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商業銀行的“合理利潤”

如何理解商業銀行的“合理利潤”
2023年08月18日 15:30 市場資訊

  來源:華夏時報  冉學東

  近日,央行發布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列專欄“合理看待我國商業銀行利潤水平”論述“需保持合理利潤和利差水平”,這是央行首次提到商業銀行的“合理利潤”。

  央行指出,這幾年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和利潤總量逐步擴大,2023年第一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達到337萬億元,近5年年均增速約10.4%。總資產在持續增長的同時,但凈息差和資產利潤率處下降趨勢。央行認為原因大概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信貸市場競爭加劇,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貸款利率下降較多,銀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2023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為6679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較上年同期低6.1個百分點;凈息差為1.74%,資產利潤率為0.81%,同比分別下降0.23 個和0.08個百分點,單位資產盈利能力降低,利潤增長主要依靠資產規模擴大來“以量補價”。

  而我國疫情期間經濟率先走上復蘇,經濟發展平穩,尤其是外貿出口一枝獨秀,對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和利潤有較好的拉動作用。但是疫情后,經濟需求進入疲軟狀態,尤其是居民消費不振,房地產需求低迷,房地產行業風險開始釋放。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央行已經數輪降息,商業銀行的凈息差持續縮小,我們的經濟周期跟美歐國家正好相反。

  在商業銀行資產擴大的同時,必須有資本補充跟上,因為我國有資本充足率這個監管指標,沒有相應的資本,就不能擴大風險資產,不然資產的擴張就會帶來風險。

  央行指出,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主要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以及向股東分紅,并通過資本杠桿再次作用于實體經濟。相對而言,國內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少、難點多、進展慢,存在較大資本缺口。

  更何況,我國資本市場這幾年波動較大,商業銀行股價持續低迷,平均市凈率過低,通過資本市場補充資本的渠道非常狹窄。目前A股上市銀行的平均市凈率(P/B)為0.58,通過發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能力較為有限。

  因此,必須保持內源資本補充能力尤為重要,而維持一定的利潤增長是內源補充資本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和防范風險的能力,維護境內外投資者對我國宏觀經濟的信心。

  同時也要考慮到金融周期和經濟周期往往不完全同步,銀行信貸風險暴露需要一段時間,應有一定的財力準備和風險緩沖。也就是說,商業銀行的“合理利潤”在于通過充裕的資本補充以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而這個合理利潤就需要一定凈息差來維持。

  央行的以上論述主要是著眼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長遠眼光,因為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是血肉關系,永遠分不開,不論哪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另一方面。

  正是基于金融和實體之間的密切聯系,在關注商業銀行“合理利潤”的同時,也要關注實體企業的“合理利潤”,因為在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潤主要來源于凈息差,而凈息差不僅僅來源于宏觀經濟的發展,央行的利率政策,更來源于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

  比如這幾年,就有不少商業銀行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率先發展零售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等,資本占用少,中間收入高,凈息差的影響相對較弱,他們能夠穿越周期,在凈息差收縮的同時,利潤增幅變化不是太大。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實體企業的利潤也是商業銀行的利潤之母,大多數有效率的實體企業成長,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才能穩定。

  因此不論是實體企業還是商業銀行,合理利潤都應該通過超前的戰略,高效的管理,穩健的經營,對風險的敬畏等方面取得,在此過程中,不論是銀行還是實體企業,那些低效的、競爭力差的企業就應該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淘汰出局。所以不論是企業之間,還是行業之間維持一個公平的競爭是最主要的,這樣商業銀行的利潤才是一個可持續的有競爭力的利潤,也才會出現實體和金融良性互動的格局。

  所以所謂“合理利潤”不僅僅著眼于未來的風險防范,更應該著眼于實體和金融之間合理的競爭格局。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28 中巨芯 688549 --
  • 08-28 威爾高 301251 --
  • 08-23 金帝股份 603270 --
  • 08-22 民生健康 301507 --
  • 08-21 儒競科技 301525 99.57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