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木樨地主
就在剛剛,我聽說,近期央行針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guī)行為進行了迅速而嚴肅的查處,重拳出擊,第一批處罰名單已經出來了,預計很快就要向社會公布。
地主目前有兩個靠譜信息。
1,第一批有三家機構上榜,一家中西部的農商行、一家貨幣經紀公司、一家東部沿海的期貨公司,單家罰款金額都在1000萬以上(為防止不必要的麻煩,圖中具體的公司名稱已做馬賽克處理)。被處罰的原因主要是擾亂市場價格、利益輸送、出借賬戶、規(guī)避監(jiān)管、內控缺失等。據說甚至已經完成了聽證程序,速度非常之快,這次處罰的特點是,進場快、取證實、處罰重。
2,第二批也已經在路上,取證已接近完成,包含了農商行、信托等資管機構。
還有一個額外信息,除了罰款,一些涉嫌犯罪的線索,已經移交公安部。
我個人判斷,此次調查和處罰,和央行上周集中約談部分激進加倉國債期貨的機構的行動,具有高度相關性。
背景就不多贅述了。12月以來,債市一直處于一種極致的逼空行情,10年期國債和30年期國債利率快速下行,連續(xù)突破1.7%、2%等整數關口,用“勢如破竹”來形容一點不為過。針對不少機構激進高杠桿做多的行為,上周,央行在總行、分行層面已經對這些機構進行了集中約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說,客觀來看,近期國債利率下行有其合理性,因為經濟面復蘇緩慢、“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的明確定調,疊加可供投資資產供給量少、年末保險等機構搶配等因素。不能說,機構出于正常的配置和交易而買國債就有罪,就是看空經濟,一些媒體、機構從業(yè)人員這種博眼球給人隨意“扣帽子”,挑撥對立的做法是要唾棄的。
央行也明確說,對于金融機構正常合理的交易需求,央行不會進行干涉。結合上周約談的內容,可以看出,央行的態(tài)度是,機構不是不可以買國債,利率不是不可以下行,但要風險可控,不要煽動情緒,一擁而上。短期內下行如此之快,如此之劇烈,這里面有文章,或者說,有壞人,事出反常必有妖。
從央行維護金融穩(wěn)定的角度,近期市場機構高度一致性做多的行為怕是已經對金融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尤其是一些機構用極致的杠桿和滿倉買入長久期債的行為,一旦利率反轉或者有大的擾動,帶來的市場波動和連鎖反應,將是極具破壞性的,所謂無數微觀的正確性往往將逐漸導致宏觀的不審慎、不確定性,這種危害是巨大的。遠到日本當年國債利率快速反彈,債市血流成河,近到美國硅谷銀行的例子,無一不是機構極致性押注低利率、配置長久期導致的。所以,央行今年已經數次提示,大量機構持有中長期債券的期限錯配和利率風險。
然而,不少機構戲稱,每次央行喊話都是“倒車接人”的機會,并且屢試不爽。上周三,央媽談話的新聞出來后,國債利率曾短暫沖高,但周四、周五兩天又收復失地,甚至再創(chuàng)新低。一些機構將央媽風險提示的話完全拋之腦后,并不斷嘲諷。這種心情吧,可以理解,畢竟,在資本市場,誰能賺到錢,誰就有話語權。但非要在場面上和監(jiān)管對著干就大可不必了,要是監(jiān)管都不提示風險,順著你賺錢,那要監(jiān)管何用。
所以,既然喊話不管用,那就只能來查一查,看看部分機構到底有沒有問題了,是不是真的那么陽光可愛、那么正大光明了。這次真要查出問題來,對于很多交易團隊,估計不僅是年終獎取消那么簡單了,怕是職業(yè)生涯真的要畫上句號了。
對于國債利率,我還是上篇文章的觀點,有幾句話想說。
如果你是合規(guī)的機構,那你要想一想,目前長債收益率都已經低于銀行負債成本了,當前的這個價位是不是早就已經充分反應了經濟、寬松貨幣政策的定價預期,已經全面進入了交易情緒、內卷博弈的階段了?還有持續(xù)快速單邊大幅下行的可能嗎?還有多少大段收益能吃?和風險匹配嗎?要把明年的收益也在今年全部吃光嗎?如果因為政策等因素,利率、債市出現大幅波動,你目前的杠桿率、倉位和久期的配置,能讓你全身而退嗎?
如果你是在這波債券牛市中興風作浪,搞價格干預、利益輸送、違規(guī)代持等黑活來增厚收益,賺得盆滿缽滿的機構或人員,那我一方面敬你藝高人膽大,自愧不如,這市場,能賺大錢就是最大的本事。另一方面也的確無話可說,好自為之吧,文章標題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不查,都是巴菲特。一查,全是徐翔。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