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玉靜 文圖)1月16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蘇河灣峰會上,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顧問、香港證監會原主席沈聯濤與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總干事、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就“后疫情時代:全球資本新格局與發展新機遇”展開對話。
內容涉及中國資本市場的短板、推行注冊制的障礙、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金融在科技創新方面發揮的作用等熱點議題。
關于資本市場改革
李劍閣:監管部門要做的就是讓資本市場獲得大眾的信任和信心
李劍閣表示,從監管方面而言,監管理念趨于成熟,市場法規逐步完善,監管部門應對市場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工作重點聚焦于市場執法、市場建設,而不是整天困擾于股價的波動。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各種新業態的出現也對監管提出新挑戰,如何確保信息安全、加強隱私保護,如何把握既要反動壟斷又要鼓勵競爭,保持市場的活力都是今后監管改革需要補上的短板。
“不少人對中國資本市場的行情走勢沒有反映國民經濟的增長表示不理解,確實近3年來,中國資本市場也算是一個半牛行情,但是遠遠落后于世界主要經濟體資本市場的表現,這可能就說明中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存在短板。”李劍閣表示,因此必須繼續改革和完善。
李劍閣稱,一直強調過度依賴銀行的間接融資,這不僅積累了大量風險,也加大了企業的融資成本,要繼續擴大直接融資,包括股票和債券的比重,降低間接融資的比重,讓更多的居民儲蓄按照收益自得、風險自擔的原則自主進行投資配置。
“讓更多的社會資本注入到實體經濟,這樣既能夠讓老百姓在經濟增長中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也能夠讓實體經濟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監管部門要做的就是要全面貫徹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讓資本市場獲得大眾的信任和信心。”李劍閣稱。
沈聯濤: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在于,怎么用機構投資者來穩住零售投資者情緒的波動
在談及疫情后的世界經濟時,沈聯濤表示,從中國的經濟模式來看,實際上中國已經是一個大經濟體系,已經不可以跟美國比誰的債務增長得最快。
“最根本的就是把我們的債換股,因為在風險波動的情況下,最好的承受力就是低杠桿率、高資本金。”沈聯濤表示,所以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關鍵在于怎么用機構投資者來穩住零售投資者情緒的波動,因為零售投資者的信息沒有這么快,他們有點情緒化,要么看得太好,要么看得太悲觀,所以如果有好的、理性的、職業性的機構投資者來穩住這個市場,會給中國的股市帶來長期的融資,中小企業、國企也可以有比較良好的低杠桿率的長期融資,進行投資、創新、研發,推動實體經濟改革。
關于注冊制
沈聯濤:監管機構要對注冊制發行主體和中介機構的違法行為進行積極嚴厲的懲罰
沈聯濤表示,關于注冊制改革,上市主要發起人、保薦人開始認識到,如果他們有做假、操縱市場,會給他們帶來非常嚴重的聲譽風險和法律風險。
沈聯濤認為,監管機構對注冊制,一定要對保薦人、主要股東、管理層、會計師的任何誤報、欺詐跟濫用注冊程序的犯法行為,進行積極嚴厲的懲罰,“現在國內的投資者開始越來越成熟,他們也可以理解,買賣科技股股票會大起大跌,但是老百姓不會容忍欺詐跟市場操縱”。
李劍閣:IPO破發是資本市場常態 注冊制是改革大方向
李劍閣稱,注冊制對于審批制來說,更加強調信息披露的完整和充分,壓實了發行主體和中介機構的責任。監管機構不再能對企業的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IPO的價值進行實質性審批,從具體的審批事務當中解脫出來,把對企業信息的識別和市場風險承擔責任交給投資者。這有利于投資者的成熟與提高,也有利于催生出大量的機構投資者,對于減少市場的波動、防止腐敗也有長遠意義。
李劍閣表示,自決定在上交所進行科創板試點以來,注冊制取得很大進展,也積累不少經驗。根據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所提出的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推行注冊制,注冊制一定會再推行,這是一個確定的方向,也是社會共識,監管部門也正在進行積極的努力。
對于IPO破發的情況,李劍閣表示,這幾年出現了IPO破發的情況,其實這也不僅僅是出現在剛剛施行注冊制的科創板、創業板,以及香港交易所的生物板塊,其實主板的IPO也經常有破發的情況,這其實是資本市場的常態,投資者應該逐步認識,逐步適應,提高在發行市場上的選擇理性和風險承受力。
“過去我們中國經常說是IPO大興不敗,屢試不爽,這是不正常的,我們不應該在施行注冊制以后,因出現破發的情況而動搖信心,注冊制是改革的大方向,應該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李劍閣表示。
關于金融助力科技創新
李劍閣:市場化的金融能否對科技創新支持 取決于企業發展的盈利預期
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股票市場上的科技板塊日益壯大,體現出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極其重要。
李劍閣認為,金融對于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現有科技的轉化,包括國外引進科技的應用,金融的孵化和推動作用格外明顯。但對原發的科技創新,金融的支持作用是有條件的,不能估計過高,應該看到科技創新和科技應用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過程。科技創新主要是靠具有原創力的教育科研體系,特別是對所謂無用之用的創新型的基礎科研。這個主要是靠國家投入和制度設計,當然也有一些社會上的公益性基金,也有意愿參與。
“對于市場化推行的金融作用,不要過于泛化。現在很多人把綠色發展、共同富裕都賦予金融要發揮什么作用,我個人認為金融沒那么大的作用,只能在有限范圍里發揮作用。”李劍閣表示,金融對于科技只能起到孵化器作用,孵化器不能把石頭孵化成小雞,科技創新主要依賴一個國家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儲備。
李劍閣表示,市場化的金融能否對科技創新支持,取決于企業發展的盈利預期。盡管資本在投入的時候也要做好承擔失敗風險的思想準備,但資本總體而言是追逐利潤、規避風險,要把利潤和風險相匹配才能進行投資。當然,市場需求也會引導激勵科研方向的選擇,特別是應對科技的開展和轉化。但總體而言,目前對于科技創新,中國市場不缺資金,也不缺金融支持。
李劍閣認為,現在金融參與科技創新和轉化的主要困擾,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科技創新的資源不足,現在市場上的現象是過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好項目,導致有些項目估值在一級市場就已經過高,市場的市盈率已經明顯超過二級市場的平均值,這時候投資者就會有點顧慮;另一方面是VC和PE的退出通道還不太順暢,根據估計,現在在排隊等待的上市企業有700多家,加上各地輔導期的企業,有2000多家。
“所以我們要力爭排除這兩種干擾,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設計更好的制度環境。最近監管部門又批示了IPO前的一個股權轉讓市場,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探索。”李劍閣表示。
責任編輯:張玫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