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在線
移動支付市場硝煙彌漫,華為正在加速前行。
近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為”)申請了一項名為“一種基于V2X的車輛支付方法及其設備”專利。據介紹,基于V2X的車輛出廠就自帶支付功能,支付方法類似于ETC裝置,只要將車輛賬號與銀行卡綁定,就能實現無感支付。
在拿下移動支付牌照后,華為支付除搭載在華為音樂、華為視頻等自身應用,以及芒果TV等第三方應用,還可能從車機切入,拓展新支付場景。此前,伴隨AITO問界M7發布,部分車機應用已通過華為支付率先實現車內人臉支付。
盡管2021年3月才拿下支付牌照,華為在支付領域已經低調潛行十余年。今年7月,華為終端云服務支付BU總裁馬傳勇對外披露,華為錢包月活用戶量已超過1億,華為支付用戶增長很快。
如今的移動支付市場由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占據主導地位,任正非掌舵的華為為何還要親自下場?
“華為做支付是內部對鴻蒙生態的戰略考量,構建具有支撐性的平臺能力,支付是最重要的板塊之一。”馬傳勇表示,在華為對未來移動場景的判斷中,移動支付不僅是通過手機“掃一掃”,而是可以通過手機、手表、汽車等任意一種終端完成,實現支付能力和鴻蒙系統真正融合,在鴻蒙生態中完成商業閉環。
支付業務對華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不管是互聯網巨頭還是手機廠商,在支付領域均已初具規模,市場格局趨于穩定的情況下,華為必將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華為十年支付往事
8月以來,多家知名支付機構曝出換帥消息,涉及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順豐恒通支付有限公司等持牌機構,再次將科技企業的支付業務推至臺前。
對于華為來說,雖深耕支付領域十余年,但長期保持著低調作風。2011年,華為開始進軍支付賽道,為華為應用市場的APP提供支付服務,在合作伙伴和硬件生態的框架內完善支付能力。
支付在商業閉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華為開始思考如何結合手機硬件創新。2016年,基于NFC功能的移動支付工具Huawei Pay上線,華為與銀聯、銀行、公共交通等相關領域機構達成合作,碰一碰就乘車為用戶開辟了出行新方式。
2020年9月,華為與中信銀行聯合推出基于華為錢包的Huawei Card信用卡產品,率先實現中信銀行Huawei Card信用卡的申卡、領卡、綁卡到用卡,且卡碼合一的全新數字化體驗,為數億華為用戶量身定制一款“手機里的信用卡”,一經問世就引發了市場一波追捧。
也正是這一年,華為開始參與數字人民幣研究工作,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統一指導下,投入到相關技術規范的編寫和開發。2020年10月30日,華為官方在2020華為年度旗艦新品發布會上宣布,華為Mate40系列成為首款支持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智能手機。
2021年3月,華為通過收購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下稱“訊聯智付”)100%股權,拿下移動支付牌照,成為小米之后第二家擁有支付牌照的手機廠商。不過,華為支付并未高調介入金融市場,不少人仍將華為支付誤認為Huawei Pay。
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行業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Huawei Pay是與銀聯合作幫助銀行、通卡公司提供便捷支付的軟件工具;而華為支付更偏向于金融功能,基于訊聯智付提供的支付資質,可以為用戶提供支付賬戶服務。
2022年4月,華為支付正式上線,覆蓋華為音樂、華為視頻、華為閱讀、芒果TV、有道云筆記、PP視頻等華為系應用和部分第三方應用。
目前,華為支付依托華為錢包為管理入口,為C端用戶提供余額支付、銀行卡支付、紅包、充值、提現等服務;為B端用戶快速集成支付能力,提供資金結算、自動分賬、營銷賦能等服務。
“在此之前,我們所做的支付都是基于使能支付場景,使能合作伙伴,把體驗抬升一個臺階。”馬傳勇表示,華為親自“下場”做支付是內部對鴻蒙生態的戰略考量。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華為應用內支付已實現全球覆蓋,其中,銀行卡支付覆蓋全球170+國家/地區、第三方支付支持48個國家/地區、花幣支付覆蓋全球131個國家/地區以及Huawei Pay覆蓋全球10個國家/地區。
構建鴻蒙商業閉環
移動支付江湖仍在變局。
據iResearch艾瑞咨詢統計數據,第三方支付市場經歷高速發展,移動支付與互聯網支付的總規模在2020年達到271萬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489.2億元。
在此背景下,互聯網巨頭也爭相入局爭搶第三方支付牌照。在阿里、騰訊、百度等老牌互聯網巨頭申請獲牌后,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快手、B站等也通過股權收購方式拿下牌照,進入支付賽道。
“金融強監管下,支付牌照商業價值凸顯,互聯網企業以支付為切入點構建金融生態圈漸成行業標配。”8月17日,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胡精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互聯網巨頭巨頭入場布局支付業務主要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減少對支付通道的依賴,節省支付通道成本;二是維護數據安全,防止交易數據泄露;三是獲得支付牌照便于為生態客群提供支付+服務。
從目前移動支付市場的格局來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占據國內90%以上市場份額。外界認為,華為此時下場入局,時機并不恰當。
“華為支付不是要和微信、支付寶做競爭,搶占市場份額,也不會打價格戰。”馬傳勇表示,支付業務是華為構建鴻蒙系統生態能力與商業閉環的重要“基礎設施”,而不是與現有的移動支付巨頭競爭。
在馬傳勇看來,目前移動支付生態高速增長的邏輯已經發生變化。從功能上看,支付是底層生態系統內交易閉環的核心功能組件之一,物聯網時代,用戶對不同設備上的支付需求也會增加,誕生于移動時代的支付產品,在物聯網時代生態的商業閉環中可能會受限。
“我們現在想開啟新的場景做增量,隨著新場景的產生,例如手表上需要支付、車機上需要支付,不管是橫屏、豎屏還是大連屏,對于行業來說,需要多次開發。而未來我們把華為支付設置到系統中,那么就是軟件自適應,節省了開發成本,所以是有一定的優勢。”馬傳勇提出,華為支付是要在新的場景下做增量,以在鴻蒙生態內完成商業閉環為出發點,打造好相關的能力。未來隨著新的市場逐漸增大,華為支付的市場份額也會逐漸增大。
行業人士認為,這些一直以來也是華為端到端的優勢,軟硬件一體化,讓華為支付在多場景的終端能快速構建其支付能力。
下一個十年如何走?
對于支付服務機構而言,一個全新的戰場正在到來。
“目前,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整體市場格局趨于穩定。”胡精華認為,無論是支付寶、微信,還是華為等第三方移動支付廠商,均需加快轉型步伐,加碼技術研發,向行業解決方案或科技服務提供商轉型。
“隨著物聯網發展,企業和消費者的關系開始發生變化。”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表示,過去,交易之后,企業難以再次觸達消費者;如今,交易是建立企業連接消費者的過程,是深度服務的再出發,企業的經營邏輯也由經營產品轉向經營用戶。像華為這類有數億用戶的企業,應該進一步建立產品矩陣,對用戶價值進行挖掘。
在支付領域,接下來,華為將會如何布局?
時代周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不同于常規的手機支付,華為正將軟硬件一體的勢能應用于華為支付:一方面是華為在手機、可穿戴、智慧屏、汽車等全場景的布局,另一方面是鴻蒙操作系統的軟件加持,讓華為支付的觸角和體驗進一步延伸。
“HarmonyOS是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而華為支付是鴻蒙生態的底層基礎設施,”馬傳勇表示,鴻蒙將來不僅僅是在手機、平板、汽車上,甚至廣告的大屏都會有鴻蒙,華為會逐步把支付的能力和鴻蒙系統真正融合,開發者和合作伙伴可以直接在鴻蒙生態中完成商業閉環。
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只需一個華為賬號,就可以基于鴻蒙系統的多端協同,將多款華為終端設備上的支付操作跨端流轉到手機上操作。
如在智慧屏上購買付費電影時,用戶在手機上輸入密碼或解鎖指紋即可快速完成支付,不需要使用遙控器,也不需要打開付款APP掃碼。
馬傳勇透露,華為支付還將拓展鴻蒙生態下的更多場景,包括快遞物流、智慧電商、出行住宿、充值繳費、車主服務、餐飲商超、在線互娛、金融保險等。
對于外界關心的盈利問題,馬傳勇表示:“支付的盈利模式都是交易的流水費率,但是目前華為更看重它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只有用戶在消費過程中使用我們的支付服務,才是有價值的,例如音樂、視頻、游戲等生態中的購買。”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