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第14屆金麒麟金融峰會”于12月13日-17日隆重舉行,主題論壇“2021波特菲勒高峰論壇”今日召開。西澤投資主席兼首席投資官劉央出席并發表了主題演講。
劉央認為,最近一段時間,香港股市在疫情中反復,美聯儲的taper,國內政策變化交錯的影響之下,還是依然出現了波動,對新港股指數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但是從長期的趨勢來看,香港股市會逐漸消化掉造成波動的這些不利因素,將積極樂觀的因素吸收進來,最終保持穩健、平穩的上漲。
劉央表示,在這個總體的趨勢下,有了beta的加持,香港的指數將會有更加驚艷的表現。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感謝新浪財經金麒麟論壇的邀請,我是深耕香港資本市場20余年的西澤投資的劉央,我的背景是一名基金經理,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我對大趨勢的一些看法和香港的投資機會。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長風破浪會有時”。
全球經濟處于史無前例的數字化、貨幣化和大分化等多重浪潮交織中,中美關系加劇重構,中概股與共同富裕和民生經濟的政治背景下會全面重估。香港股市作為人民幣資產國際化的風險敞口的代表,在這場驚濤駭浪中經歷了巨大的波動。然而時代前行的腳步誰也無法阻擋,那些代表全球科技革命新趨勢和中國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上市公司,將會在這場風云際會的大變革中始終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本色,而且由于新技術、新模式更新迭代非常之快,當前的恒生指數已經很難代表新興企業的估值水平了,迫切需要一套新的指數來衡量代表港股未來新生的力量。
西澤投資的“新港股組合”就是這樣的代表。近一年來在港股大幅波動的環境中,走出了相對于大盤指數60%的驚艷的回報,這充分體現了后金融時代趨勢投資的真正的價值。以此為基礎,第二批新港股被精選出,分別代表著新基建、新民生、新動能、新健康、新媒體,同時從宏觀層面的beta來看,在香港環境日益穩定、疫情逐漸消退的情況之下,整個香港股市和新港股指數都會表現出越來越穩健增長的勁頭。
一、百年變局下的全球經濟,我們用“暮色蒼茫看勁松”來形容。
香港是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股市是人民幣資產國際化最典型的代表。因此,反映的也是全球經濟變革在人民幣資產定價上的影響。港股承載著全中國大量最有代表性的反映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優質的資產,比如騰訊。當然也有大量的傳統舊動能的產業,比如最近一些時間危機被邊緣化的中國的房地產公司。港股的走勢實際上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一些看法,而這又與國際宏觀形勢密不可分。當前全國經濟處于一百年來未曾有過的大變局之中,國際形勢突變,數字化技術浪潮、貨幣化金融浪潮、大分化的國際政治與文明的沖突之浪潮,都對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了深刻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去年年初暴發的大疫情,加速了變局的速度和幅度,幾乎成了一個巨大的歷史的分水嶺。大疫情大大推動了數字化的進程,防疫的要求限制了線下活動的空間,人們只能集體遷到網上和移動終端,獲得相對自由的社交、娛樂等空間。但是事實上由于線上世界里的活動處處留痕,這看似無邊界的數字空間,實際上已經被大數據和算法等囚禁。
因此,數字化生存的時代再大疫情后真正才到來。對于人們來說,數字世界可能比現實世界更重要,數字技術無所不在,智能手機手機幾乎成為我們人體器官的一部分,人們必須依靠它來感知、認知、聯系和與現實世界溝通。而數字世界涌現出的其它的一些貨幣形式,當前也成為一些熱點和炙手可及的現象。
貨幣大放水的浪潮也開始了,另一端則是兇猛的國家債務浪潮,因為世界銀行、美聯儲每一筆發放給個人的津貼,在復式記賬的另一端,都記在了國家賬務的賬本上。美國聯儲債務已經達到了創世紀的25萬億的記錄,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了債務的上限。實際上大家也都知道,所謂的“債務上限”早已成為一紙空文、名存實亡,最終的結局還是要突破。大疫情也加速了早就已經嚴重的國際政治格局的分裂,孤立主義、國家主義、宗教原教旨主義日益濃厚,國家間、民族間、階層間、宗教間的沖突日益嚴峻,去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全球產業鏈的穩定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大疫情和氣候災難也加快了碳價值的覺醒,過去沒有成本的碳排放,如今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本要素,然而全球碳處理的公共秩序卻遠遠沒有建立起來,仍然還停留在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議》三大協議為基礎的文本制度階段,很多問題沒有達成共識。比如碳排放的公平性、碳排放權的國家之間的分配、各國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和詳細的計劃等等等等,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和共識,因為碳排放的獲益方和成本承擔方并不是同一個國家,比如發達國家以占全世界10%的人口,消耗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碳,而且還不算他們通過商品進口轉移出去的。在這種情況下,圍繞碳排放的政治權力和話語權之爭,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國際博弈的一大主題。毫無疑問的是,碳排放的治理會重構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函數,也會對港股上市公司的估值造成重大的影響。
這些都是我們要以新的趨勢角度來看香港股市的發展前景。一場重大的結構性變革和變遷已經展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局勢很快會在港股中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二、驚濤駭浪中的香港股市,我們用“亂云飛渡仍從容”。
全球經濟百變大格局的風起云涌,反映到香港股市上就是股價波動的驚濤駭浪。今年用“驚濤駭浪”這四個字形容一點都不過分。從去年疫情暴發初期的封城、封關,依靠航運和旅游的香港經濟處于冰點,恒生指數一路曾經下跌到21000點,疫情好轉和政府各種政策開始出臺,又一路反轉反彈上漲到31000點,但都是彈指一揮間,再到現在的25000點到26000點附近徘徊,一萬多點的波幅在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的確讓我們在香港的投資人見識到了大疫情和國際政治經濟大變革帶來的這種驚天動地的影響。這種驚濤駭浪的背后反映的是投資者對各種風險的擔憂。
什么擔憂呢?
第一,新冠疫情的沖擊,這是去年上半年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首先我們看香港的主要行業,除了金融以外,航運、旅游、文娛、餐飲等等,現在都受到了疫情的重大的沖擊,加上疫情初期投資人對香港的疫情防控能力也是非常擔憂,在金融市場上產生了很大的恐慌的情緒。所以,香港股市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大陸(公司),去年一季度又恰恰是大陸疫情最嚴重的階段,A股也相對出現大跌,這種因素合在一起產生的共振,使得去年3月份香港的股市產生了史無前例的大沖擊。
第二,國際政治秩序的變化,這主要就是中美關系的大變化,對港股的影響非常巨大。2019年香港街頭的動亂,我們在電視上、媒體上到處都看到的這種動亂也是史無前例的。原因非常之多,但根本上是什么呢?就是國際政治的大博弈、大變局這種情況在香港這個東方窗口得到了完美的折射和影射。香港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香港的股市也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但是制度上的“一國兩制”開始以來就暗含著深刻的體制、文化和思潮的分歧,這種在地理上的反映則是背靠大陸,隔著太平洋面向西方,是東西方經濟、金融、文化交流的一個非常沖擊的一個集散地。當國際上的形勢發生一點變動,都可以通過這種蝴蝶效應在香港這個貌似不太大的島嶼造成驚濤駭浪。股市作為對變化最為敏感的金融市場,當然非常而及時和相對放大了對國際風云變化做出的反應。
疫情發生之后,美國作為世界一號大國,不僅沒有承擔起相應的大國責任,沒有帶領全球共同抗疫,竟然還立刻就退出了世界衛生組織,對外各種甩鍋,企圖將疫情不利的各種矛盾轉嫁給別人,中美關系一度變得異常緊張。對這種國際形勢非常敏感的香港,自然會作出較大的反應,出現極大的波動,
第三,最近一年來,中國政府的各種戰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臺了各種重大的產業和行業政策,對香港股市和海外中概股也必然造成巨大的影響,海外人民幣資產需要按照我們政策的這種大趨勢的變化進行一次重大的重估。政策面的沖擊已經成為今年乃至今年馬上下半年余下的時間,香港股市最大的影響因子,2021年是我黨成立一百周年也是上一個一百年基本實現小康社會,同時邁向下一個一百年的交匯處。同時還要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種大國的責任。在這個關鍵的階段出臺了大量重量級的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我們把它概括為四個主題:共同富裕、碳中和、碳達峰、治理無序資本,整頓民生行業。
共同富裕是我們的總目標、大框架、總路線,后面所有的政策都要圍繞著共同富裕來展開。
能否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不僅事關全球環境治理和后代未來的命運,還是中國一個大國能否獲取國際話語權,能否展現我們大國風范最根本和最關鍵的因素。
治理無序資本和整頓民生行業則是完成防風險的攻堅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雖然這些巨大的變化引發了港股的驚濤駭浪,但是站在更大的大中華區發展格局和更長期的發展趨勢來看,香港股市穩定向好的根基沒有改變,原因是中國經濟的未來雖然面臨諸多的挑戰,但總的向好趨勢并沒有發生變化這是因為:
第一,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大方向肯定沒有變。
從長遠的視角來看,支持中國長期向好的基礎依然是非常牢固的。
(1)中國的14億人口,經濟的核心是人,只要我們有人在,短期的小波動都不是問題,這就是“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有人就有創造力和財富,有人就有消費和需求。雖然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異常明顯,但是過去幾十年來,大學教育和實踐培訓形成了人力資本、工程師紅利,也是前所未有的。
(2)要相信兩點,第一是基礎經濟的韌性,一是政府的領導力和自我的糾錯能力,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得非常明顯。雖然經濟遭到重創,但是現在恢復也是非常之快,也讓政府意識到經濟的韌性在于市場經濟。
(3)穩定安全的營商環境。在當前全球動蕩時期,這個確實來之不易。我們看到現實的是疫情發生之后,很多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游行、暴亂、罷工等等現象,嚴重地干擾了正常的老百姓的生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社會穩定秩序將來成為維系經濟增長越來越稀缺的一種資源。
(4)過去十幾年來積累的基礎設備,比如交通網絡、城市產業園、通信網絡、區域性經濟戰略等等會慢慢地變現,社會效益通過商業價值的現實變現,公共設施、基礎設施通過幾十年的建設期,看上去似乎只是負債,沒有回報,我們認為未來幾十年就是中國的公共資本、社會資本取得正回報的穩定時期。當然關鍵是要堅持市場經濟的道路,讓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在基礎設施這個平臺上不斷地活躍起來。
第二,中國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優勢肯定沒有變。
對于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制造業是立國之本。最近幾年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有許多企業搬離了中國,有人就認為中國的制造業失去競爭力了,因為人力、薪資等方面的成本優勢正在減弱。但是我認為中國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優勢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可以保持。實際上制造業產業鏈世界對中國的依賴大于對世界的依賴,麥肯錫去年的報告已經有過詳細的論述,中國的制造業優勢遠的不說,就說這次疫情中,各種口罩、防護服、體溫測量儀等等防疫物資的生產,就充分體現了中國制造業驚人的組織能力和彈性生產的能力。有些輕工業企業和生產汽車零部件企業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生產線的改造,快速地產生出防疫物資,對中國的疫情防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我們也看到在這次疫情中,中國疫情防控的早,中國停工隔離措施造成了很多條產業鏈的暫停,這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制造業鏈中的重要性和產業鏈中的重要性。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制造業依然保持巨大的優勢。
在當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下,我們對中國的制造業依然充滿信心,中國制造業行業的企業依然是重要的投資標的。
第三,中國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勢頭肯定沒有變。
人類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初期,信息工業革命與之前的蒸汽機革命、電氣革命和工業自動化革命有較大的不同,信息產業是遵守摩爾定律的,是指數據增長和擴散,這就使在這次工業信息化革命中新興大國通過崛起和模仿追趕發達國家的速度變得非常之快,速度超出了想象。我們看到美國互聯網獨角獸幾乎每一個獨角獸在中國都有相似規模的對應,比如美國有亞馬遜,中國有阿里;美國有Google,中國有百度;美國有twitter,中國有騰訊。在電商和傳統行業的線上化改造方面,中國的模式也更加成熟,效率更高,當然在互聯網產業的核心技術方面,美國依然占據顯著的優勢,但是中國在工業互聯網方面也有相對的優勢,比如我們華為5G的開發和推廣,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非同小可,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也從側面驗證了中國高科技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讓競爭對手感到非常焦慮的程度。還有我們也有他們沒有的,比如寧德時代這些優秀的企業會在香港脫穎而出。
全球發生的重大變化,無論是大疫情、中美關系還是中國立志于治理無序資本,完成碳中和、碳達峰,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重大戰略,勢必會對國際化、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港股產生巨大的影響,引發更多的驚濤駭浪。
機遇與挑戰并存,在市場整體大幅波動的同時,隱含著巨大的結構性的機會,香港資本市場也終究會在“亂云飛渡”中彰顯穩步向上的從容本色。
三、把握時代趨勢的新港股,“無限風光在險峰”,就是對時代趨勢的判斷。
如果我們在復雜和充滿不穩定性的全球大變革中看到這三大趨勢肯定不會變,就沒有理由對中國的權益資產,包括A股、港股和其它國家及地區上市的中概股過度悲觀,應該抓住中國經濟長期轉型升級的這條主線,堅持看好和做多港股。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港股上市公司都是值得投資的,相反,在實現共同富裕,治理無序資本,治理碳中和和整頓民生行業的過程中,很多上市公司還有巨大的轉型升級的壓力,從而產生巨大的估值風險。因此,在未來對港股的投資中,選擇比周期變得更加重要,堅持大趨勢擇時加上新產業擇股的基本思路,在眾多的上市公司中優中選優,精挑細選代表港股未來的發展其實的新生代,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看好做多港股并不意味著懶惰地只看總體,要追隨全球和中國經濟技術和社會轉型的浪潮,尋找行業細分中的優質上市公司。宏觀大趨勢固然重要,但是真正找到高ARPU的資產,還是要靠把握小趨勢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斷加快,傳統的恒生指數已經很難真正展示香港股市中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優秀的上市公司的現狀,迫切需要一套新的指數來反映中國經濟的新動能、新趨勢、新發展。
西澤投資去年12月以來構建的新港股指數,就是其中的代表。2020年12月21日第一批5只新港股首次公布了,其中有兩只表現最為突出。與此同時,5只成分股中的4只也被納入到了大摩MSCI即恒升綜合指數,另外兩只也被納入了深港通。第一批新港股的篩選設計印證了我們多年來對趨勢投資的研究的心得和踐行的成果,那就是不僅僅挖掘基本面和跟蹤技術面,還要獨具慧眼,發揮行業的騰籠換鳥、周期的拐點彎道和企業的趨勢沸點,找到勢能爆發的臨界值。篩選新港股依據三大準則,分別是:第一,肯定符合“十四五”規劃中社會經濟發展六大新目標的新產業。第二,未來兩年內的市值能夠入選深港通和滬港通,持續盈利的能力和高速增長的這些公司。第三,實現正的現金流,并維持一個較低的長期負債率和正在成長中的龍頭。在補足了第一批新港股行業的基礎上,第二批入選的新港股分別屬于新民生、新基建、新動能、新健康和新媒體領域,以擴充新港股的多元化和影響力。截至到今年的10月24日,新港股指數獲得了55.4%的回報,大幅跑贏香港恒生新經濟指數60.8%,穿越今年風云變幻的股市,新港股一路穩健前行。當然第三批和第四批新港股的篩選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我們會陸續公布這些名單,我們相信會給市場更多的驚喜。第三批和第四批新港股,我們的側重面會在新經濟、新能源,特別是Z世代,他們所帶來的新趨勢的大消費概念領域。
最近一段時間,香港股市在疫情中反復,美聯儲的taper,國內政策變化交錯的影響之下,還是依然出現了波動,對新港股指數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但是從長期的趨勢來看,香港股市會逐漸消化掉造成波動的這些不利因素,將積極樂觀的因素吸收進來,最終保持穩健、平穩的上漲。
在這個總體的趨勢下,有了beta的加持,香港的指數將會有更加驚艷的表現。
2021年驚濤駭浪,但是香港的股市會給大家一個驚喜。
謝謝!
責任編輯:李琳琳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