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案例點評篇 | 桂林銀行:四級服務網絡探索普惠金融成功之路
來源:銀行家雜志
特約撰稿人:張云峰
普惠金融可以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對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2015年國務院國務院發布《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要充分調動、發揮傳統金融機構的積極性、能動性,引導各類型機構和組織結合自身特點,找準市場定位,完善機制建設,發揮各自優勢,提供多層次、全覆蓋的金融服務,增強所有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
近年來,銀行業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指引下,普惠金融業務呈現出服務主體多元、服務覆蓋面較廣、移動互聯網支付使用率較高等特點,人均持有銀行賬戶數量、銀行網點密度等基礎金融服務水平已達到國際中上游水平。從國有大行到股份制商業銀行,再到地方性金融機構,紛紛致力于打造多層次、廣覆蓋的普惠金融業務體系,構建適應數字普惠特點的經營機制,建立差異化、有針對性的普惠金融運營和制度體系,在融資產品、服務模式方面多點突破,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與深度不斷得到拓展,涌現出眾多普惠金融特色實踐與金字品牌。
桂林銀行打造“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推動城鄉普惠金融供給一體化、多樣化發展,以自身實踐和突出成績為城市商業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服務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
桂林銀行:
建設多元化、廣覆蓋的普惠金融組織體系
桂林銀行始終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為已任,扎根基層,服務社區,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回歸主業的初心,以“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推動城鄉普惠金融供給一體化、多樣化發展,從服務機制、機構體系、金融產品、服務平臺建設入手,持續加大普惠金融信貸投放,取得突出成績。
一、制度體系和機制建設為普惠金融保駕護航
桂林銀行堅持以制度和機制建設護航保障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一是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操作細則,使普惠金融政策的貫徹和落實有制可依;同時,制定專門的小微、涉農、扶貧授信盡職免責制度,設置盡職免責認定評議小組。二是放寬普惠金融類貸款的不良率容忍度,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和精準扶貧貸款的不良率容忍度均放寬至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
桂林銀行在普惠金融信貸投放機制方面多措并舉,持續完善。一是用好用足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將再貸款專用額度投放于普惠小微企業,以優惠利率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實現普惠金融精準投放。二是積極融入廣西政策性擔保體系,完善涉農信貸產品,拓寬普惠金融類貸款風險緩釋渠道。三是針對廣西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提前量身定做一戶一策的信貸幫扶計劃,開辟疫情“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縮短信貸審批時間,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在制度和機制的建設保障下,桂林銀行普惠金融信貸投放量大幅增長。截至2020年末,桂林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0.86億元,較年初增長40.85億元,完成全年信貸計劃增量204.25%;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44.02億元,較年初增長12.09億元,完成全年信貸計劃增量242%;涉農貸款余額360.34億元,較年初增長93.04億元,完成全年信貸計劃增量的345%。
二、組織架構體系為普惠金融奠定服務渠道基礎
桂林銀行打造多元化、廣覆蓋的普惠金融組織體系,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
在總行成立針對服務小微企業的專營機構——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在各分行設立分中心;陸續在總行成立普惠金融部和鄉村振興工作部,在各分支機構成立相應的一級部。組建一支2000余人的服務普惠金融專業人才隊伍,占全行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為全方位推進普惠金融事業發展奠定強有力的人才基礎。
在城市地區打造“家門口”的社區便捷金融服務,致力于為廣大客戶提供專業化、人性化、特色化的現代金融服務,為城市居民、小微企業打造“你我為鄰,服務到家”的社區銀行;同時,升級網點的軟硬件設施,完善對特殊群體的無障礙金融服務。
在縣域及以下地區,將渠道網絡下沉至村一級單元,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通過構建“縣域支行+縣鄉社區小微支行+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以縣域支行為引擎、縣鄉小微支行為支撐、服務點為觸角下沉金融服務,將各種金融、非金融服務下沉至村一級單元,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動縣域及以下地區的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桂林銀行已經構建全國最完善的“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在廣西共設立(持牌數)分支行125家、村鎮銀行6家、社區小微支行314家,成立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4094個。廣西每3個行政村就有1家桂林銀行農村服務點,金融服務輻射4000萬人口。未來,桂林銀行四級服務網絡將力爭實現全區縣域的全覆蓋,并力爭3年內實現網點覆蓋廣西80%重點鄉鎮和行政村。
三、金融科技為普惠金融賦能提升發展活力
金融科技建設為桂林銀行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和新途徑。一是以大數據分析系統為突破,拓展獲客渠道。桂林銀行推出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信息的云平臺App產品,通過掌握的數據信息實現信用分析和線上授信,增強客戶黏度,提升線上服務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能力。二是建立“普惠金融大數據管理系統”,對社區及農村金融相關數據進行全面整合、分析和展示,為社區及農村的各類交易提供風險預警,最終通過大數據手段提升經營決策能力和金融服務的精準性。三是積極推動智能柜臺、移動pad、助農終端等電子智能機具,由城市下沉至縣、鄉、村一級單元,持續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努力為客戶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有效提升金融服務下沉效率。
打造完善普惠金融機制
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桂林銀行打造完善的普惠金融機制,以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并率先建設金融、政務、便民服務和脫貧攻堅、產業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城鄉一體化的“三農”綜合服務平臺。強化產品創新,推出廣西首款全線上“以稅定貸、秒批秒放”稅貸產品,普惠金融投放持續加大。2020年,桂林銀行涉農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和普惠型小微貸款均超額200%以上完成全年信貸計劃。
具體而言,桂林銀行普惠金融工作突出體現三個特點。
一、站位高遠,觀念領先
普惠金融是國家戰略,短期內更多地體現為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需要商業銀行站在踐行國家戰略、支持經濟發展的高度,主動認真地扎實建設與推動。
桂林銀行作為地方城市商業銀行,著眼全局與長遠,自覺將普惠金融建設作為戰略重點,將自身發展同服務實體經濟、回歸主業緊密融合,真誠投入,以打造四級服務網絡為突破口,重點解決金融服務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全面推進金融渠道、產品和服務下沉,推動普惠金融向基層、縣域、鄉村和社區延伸,有效拓寬了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與深度。
二、機制先行,執行有力
同傳統金融業務相比,商業銀行開展普惠金融面臨收益風險不匹配、信息不對稱等難點痛點,其發展離不開機制體制的創新、專業化水平的提升和科技與數據手段的支持。
桂林銀行抓住制約普惠金融發展的牛鼻子,制定專門的小微、涉農、扶貧授信盡職免責制度,設置盡職免責認定評議小組。同時放寬普惠金融類貸款的不良率容忍度,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和精準扶貧貸款的不良率容忍度均放寬至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從制度和機制上為業務人員開展普惠金融業務解除后顧之憂,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專業化資源投入方面,桂林銀行服務普惠金融的專業人才隊伍有2000多人,占到全行總人數的三分之一,體現了該行發展普惠金融的決心,也為全方面推進普惠金融事業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人才基礎。
在科技賦能方面,桂林銀行以大數據分析系統為突破,建立“普惠金融大數據管理系統”,通過大數據的手段提升經營決策能力,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發展活力,拓展了獲客渠道。
三、需求導向,創新為王
普惠金融實現“增量、擴面、降價”,需要商業銀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找準客戶需求的痛點及業務發展的難點,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的方式與內涵。
金融服務基礎設施不足是發展普惠金融的主要掣肘。在創新服務模式方面,桂林銀行在縣域及以下地區扎實構建普惠金融服務網絡,將各種金融、非金融服務下沉至村一級單元,有效推動了普惠金融向基層、縣域、鄉村和社區不斷延伸,解決了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在產品創新方面,一是以增信和提高效率為目標,創新優化信貸產品。通過“桂銀樂稅貸”,實現全線上“以稅定貸、秒批秒放”;通過優化“富農貸”,將優質農業產業納入農村資產業務;通過與政府政策性擔保體系合作批量擔保業務,創新產品“集貸?!薄耙娰J保+微鏈貸”模式,拓寬普惠金融類貸款風險緩釋渠道,加大普惠金融信貸投放。二是發掘客戶需求,對接線上與線下、農村與城市、金融與非金融服務需求,自主研發“天天開心團”平臺,打通城鄉資源溝通橋梁,助力農產品銷售;依托桂林銀行生活服務平臺,探索“銀行+商戶+農戶”的農產品上行模式,打造場景化助農扶貧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增強客戶粘性,夯實客戶基礎。
桂林銀行堅持從組織架構、機構布局、專營機構及人員專業化、科技賦能以及服務平臺建設等角度入手,扎實推進各項普惠金融軟硬件基礎設施,打造多樣化普惠金融供給,獲得廣泛關注和好評,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社會影響力也得到全方位提升。為廣大城商行著眼長遠,服務地方經濟、踐行社會責任,推進普惠金融建設的實踐,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示范案例。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