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胡天姣
編 輯丨曾芳
本周是各國央行繁忙的一周,尤其是臨近年終。在奧密克戎削弱了經濟相關數據的實用性后,市場的焦點將集中在本周擁擠的央行政策會議中。
挪威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歐洲央行、墨西哥等拉美央行均將于本周釋放加息或維持原有立場不變的信號,可聚光燈最多的照舊還是打在美聯儲與其主席鮑威爾身上。在11月的FOMC會議中,面對遲遲不降的高企的通脹,鮑威爾終松口,美聯儲將開始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隨后,在國會作證時,他進一步表示,是時候該放棄對通脹“暫時性”的修辭。
然而,當下的一個疑問是,奧密克戎的突襲會否打亂美聯儲的計劃。美國11月CPI創39年新高后,奧密克戎會在何種程度上推高通脹,又會如何拖拽經濟前景,與通脹持續不下之間,美聯儲必定要歷經一番權衡。除此之外,在各主要央行步伐不一致的情景下,疊加奧密克戎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投資者將在哪里尋找獲益機遇?
重心或將轉向通脹
約兩年過去,預測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決議已從是否加息,何時加息,發展至將會有幾次加息。
美國的通脹正以1982年以來最快的速度運行,O奧密克戎在迅速傳播,但即便置身在變異病毒可能對經濟前景造成的陰影,大部分機構均預測,美聯儲在本次FOMC會議中仍將決定加快縮減購買步伐,以為來年的加息鋪路。
當地時間12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總體同比增長6.8%,創下1982年6月以來最高點(當時為6.8%),即便剔除掉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核心CPI為4.9%。同日,密歇根大學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1年期通脹預期分項指標為4.9%,與11月讀數持平;5年期通脹預期分項指標為3%,同樣與11月讀數持平。
“11月份的通脹率達到近40年來的最高水平,為美聯儲更快地退出刺激計劃奠定了基礎。”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表示,鮑威爾此前已強烈暗示,由于經濟增長強勁,通脹上升, FOMC將在即將于12月15日結束的會議上宣布加快資產價格縮減的步伐。
但在瑞銀CIO看來,美聯儲仍希望支持經濟增長,尚未轉向積極的抗通脹模式。盡管美聯儲可能加快縮減購債,但其高層官員已明確表示,其將為加息設定更高的標準。鮑威爾和他的同事仍然依賴數據,如果經濟增長過快,他們準備調整政策。
瑞銀CIO強調,正確看待美聯儲的緊縮計劃也很重要,即使在加快“縮減”的情況下,美聯儲仍將在明年一季度擴張資產負債表。總而言之,全球主要央行明年料將增加流動性,總體貨幣政策應保持寬松。
保德信固收(PGIM Fixed Income)意見較為不同,其認為,美聯儲轉向對抗通脹可能意味著它將在下周的FOMC會議上宣布加速其縮減進程,使縮減進程有望在2022年3月結束。加速縮減或將為2022年第二季度與第三季度各加息25個基點,以及2023年三次加息各25個基點鋪平道路,從而最終推升利率達至約1.5%,略低于美聯儲基金期貨(Fed fund futures)的定價。
保德信固收表示,盡管此種快速轉向會造成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美聯儲放棄了相對較新的靈活的平均通脹目標(FAIT)機制,但周一一篇文章指出,FAIT框架指引美聯儲專注于與目標相距遙遠的目標,即通貨膨脹,而不是進一步鼓勵就業回到新冠病毒爆發前的水平。
“文章在最后一段引用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Mary Daly的講話中強調了此種政策的轉變。”保德信固收補充,Mary Daly表示,仍在勞動力市場觀望的人也要支付更高的物價,并稱通脹是“相當累退的稅種”。
荷蘭銀行集團(ING)稱,本周三FOMC會議應該會看到美聯儲改變對通脹的立場,并宣布加快縮減購債規模的步伐。此外,ING還將密切關注點陣圖,假設美聯儲真的轉向2022年兩次加息的預期中值,其預計美國貨幣市場利率將再次推高,美聯儲的強硬態度或成為推動美元指數升至年內新高的催化劑。
ING指出,即使債券購買完全退出,美聯儲的政策立場仍將保持高度的刺激性。“在一個強勁的增長、體面的就業勢頭和通脹壓力升高的環境中,撤回一些刺激措施的理由可以說是很充分。誠然,變體病毒的出現令人擔憂,但到目前為止,早期的跡象表明,這似乎不會對經濟帶來嚴重打擊,至少是在美國。”
由此,在對此前預計 2022年將加息2次進行調整后,ING認為美聯儲將于2022年加息3次。根據點陣圖,美國銀行的經濟學家預計2022年將出現兩次加息,2023年和2024年將共計出現6次加息。安本認為,由于美國似乎已達到核心通脹率的目標,失業率也距離目標不遠,加息時間表因此或會提前。“我們懷疑美聯儲將無視第一季度的通脹飆升,而是在第三季度甚至第四季度才會開始加息。”
高盛在其12月11日的研報中稱,FOMC很有可能在12月會議上將縮減規模的速度提高一倍,達到每月300億美元,使其有望在1月份的FOMC會議上宣布最后兩項縮減計劃,并在3月份實施最后一次縮減。高盛預計FOMC將在明年的5月、7月和11月加息(之前是6月、9月和12月)。
“我們預計從2023年開始每年加息兩次,因預計屆時通脹率將至少下降到2%,增長將放緩到略高于潛力。”高盛說,從9月份的點陣圖推斷,鮑威爾和布雷納德設想在每年加息兩次,然而,我們將關注12月的點陣圖,看他們是否仍將此視為默認的步伐。
通脹方面,瑞銀預計明年通脹壓力仍將下降。盡管許多公司在上半年表現出將成本上升轉嫁給消費者的不同尋常能力,但核心數據顯示,定價權在下半年似乎已恢復正常。這種轉變預示著未來通脹水平將趨于正常,預計消費者不會因為通脹上升而縮減支出計劃。
奧密克戎出現不久后,經對全球大型企業進行調查,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數據顯示,多數企業預計全球通脹在明年之前不會見頂,近三分之二的企業在過去一個月里對全球增長前景變得更加悲觀;目前約五分之一的企業預計,供應鏈中斷對它們的影響將超過2022年。
政策背離下的投資機遇
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路徑正在急劇背離,給投資者帶來阻力,也或帶來機遇。
高盛表明,就其本身而言,緊縮的加速步伐不太可能產生太大影響。“減少1350億美元的總購買量,相當于GDP的1 / 2多一點。我們從一系列研究中得出的經驗法則是,購買GDP的1%的債券數額會使10年期利率下降約4個基點,這也意味著減少購買相應的數額將推升10年期利率2個基點,而它對更廣泛的金融條件、增長和通貨膨脹的影響與加息2個基點的影響差不多。”
瑞銀認為,市場已消化美聯儲加快收緊政策的預期,降低了投資者措手不及的風險。投資者最新預期美聯儲明年加息3次,首次加息料在6月前。如此,美聯儲需要發出更加強硬的信息,才能打擊市場情緒。
“此外,市場今年一直很好地應對了高于預期的通脹數據。在2021年初,投資者不相信美國通脹升至近7%、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1.5%,但股市持續上漲的情況,但上周通脹數據公布后,市場反應相當平靜,表明市場或能接受更高的通脹。” 瑞銀稱。
ING指出,本周FOMC會議的風險平衡對美元有利,美國經濟增長預測下調對美元構成的任何下行風險,都應被美聯儲縮短縮減周期,以及在其點陣圖中引入2022年再次加息的中值所完全抵消。“事實上,美聯儲的點陣圖一直是今年6月和9月美元走強的關鍵催化劑。”
“我們也對美元/人民幣的表現感興趣。”ING補充說,早在2021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提高當地金融機構的外匯儲備要求,以減輕美元/人民幣的下行壓力。但在6月美聯儲鷹派的支持下,美元/人民幣適時反轉走高。上周,中國人民銀行在美聯儲會議前不久再次提高外匯儲備要求,鷹派的美聯儲肯定會將美元/人民幣推回到6.35-6.50的范圍內。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陳東預計,部分由于中美貨幣政策走向的不同步,2022年人民幣相對于美元或將略微走軟。“預計中國明年采取的是寬松路線,美國及其他一些央行至少在邊際上將更加緊縮。但是我們認為中國繼續開放資本市場,繼續吸引外資投資中國的態勢不會改變,所以總體看,我們并不認為人民幣匯率將出現大幅度貶值。”
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認為,人民幣與美元同向升值的趨勢在近期仍將維持,但前者未來升值速度或會放緩。
高盛預計美國十年收益率將于明年年底達2.0%,而在美聯儲加息的過程中,若經濟增長與之同步,便不會對股票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我們美國同事強調的觀點是,若真實利率依舊處于負區間,它對股票估值仍起到支撐作用,所以我們并不是特別擔心美聯儲加息對美股,特別是估值較高的股票帶來的負面影響。” 劉勁津說。
在更大范圍的投資局勢中,瑞士百達財富管理全球策略師、亞洲首席投資官譚思德(Alexandre Tavazzi) 補充說,事實上,在2021年的新興市場中,較為弱勢的貨幣均來自拉美國家。幾乎所有拉美國家的央行都不得不加息,因其通脹上升的速度相較于其他國家要快很多。然而,即便該地區加息的步伐頗快,但仍低于通脹攀升的速度,實際利率由此仍然為負。
展望2022年,Alexandre Tavazzi強調,在某個時間節點,當通脹率開始低于央行利率,投資者將有很大機會看到拉美國家實際利率轉正,其貨幣就會再次具有吸引力。
安本多元資產解決方案投資總監Ray Sharma-Ong表示,考慮到增長展望和央行減少購買政府債券,預計主權債券收益率將會上升。安本看好美元計價債券,也看好高收益債券的收益增加。至于本幣債券,其看好貨幣展望穩定以及較高套利和展期空間的亞洲主權債券,例如中期息差較大的印度和中國主權債券。
“預計將聚焦價值型股票(歐洲、日本、澳洲、東盟)以及全球銀行股,這類股份均極容易受主權債券收益率增加的影響。” Ray Sharma-Ong補充說,東南亞可能會從后疫情的復蘇進程加快中受惠,加上金融板塊的比重較大,因此企業盈利大有可能改善,并跑贏大多數發達市場。
責任編輯:郭建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