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莫名給陌生人擔保貸款 銀行辯稱:同村又同姓 不可能不認識

男子莫名給陌生人擔保貸款 銀行辯稱:同村又同姓 不可能不認識
2021年07月06日 19:26 新浪財經綜合

  原標題:被擔保貸款,當事人不知情,逾期成失信人!農業銀行接連被訴

  來源:時代周報

  到銀行貸款卻發現躺在征信黑名單好多年,這是一種什么體驗?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一則關于農業銀行(601288.SH))上報不良征信記錄糾紛的案件判決書。案件當事人張某對農行農安縣支行的擔保貸款合同毫不知情,直到張某申請貸款才發現自己“被擔保貸款”,因貸款違約被納入失信名單。法院調查發現,上述貸款合同中的指紋和字跡均不屬于張某本人,故責令農業銀行消除不良征信記錄。 

  事實上,金融機構因過錯上傳不良征信記錄信息的案例并不少見。2020年11月,農行烏審旗支行被告上法庭,同樣是當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擔保貸款”,進而發生貸款逾期,被納入不良征信記錄。 

  企業和個人征信記錄的重要性日漸增加。截至2020年年末,征信中心收錄11億自然人征信記錄,6092.3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信貸記錄,征信中心出具的信用報告已成為國內企業和個人的“經濟身份證”。 

  目前,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信托公司、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均已接入了人民銀行征信系統,而大多金融機構并沒有做到“上傳新的征信記錄前先通知用戶”。這意味著,用戶不主動進行征信報告的查詢,很難發現征信報告中存在的異常信息。 

  7月6日,廣東金橋百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林子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錯誤的征信記錄對個人的名譽權和與征信有關的權利都有很大負面影響。出現上述問題,公民可以采取投訴、要求撤銷錯誤不良征信記錄的方法解決問題。除此之外,公民也可以以侵犯名譽權為由起訴金融機構,要求賠禮道歉、恢復原狀,乃至于要求賠償。” 

  時隔多年才發現

  據判決文書,2020年6月,來自吉林省的張某欲從農行貸款,但農行告知張某之前為他人1.5萬元的貸款提供了擔保,因貸款未償還,張某已被納入失信名單,因此張某的貸款申請被拒。 

  張某得知該事件后無法理解,曾向農行農安縣支行和吉林省分行方面反映問題。他表示對這筆擔保貸款的案件毫不知情,既不認識借款人,也沒為其提供任何擔保,自己在農行的貸款手續上也沒有任何簽字,請求對方消除失信記錄。 

  讓人意外的是,農行吉林省分行拒絕了該申請。 判決書顯示,農行認為借款人和保證人張某同村又同姓,“兩人不可能不認識,張某有為借款人提供擔保的動機。” 

  不僅如此,農行認為“負責出具個人信用報告的主體為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并不是農行”。 

  為進一步說明被告應當改為人民銀行,農行表示,“個人信用報告中報告說明第12條規定,本報告不展示5年前已經結束的違約行為。涉案貸款未結清,違約行為未結束,借款人和保證人的不良征信記錄一直會存在,這是人民銀行的單方行為,與農行無關。”農行進一步辯稱。 

  法院調查結果顯示,“本案中農業銀行提供的借款合同已經司法鑒定,上面的字跡及指紋并不是原告本人簽名按印。” 

  法院強調,農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在對外借款時應當對借款人及擔保人身份進行審查核實,應當要求借款人即擔保人本人簽名按印。農業銀行向人民銀行上報貸款情況,人民銀行根據農業銀行上報錯誤情況認定原告為失信人員,侵犯了張某的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最終法院判決,“被告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農安縣支行于本判決生效后立即消除原告張立軍在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農安縣支行的不良征信記錄。” 

  無獨有偶,中國裁判文書網1月發布的文書中也有類似情況。2020月11月,農行烏審旗支行同樣面臨著因“被貸款”被告上法庭的訴訟案件。當事人巴某在辦理銀行業務時得知,自己因借款擔保逾期被農行列為失信人員。 

  法院委托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出,借款申請書中的巴某簽名及捺印均不屬于巴某,因此該筆貸款與原告巴某無關。 

  判決書表示,“農行烏審旗支行于消除原告巴某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中的不良信用記錄并口頭向原告巴某賠禮道歉”。值得注意的是,涉案擔保合同發生在2001年12月10日。這意味著巴某的不良征信記錄已經持續了多年。 

  征信有泛濫之嫌?

  除自身過錯以外,金融機構還頻頻在上報征信過程中出現烏龍。 

  今年5月,江蘇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詢個人征信時發現,她的職業信息“工作單位”一欄中竟然出現侮辱性字樣。央行南通中心支行回應稱,該信息由晉商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傳到征信系統,目前涉事公司已刪除了不當信息。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個人征信出現異常或爭議事件不在少數。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曾經公開表示,僅2019年1月至11月,受理個人征信異議申請4.9萬筆,共受理個人聲明業務1275筆。而2019年1月至11月,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共8482.6萬次,使用頻率相當頻繁。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個人征信業務日均查詢866萬次,企業征信業務日均查詢19萬次。 

  林子淇表示,多起征信鬧烏龍的案件反映了金融和征信系統仍然存在一些漏洞。金融機構對于部分貸款申請的主體信息審查不夠嚴格。除此之外,機構內部的業績要求和部分人員對于業績的追求可能會導致部分工作人員對于貸款人的身份審核放寬標準。 

  《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可以依法查詢自己的信用評價;發現信用評價不當的,有權提出異議并請求采取更正、刪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評價人應當及時核查,經查屬實的,應當及時采取必要措施。 

  “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去處理這類案件,但因金融機構過錯被冒名貸款并形成不良征信記錄構成名譽侵權。除了訴訟手段,當事人采取投訴方式、要求撤銷錯誤的不良征信記錄也是常見的解決方法。”林子淇進一步解釋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09 咸亨國際 605056 13.65
  • 07-08 立達信 605365 16.97
  • 07-08 洪興股份 001209 29.88
  • 07-08 東亞機械 301028 5.31
  • 07-07 青達環保 688501 10.57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