這種周期性的輪動表明,沒有任何一類資產能夠持續不斷地領漲市場,而是在不同的經濟周期中交替扮演著“主角”的角色。
并且,“股債蹺蹺板”的存在也是對其負相關性的證明。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征,把不同類別的資產組合起來,進行多元配置,力爭達到“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效果。
具體要怎么做呢?
首先,我們需要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風險偏好構建適合自己的多元配置組合。
其次,如果要調整,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盡量不要受到市場短期波動情緒的影響,而是認真考慮市場的基本面到底有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
如果下定決心要調整,也盡量不要選擇在市場劇烈變化的時候去執行,否則可能需要我們投入相當的精力去盯住市場,并且要對短線的操作的成功率有比較大的把握。其實這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操作要求是很高的。
如果對構建多元配置組合感興趣,但不知道如何選擇投資品種,也不妨再回顧一下基長之前做配置測算時所使用的指數基金:
中證A500指數基長已經寫了不少文章說明它的投資價值,大家不妨關注中證A500指數相關的產品;中債7-10年國開行債券指數具有相對較長的剩余期限,其對應的產品適合作為家庭理財配置的“壓艙石”;上海金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發布的首個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基準價格,投資黃金資產不妨關注上海金相關產品。
(轉自:老羅話指數投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