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成家軍:理財公司參與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有待提升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成家軍:理財公司參與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有待提升
2021年12月17日 02:57 市場資訊

  原標題: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成家軍:理財公司參與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有待提升 可加強與公募基金管理人等機構合作

  華夏時報記者 馮櫻子 北京報道

  12月15日,在新浪財經主辦的“第14屆金麒麟金融峰會”上,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總裁成家軍出席并發表了題為《邁入全面凈值化時代的銀行理財發展》的演講。

  成家軍表示,目前,理財產品整體投資風格相對保守,以純固收類型的理財產品為主,未來可進一步加大“固收+”類型產品的布局,嘗試增加固收增強類資產配置的種類與比重,最大程度滿足理財投資者平衡風險與收益的需求。

  同時,他提出,理財公司參與權益類資產投資的比重有待提升,可加強與公募基金管理人等機構合作,通過FOF產品和投資顧問等多樣化形式,發揮外部機構專長優勢,分散權益類資產投資風險,增強產品的收益穩定性。

  參與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有待提升

  在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業推進高質量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面對機遇與挑戰,成家軍提出,要深化客戶細分,以客戶為中心打造不同產品線。能否研發出真正滿足客戶需要、增強客戶粘性的理財產品,對于打造核心競爭力、抓住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新機遇至關重要。

  具體而言,要深化客戶細分,區分不同客戶投資需求,探索進一步豐富理財產品線,除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外,漸進式開展權益類等資產配置,滿足投資者個性化和多元化配置需求。

  以凈值化轉型為重要機遇,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目前,理財產品整體投資風格相對保守,以純固收類型的理財產品為主,未來可進一步加大“固收+”類型產品的布局,嘗試增加固收增強類資產配置的種類與比重,最大程度滿足理財投資者平衡風險與收益的需求,在相對穩健、安全的優勢下,又能捕捉權益、衍生等市場的彈性收益。

  豐富產品體系,做好養老產品試點。近期,按銀保監會養老理財試點工作的統一部署,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和光大理財4家試點機構推出的首批4款養老理財產品正式發行,這是資管新規框架下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融體系的一次有益嘗試,也將進一步豐富養老產品供給。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公司要強化渠道建設,打造產品銷售新局面。全面凈值化時代下,理財產品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對理財公司的市場營銷、渠道銷售、客戶服務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理財公司在維護原有母行渠道的基礎上,需要積極拓展行外渠道,充分利用代銷渠道資源提升獲客能力,擴大理財公司品牌影響力。

  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的順利收官,中小商業銀行將成為理財市場的代銷機構主力軍,要抓住《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發布為理財公司渠道多元化戰略發展帶來的重要機遇,強化銷售流程、渠道、人員管理,規范業績比較基準的確定和使用,未來協同豐富產品線與豐富客戶基礎,開創產品優勢與渠道優勢的市場新局面。

  理財公司要抓住科技創新帶來的數字化機遇,加大科技資源投入,適應業務轉型,穩步推進科技規劃,堅持科技系統建設要為業務轉型發展賦能和服務。適應金融科技創新的市場需求,提高產品、風控、投資和運營的效率,強化風險管控能力。

  此外,成家軍表示,總體來看,參與權益類資產投資的比重有待提升。截至2021 年6 月底,權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843億元,占產品總規模不足1%;銀行理財投向權益類資產余額為1.17 萬億元,占投資資產總額不足5%,

  他認為,理財公司可加強與公募基金管理人等機構合作,通過FOF 產品和投資顧問等多樣化形式,發揮外部機構專長優勢,分散權益類資產投資風險,增強產品的收益穩定性;與此同時,通過同業學習、人才交流等方式,優化理財公司在權益等領域的投研能力和布局策略,為未來由委托向自主投資奠定基礎。

  另外,理財產品在資產配置時重視加強社會責任投資。銀行理財作為我國金融市場上重要資金來源,應肩負起履行社會責任的重任,始終堅持國家政策和價值的引導方向,在助力經濟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和ESG綠色金融投資、實現“雙碳”目標、鄉村振興、養老金融發展、創業創新新興經濟等領域發揮資管行業獨特作用。

  在做好風險防范工作方面,成家軍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理財公司應建設符合自身特色的風控體系和風險文化,科學制定風險偏好政策及量化指標,構建起全覆蓋、全流程、相對獨立的風險管理框架,搭建起覆蓋市場、流動性、合規、信用、操作、聲譽等風險的全方面風險管理體系,實現業務審批、投后管理、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監測、風險控制等全流程風險管控,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堅持底線思維,實現防風險和穩發展的動態平衡,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落到實處。

  銀行機構凈值型產品余額較資管新規發布時增長超200%

  2018年4月,資管新規的發布實施,拉開了資產管理領域改革發展的序幕。三年以來,在以資管新規為核心的政策設計和行業主體創新發展的共同影響下,行業進入新的蓬勃發展期,“大資管”新格局不斷優化與完善。

  銀行理財市場規模穩健增長。理財登記中心發布的2021年理財市場半年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共有325家銀行和20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3.97萬只,存續余額25.80萬億元,較年初基本持平,同比增長5.37%,較資管新規發布時增長13%。

  銀行理財市場主體進一步豐富。截至6月底,理財公司已獲批籌建28家,產品存續規模10.01萬億元,占理財市場比例達38.80%,已成為理財市場存續規模最大的機構類型。理財公司的異軍突起使得我國理財市場主體得以進一步豐富,為資管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業務凈值化轉型進展顯著。截至6月底,符合監管導向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0.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18%,同比增長51.06%,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達79.03%,較去年同期增加23.90個百分點。其中銀行機構凈值型產品余額10.39萬億元,較資管新規發布時增長超200%。

  產品運作模式由具有混同運作特征的“預期收益型”全面轉向資產與產品清晰對應的“凈值型”。

  銀行理財市場迎來全面凈值化時代。截至6月底,銀行機構理財資金持有債券類(含同業存單)資產余額11.75萬億元,占全部資產的比例達66.81%,較資管新規發布時上升17.85個百分點,理財資金投資資產標準化程度提升。嵌套投資明顯減少,通過嵌套方式投資各類資產余額6.07萬億元,較資管新規發布時下降51.97%。

  此外,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實現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接,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達到21.23萬億元。同時,銀行理財市場大力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投資,理財資金支持防災抗災、疫情防控、碳中和、碳達峰等領域規模超3000億元,全面提高社會責任投資成效。

  在資管新規確立的主動化、凈值化的監管導向下,“大資管”新格局下呈現出監管政策持續完善、業務模式回歸本源、交叉金融領域風險持續收斂、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等特點,闡述著資管行業正本清源、先破后立的發展歷程,開啟了資管行業改革發展新階段。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21 天源環保 301127 --
  • 12-21 品高股份 688227 --
  • 12-17 優寧維 301166 86.06
  • 12-17 南模生物 688265 84.62
  • 12-17 奧尼電子 301189 66.1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