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金融監管者要當好“守護人”(金海觀潮)
人民日報 歐陽潔
再完善的制度也需要監管者不失毫分地嚴格執行,才能真正落在實處,否則就形同虛設。讓監管真正有力度,要拆除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人員之前相互跳槽的“旋轉門”,隔絕兩者之間的利益糾結
最近,銀監會頻頻對重大違規案件開出巨額罰單,處罰金融機構相關責任人。嚴查、處罰金融機構本是監管部門的職責所在,而在近期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放貸案中,一個細節引起很多人的關注——銀監會不僅重罰機構,而且“刀刃向內”,對四川銀監局原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問責。
防范風險,要改變“牛欄里關貓”的現象,完善相關監管制度。然而,籬笆筑好,還得安排盡職的“守護人”巡邏值班。去年以來,銀行業監管部門出臺公私分開和履職回避辦法等,從制度上預防監管履職中可能產生的腐敗問題和道德風險,筑牢公私分開“防火墻”,打好公正履職“防疫針”。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銀監會對重大風險事件中暴露出來的監管履職不盡責不到位問題進行了嚴肅處理,共問責工作人員69人。正是通過這些努力,讓監管人員的責任心得到有效提高,促使其發揮了應有作用。
誰來監管金融監管者,是一個永恒話題。每一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都會伴隨著對金融監管漏洞的反省,甚至有人將危機的爆發歸咎于金融監管失靈,認為正是金融守護人即監管人的政策導向,誘發金融家過度承擔風險,而在日常監管中卻對風險隱患視而不見,最終導致風險爆發。
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監管者的擔當和盡責顯得尤為重要。制度是監管的基礎和生命線,但再完善的制度還需要監管者不失毫分地嚴格執行,才能真正落在實處,否則就形同虛設。監管者對風險的態度,決定了市場對風險的好惡;監管者與金融從業人員的近疏,決定了監管者在關鍵時刻是否敢于“亮劍”;監管者對違法者處罰的力度,成為市場權衡違法成本的標尺。筑牢防風險的屏障,離不開敢于監管、嚴于監管、善于監管的“守護人”。
真監管,意味著應認識到自身的職責和本分。監管者和誰站在一起?監管者的責任是什么?如果沒有劃清監管者和被監管機構的界限,監管難免失之于軟,不自覺就會朝著有利于被監管者的方向偏移。讓監管真正有力度,先要隔絕兩者之間的利益糾結,拆除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人員之前相互跳槽的“旋轉門”,讓監管人員跳出機構的利益格局來辨識風險、評判優劣。“監管姓監”的職責定位,把防控風險擺在了監管的首位,其政策導向就不能再為了規模膨脹而漠視風險,這樣才能向市場傳遞出“防風險”至上的理念。
會監管,關鍵是適應市場變化,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當下金融業務相互交織、錯綜復雜,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也已深度嵌入金融領域,金融市場繁復程度遠非以往。監管要走出固守領地,深入市場、貼近市場,才能把脈市場癥結,對癥下藥;也得升級監管手段,跟上互聯網速度,捕捉“云”上的“風險眼”。
監管要公開。讓監管職權運行在公眾視線之下,會對其形成有效的制約和監督,監管就不再只是監管者和機構之間的“貓鼠游戲”。監管思路更要積極向市場公開,政策傳導有時滯,效應也是逐步顯現的,但政策方向既定,就能引導市場預期和行為,保證政策效果。監管機構向市場傳遞堅決“防控金融風險”的信號,會讓金融機構對風險敬畏三分,嚴控風險、合規經營。公開既是對權力的約束,也是對機構經營有益的引領。
監管是科學,也是藝術。科學的監管強調精準的計量和測算,藝術的監管講究時機和權衡。在科學和藝術之間,監管者既要嚴謹守則,也要有高超的平衡能力,但更重要的是秉持“防控金融風險”的首要職責,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中,當好盡責的“守護人”。
責任編輯:徐巧 SF18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