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第14屆金麒麟金融峰會”于12月13日-17日隆重舉行,主題論壇“2021意見領袖年會”今日召開。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出席并發表演講。
周月秋指出,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業轉型發展,就是要按照構建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要求,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周月秋提出,大力發展廣大老百姓、中小微企業需要的普惠金融。有必要高度重視、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從較多“為高凈值客戶服務”向“為全民服務”轉變,從“錦上添花”向重視“雪中送炭”轉變,進一步體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共享”元素,讓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和普通老百姓享受得到、享受得起現代金融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各位嘉賓:
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金麒麟論壇,與各位專家、各行同行一起探討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金融業的轉型與發展,我想談三個方面的看法。
一、從宏觀背景看金融業的轉型發展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變化,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也在深刻調整。一方面,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總體放緩;同時,通脹壓力、貨幣政策轉向提速概率和金融市場的波動都在加大。發達經濟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債務危機、資本外流和本幣貶值的挑戰,全球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
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做出判斷,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進行全面部署。
我認為,這些都是金融業轉型發展的宏觀背景。
具體而言,體現在五個“關鍵詞”上。一是“高質量發展”。我國制度優勢顯著,社會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發展韌性強勁,預計經濟增速將在較長時期保持5%左右的中速增長區間,經濟發展的質量將持續提升。二是“新發展格局”。擴內需將促進消費潛力提升,新興產業投資擴大,“兩新一重”建設加速。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將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即將生效的RCEP協議,為區域經濟、金融互聯互通提供戰略機遇。三是“科技創新”。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快速推進,5G、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加速迭代,“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正在快速發展。四是“共同富裕”。在我國經濟由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的階段,將更加重視收入分配、改善民生、鄉村振興和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五是“深化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土地、人力、資本、技術、數據等各類要素流動,提升配置效率;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財政資金“源頭沉淀減少、流轉加快、適當前移、直達基層”的趨勢將更加顯著;雙向開放為更好激活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供難得機遇。
二、從構建現代金融體系看金融業的轉型發展
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業轉型發展,就是要按照構建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要求,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高度適應實體經濟轉型發展要求。經濟發展從“高速”進入“高質量”階段,持續優化金融資源投放結構,逐漸成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金融業要引導更多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全力支持和服務民營、中小微、科創、節能環保等經濟發展新動能領域。
二是在經營發展、資源配置和風險防控上具有競爭力。我國經濟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金融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計劃穩步實施,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金融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金融業需要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科學把握金融科技發展邊界,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不斷做強做優做大金融業本身,持續提升競爭力。
三是大力發展廣大老百姓、中小微企業需要的普惠金融。有必要高度重視、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從較多“為高凈值客戶服務”向“為全民服務”轉變,從“錦上添花”向重視“雪中送炭”轉變,進一步體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共享”元素,讓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和普通老百姓享受得到、享受得起現代金融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從經濟結構優化看金融業轉型發展的幾個重點
(一)發展綠色金融,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碳中和”是全球目標,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節能、減污、降碳,是金融業義不容辭的責任。金融機構應踐行ESG理念,在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傳統投融資產品的基礎上,完善綠色股權、基金、融資租賃等創新產品體系,拓展綠色產品和服務范圍;積極探索與科技力量的融合,完善內部碳管理和能源管理機制,全方位提升數字運營服務能力;探索區塊鏈、衛星遙感等技術與碳信息庫、綠色項目庫、ESG評級的結合,解決綠色金融的痛點、難點問題;同時,在《巴黎協定》和SDGs框架下,廣泛開展全球合作,參與制定、采納、踐行國際標準,積極貢獻智慧。
(二)發展科創金融,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其中有四方面的重點工作要做:一是前移重心。不僅要支持先進技術的應用,更要支持基礎研究和底層技術創新,聚焦“卡脖子”技術領域,推動科創金融服務行動;加大對初創期、成長期科創企業的服務力度,創新與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二是搭建平臺。深化與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開發智能化、扁平化、容易推廣的科創金融數字服務平臺,提升信息共享和業務撮合能力。三是修煉“內功”。優化業務流程,優化考核、核算、分潤等機制,強化客戶考核導向和長期業績評價。健全技術評價和風險評估體系,完善風險緩釋手段。四是建設隊伍。培養一批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領軍人才,并建立產學研常態化合作關系。
(三)發展制造業金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制造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通過金融力量幫助增強制造業對新發展格局的支撐能力,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金融機構需要持續推動金融資源向制造業傾斜,加大對制造業中長期資金和信用資金的供給。通過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構建起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一體化的金融供給和風險評估體系,快速響應企業需求,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支持疏通鏈條斷點和堵點,助力強鏈、補鏈、延鏈。提升對大型企業的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幫助頭部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深度研究“專精特新”潛力企業發展特征,創新制定有針對性的融資方式和服務方案;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數據技術,通過鏈式服務、第三方平臺場景融資,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四)發展普惠金融,助推共同富裕
一是發展數字普惠。針對小微企業金融需求線上化、場景化、平臺化發展趨勢,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元宇宙等新興信息技術發展數字普惠,擴大普惠金融的深度與廣度。二是普及農村金融。研判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過程中,農村居民的金融服務需求特征。強化對“三農”、小微民營企業、貧困人口等方面的金融支持,持續提升對特色產業、農村電商的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暢通農業產業鏈循環,激發農村消費潛力。三是完善風控模式。探索政、銀、企多方協同,有效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為小微企業“精準畫像”、評估風險。不斷完善風控模式,提升風險管理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
(五)發展養老金融,布局銀發經濟
金融機構有必要加快布局老齡客群,加大養老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加速推進養老儲蓄、養老理財和基金、養老地產金融、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等產品創新,滿足不同年齡、收入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人群的差異化需求。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和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李琳琳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