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開、陳凱暢
事項
?6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后文簡稱 ?《八條措施》),《八條措施》聚焦強監管防風險促進高質量發展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綜合施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尊重規律、守正創新的原則,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動科創板持續健康發展。
評論
科創板堅守“硬科技”定位,作為資本市場制度改革試驗田不斷發展壯大
作為注冊制改革的先行者,科創板在2019年設立以來不斷發展壯大,持續服務于有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型企業。頂層設計上,科創板緊密圍繞國家科技創新戰略部署,支持符合國家戰略規劃的重點行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截至當前,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達到573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達到285家,綜合考慮企業參控股公司的“專精特新”屬性,整體符合專精特新的企業數量超過320只。流動性方面,2023年全年科創板上市企業成交額、成交量同比分別增長31%、56%,整體發展良好。
IPO進展放緩,《八條措施》為硬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提供便利,并購重組利好相關企業做大做強
《八條措施》深化、強化、具象化前期《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后文簡稱《十六項措施》),在廣義IPO進展放緩的語境下給“硬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提供便利條件,并購重組利好相關板塊企業做大做強。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新國九條,作為“1+N”政策體系重要一環的《十六項措施》第三條從新股發行的角度提出“科學合理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發揮發行監管條線合力,持續提升審核效率和透明度,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八條措施》進一步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適應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投入大、周期長、研發及商業化不確定性高等特點,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八條措施》第三條提出“建立健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硬科技”企業股債融資、并購重組“綠色通道”、第四條提出“更大力度支持并購重組”,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的并購整合,提升產業協同效應。適當提高科創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著眼于增強持續經營能力,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鼓勵綜合運用股份、現金、定向可轉債等方式實施并購重組,進一步明確《十六項措施》中“支持科技型企業綜合運用股份、定向可轉債、現金等各類支付工具實施重組”表述,伴隨定向可轉債重組規則制定、小額快速審核機制優化,科創板上市企業有望有序并購整合,利好相關企業做大做強。
輕資產&高研發認定標準,為優化股債融資制度提出了可參考的標準。
《八條措施》探索建立“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支持再融資募集資金用于研發投入。推動再融資儲架發行試點案例率先在科創板落地,對《十六項措施》中加強債券市場的精準支持進行補充。《十六項措施》具體要求健全債券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支持機制,鼓勵政策性機構和市場機構為民營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債券融資提供增信支持,支持有條件的新基建、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以及科技創新產業園區等發行科技創新領域 REITs,拓寬增量資金來源。支持再融資募集資金用于研發投入,有望從實質上降低“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億元”的門檻,降低硬科技企業收到新增分紅風險警示的幾率。
涉及機構的多項規定呼應此前耐心資本相關表述,或有助于降低板塊波動
《八條措施》優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退出“反向掛鉤”制度,對合理減持訴求予以支持。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堅決防止“害群之馬”“僵尸空殼”在科創板出現,與《十六項措施》中引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的具體要求契合。落實私募基金“反向掛鉤”政策,擴大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份額轉讓試點,拓寬退出渠道,促進“投資-退出一再投資”良性循環,有望進一步強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在科技企業中的“助推劑”作用,利于資金在相關板塊沉淀,降低板塊波動率和回撤幅度。
上交所有關負責人就落實《八條措施》的有關意見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網下投資者報價約束、引導理性報價,在科創板試點調整適用新股定價最高報價剔除比例。現行業務規則和行業倡導建議明確,最高報價剔除部分為所有網下投資者擬申購總量的1%-3%,實踐中一般選擇按照1%的剔除比例執行。為進一步加大網下報價約束,科創板將試點統一執行3%的最高報價剔除比例,通過加大網下報價約束引導理性報價,平抑科創企業股價波動。
新質啟航,科技成長提質增效進行時
前期《十六項措施》一方面壓實各方責任,督促證券公司提升服務科技企業創新能力,加強自身制度建設;另一方面明確為科技企業構建“綠色通道”,釋放優先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并購重組、再融資的政策信號,本次《八條措施》承上啟下,既進一步深化、強化、具象化《十六項措施》中對科技企業的相關表述,回應市場關切,也為下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新質生產力是經濟增長新舊動能切換的必然路徑,依托于新科技,落腳在新產業,孕育著大量的市場投資機會,也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下的重要投資線索。除了《十六項措施》外,《八條措施》中涉及拓寬融資渠道的相關要求也與前期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具備高度內在一致性。我們依舊長期看好新質生產力從“政策性主題”轉向“產業性主線”的長期投資機遇,繼續沿著政策力度、基本面預期改善等因素把握科技成長投資的結構性機會。
風險提示:地緣沖突加劇;海外貨幣政策節奏和幅度的不確定性
分析師:王開SAC執業資格證書編碼:S0980521030001
分析師:陳凱暢SAC執業資格證書編碼:S0980523090002
本文節選自國信證券2024年6月19日的研究報告《科創板改革措施快評—新質啟航,科創成長增質提效》
【國信策略】超長債和股市聯動,后續怎么看?-2024-01-28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