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多數銀行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普遍收窄。
日前,42家A股上市銀行三季報披露完畢。正如市場預期,隨著國內經濟逐步恢復,銀行業經營業績持續向好,但營收增速放緩;資產質量保持相對穩定,不良率穩步下降。其中,相比區域性銀行的高增長,股份制銀行表現相對欠佳。
第一財經根據Wind資訊統計,9家股份制銀行中,僅1家銀行營收增速超過10%,4家歸母凈利潤增速超過10%;同時,民生銀行是唯一一家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雙雙下滑的銀行。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對記者稱,這一方面是受地產因素的影響,股份行信貸投放和資產擴表不如區域行;另一方面,股份行中收中,零售與財富管理業務相關占比較大,而這塊業務今年受到資本市場波動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拖累導致銀行營收。
展望未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當前經濟修復基礎尚不牢固,宏觀經濟復蘇、行業不平衡問題仍較顯著,房地產、政府平臺等領域的存量風險化解將長期持續,再加上市場利率下行、金融機構合理讓利等因素影響,股份行將面臨經營效益、資產質量的雙向承壓;同時,機構分化將進一步加劇,處于改革轉型中的各家銀行有待進一步探索持續穩健發展的有效路徑。
7家營收凈利均為正增長
從盈利能力來看,前三季度共有7家股份行營收、凈利潤增速實現雙雙增長。其中,浙商銀行的營收增速最高,平安銀行歸母凈利潤增速最高。
具體來看,截至今年9月末,浙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77.17億元,同比增長18.0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5.37億元,同比增長9.07%,較前兩個季度有明顯提升。
記者了解到,這主要得益于該行以“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為壓艙石,著力提升以供應鏈、普惠型小微貸款為代表的小額分散業務占比,推動全行授信資產向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的持續優化。
在這一經營策略下,該行中收占比顯著提升,有效支撐營收增長。財報顯示,前三季度,浙商銀行非利息凈收入122.80億元,同比增加28.42億元,增長30.11%。非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25.74%,同比上升2.39個百分點,收入結構日趨優化。
凈利潤表現方面,9家股份行中,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和興業銀行凈利潤增速均超10%,分別為25.82%、14.21%、12.81%和12.13%。其中,平安銀行的凈利潤增速表現亮眼,明顯高于國有大行中的最高增速(郵儲銀行14.48%)。
數據顯示,平安銀行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82.65億元,同比增長8.7%;實現凈利潤366.59億元,同比增長25.8%,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從營收構成上看,在凈息差較上年同期下降4個基點的基礎上,該行前三季度凈利息收入為973.49億元,同比增長8.7%。
“本行資產端受市場利率下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等因素影響,資產收益率下降,凈息差有所收窄?!逼桨层y行在財報中稱。
同時,平安銀行報告期內實現非利息凈收入409.16億元,接近2021年全年,同比增加32.87億元,增幅為8.7%。其中,債券及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票據貼現、外匯等業務拓展幫助平安銀行的其他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加63.30億元,成為拉動非息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與之相對,華夏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凈利潤增速排在末位。其中,民生銀行是唯一一家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雙雙下滑的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337.78億元,同比下降17.09億元,降幅4.82%;實現營業收入1085.96億元,同比下降220.39億元,降幅16.87%。
根據財報,民生銀行凈息差收窄壓力較大,據悉,前三季度該行發放貸款和墊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51個基點,貸款利息收入同比減少100.08億元;另外,受債券市場價格影響,新配置利率債、信用債利率下降,各項投資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22個基點,投資利息收入同比減少20.80億元;受資本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投資估值及代理基金業務規模下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減少59.37億元,代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減少21.32億元。
還需注意的是,盡管多家股份行前三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為正,但和去年同期相比,除浦發銀行和浙商銀行外,其余7家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普遍下滑,比如,興業銀行凈利潤增速由去年的23.45%降至今年12.13%,營收增速由去年的8.08%降為4.15%;招商銀行凈利潤增速由去年的22.21%降為今年的14.21%,營收增速由去年的13.54%降為5.34%。
前述銀行業分析師對記者稱,這主要是受國內經濟大環境影響。一方面,在市場利率快速下行的背景下,銀行貸款利率繼續下降,同時受疫情沖擊,收益率相對較高的零售貸款投放進度明顯放緩,高收益資產占比下降,息差持續收窄;另一方面,銀行主動減費讓利,相關手續費率有所下行,再加上其他非息收入表現也不及此前,進而導致部分銀行業績增速放緩。
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
雖然銀行業績增速收窄,但從貸款投向和貸款利率上看,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不斷加大,多家股份行在三季報中提到了要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在首位。其中,銀行在普惠小微、綠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貸款規模增長顯著。
比如,浙商銀行在報告中提及,該行強化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尤其是響應央行、發改委號召,加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貸款投放,較好發揮了對經濟的托底作用。截至9月末,投向制造業貸款余額達2345.24億元,服務客戶24621戶,制造業貸款占比連續兩年列股份制銀行首位。
浦發銀行稱,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重點領域加大信貸支持,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較年初增長32.6%。
與此同時,浦發銀行普惠(兩增口徑)貸款余額達3647.39億元,較年初增14%;跨產城融合貸款較年初增120億元;城市更新貸款增233億元,在上海地區的城市更新貸款余額更是突破600億元。
平安銀行表示,2022年以來,該行著力服務實體經濟、保障社會民生、促進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該行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不含票據融資的小微企業貸款(下稱“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4739.5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4.0%,其中信用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57.37億元,占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的比例為22.3%。
中信銀行強調,該行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在重點領域投放穩健。截至報告期末,對公綠色信貸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公貸款余額分別為3132.38億元和3831.28億元,較上年末分別增長56.71%和24.33%,增速高于對公貸款平均增速;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開戶數量較上年末凈增長1342戶。
業內的共識在于,支持實體經濟仍將是銀行未來一段時間展業的重心,各大銀行將繼續傾斜資源。展望未來,前述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在疫情反復、房地產行業調整、全球經濟下行、利率下滑等因素影響下,銀行經營仍面臨較大壓力。
但也有觀點稱,未來隨著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并加快落地、房地產供需兩端政策力度加大、銀行負債端壓力緩解等,銀行業經營基本面有望穩中向好。
光大證券分析師張一峰表示,四季度以來,政府投資進一步加碼,以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制造業貸款考核要求等為代表的政策工具持續推動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加速發力;同時,9月底房地產供給側和需求側支持政策加碼,“保交樓”資金到位后有望加速施工進程,建安和竣工數據有望在四季度有所體現,進而拉動地產后周期景氣度提升,“基建+地產”共振有助于穩定銀行板塊表現。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