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問央行2022開年“降息”:什么原因,有何影響,空間還大嗎
記者 程維妙
不同于降準連續兩年“報到”,央行時隔一年半多首次“降息”,還是短期和中長期一起降。
1月17日,央行公告顯示,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開展7000億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MLF操作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即0.1%),下降后分別為2.85%、2.1%。
為何“降息”?將有什么影響?年內繼續下調利率的空間還大嗎?
為何“降息”?
提振融資需求,穩定市場預期
央行上一次“降息”還是在2020年4月,那時處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降息”是多項寬松措施中的一項。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2月,央行調降7天期逆回購利率20個基點;2020年2月和4月,央行兩次調降MLF利率,累計降幅30個基點。
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降準多次“報到”,包括2021年7月和12月的兩次,而政策利率“降息”一直沒來。
不過近段時間市場對“降息”預期已較為強烈。“上月(2021年12月)央行進行了全面降準,并在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19個月不變的背景下先行下調了一年期LPR,盡管當月MLF利率未變,但實際上開啟了貨幣政策寬松的窗口,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再度下行的預期都在增強。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稱。
該團隊認為,當前國內經濟復蘇仍不穩固,疊加疫情反復,需求收縮、 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凸顯。(上周央行公布的)2021年12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1300億元,企業和居民部門融資需求雙雙偏弱;與“降息”同日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GDP增速僅有4%,12月投資和消費數據也不理想,表明供需兩端維持弱勢,市場信心恐顯不足。此時需要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提振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穩定市場預期,為對沖經濟基本面的下行壓力提供支撐。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還提到,不久前公布的2021年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顯示,在高通脹壓力下,今年美聯儲將加快政策收緊步伐,其中包括可能在2021年年底實施縮表,甚至最早3月就可能啟動加息。為避免國內降息與美聯儲加息“撞車”,進而給人民幣匯率帶來較大下行壓力,央行1月降息落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貨幣政策操作的前瞻性。
有何影響?
降低融資成本,LPR會否跟進下調預測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1月17日有5000億MLF到期,而央行開展了7000億元規模操作。也就是說,央行不僅“降息”,且加量續作MLF。
王青認為,1月MLF利率下調,將帶動(本月20日)LPR報價跟進下調,明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也會有所緩解。此外,在降息帶動下,接下來信貸、社融及M2增速整體上將進入一個較快上行階段,寬信用進程將明顯加速;與此同時,綜合考慮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也在積極推出有利于穩增長的措施,預計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同比有望保持在5%以上,進而確保宏觀經濟增速保持在潛在增長區間(5%-6%)。
不過也有銀行業分析師持相對觀望態度。其據過往規律分析稱,無論是MLF利率還是LPR報價,均沒有出現過連續兩個月調整的情況。即便是在2020年1至4月疫情暴發初期,央行也是分別于2月和4月下調MLF利率和LPR報價。
“由此看出,一項貨幣政策工具出臺之后,央行往往會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政策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而后抉擇判斷是否需要再一次實施。2021年12月一年期LPR已下調了5個基點,今年1月再度下調不太符合歷史規律。”該分析師稱。
下一步降息空間?
“春季躁動”行情可期,仍不排除降準可能性
在后續穩增長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場較為一致地認為貨幣政策將趨勢性寬松。
上周央行公布2021年度金融統計數據后,中國銀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宗良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2022年因為外部形勢不穩定,內部仍有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在這種背景下,社融應該會保持相對高一點的增速,貨幣政策比2021年相對寬松一些。總體向上,同時根據形勢做出靈活變動。
不過本次MLF一下調降10個基點,降幅高于市場預期的5個基點,后續還有空間嗎?王青認為,1月MLF利率下調幅度超出預期,已基本兌現當前市場對今年降息的全部預期幅度,但利好兌現并不代表利好出盡,難言本輪貨幣寬松將止于此次降息。后續貨幣政策走向仍需密切觀測經濟基本面和房地產市場邊際變化。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認為,近期央行可能還會推出降準、調降7天逆回購利率等多項政策措施,集中火力扭轉市場預期,“春季躁動”行情依然可期。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也表示,不排除后續仍有降準的可能性。降準可以起到緩釋經濟下行壓力、平滑跨年經濟波動的作用,提供的寬松流動性環境也能產生配合信用松綁的效果。
責任編輯:李琳琳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