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股10月開門紅!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輪番領漲,張坤增持吹響反攻集結號?
來源:時代周報
周夢梅
沉寂已久的銀行保險股迎來一波輪番上漲行情,市場憧憬A股紅十月。
10月8日,中國太保、中國平安漲幅逾7%,中國人壽、新華保險漲幅逾5%,而申萬保險指數上漲7.31%。承接10月8日首個交易日保險板塊領漲的行情,10月11日,A股銀行股開盤走強,平安銀行(000001.SH)拉升漲超5%,杭州銀行(600926.SH)、招商銀行(600036.SH)、興業銀行(601166.SH)、寧波銀行(002142.SZ)等均漲超3%。
部分頭部機構增持銀行股。
近日,易方達發布《關于旗下基金重大關聯交易事項的公告》,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基金曾在9月29日買入1630萬股基金托管人招商銀行的股票,買入金額高達8.32億元。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今年以來,多家機構股東減持保險股。
6月,卜蜂集團累計減持中國平安H股1.83億股,占總股本比例達1%,減持后持股比例降至6.85%;7月23日,中國人保股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宣布計劃在15個交易日后的六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不超8.84億股,約為其總股份的2%;
8月,摩根大通減持4130.40萬股中國平安H股,減持后持股比例由12.11%降至11.56%;9月21日,BlackRock Inc.減持中國財險(02328.HK)約747.39萬股。此次減持后,BlackRock Inc.持有中國財險的股份占比從6.02%降至5.91%。
多名券商分析師表示,疫情壓制保險產品消費需求,險企代理人脫落、增員難,險企負債端承壓,新單、新業務價值增長受到沖擊 。另一方面,部分地產公司潛在風險加劇,傳導至保險公司投資端,市場對投資收益存在悲觀預期。
此次中國平安股價乃至整個保險板塊反攻則和投資端的預期改善有關。興業證券發布最新研報認為,從資產端看,當前長期利率逐步趨穩,疊加近期華夏幸福債務重組計劃等利好因素,推動投資端預期向好。
反攻背后的新信號
今年上半年上市險企股價“跌跌不休”。截至于10月8日,今年以來申萬保險指數累計跌幅接近36.53%,中國平安年內跌幅達39%,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年內跌幅也近20%。
此次領漲的中國平安頗受矚目。
2021年中報顯示,中國平安凈利潤同比下降15.6%至580.05億元人民幣,主要由于集團對華夏幸福進一步加大減值計提,合計達359億元人民幣,由此導致凈利有所下滑。
不過,華夏幸福事件有了新進展,中國平安作為其第一大股東及主要債權人,亦將從中受益。
9月30日,華夏幸福初步擬定了債務重組計劃,擬通過賣出優質資產回籠資金、出售資產帶走債務、現金清償、債務展期、設立信托等方式分 批實現債務化解 2192 億元的金融債務,具體方案包括賣出資產回籠資金約 750 億元,其中擬安排約 570 億元用于現金償付金融債務、出售資產帶走金融債務約 500 億元以及)優先類金融債務展期或清償約 352 億元。
中信建投研報稱,本次方案未出現相關債務打折情況,預計所有債務人本金將獲得償付,中國平安的債務風險敞口亦將受益。
“華夏幸福及整個地產板塊持續承壓是此前中國平安 A 股和 H 股估值低位向上修復的最大掣肘,如今華夏幸福債務重組方案靴子落地,資產端這一最大不確定因素正在逐步明朗,市場信心有望逐步修復。”10月9日,天風證券分析師夏昌盛稱,目前中國平安的地產投資風險基本落地,中長期仍需觀察負債端改善的情況。
對于銀行板塊,上交所最新數據顯示,銀行ETF(512800)近期持續或者資金關注,3季度份額增長超10億份,場內份額持續流入。
截至10月8日,銀行ETF(512800)最新融資余額達8.19億元,維持年內高位,基金規模超90億元,穩居兩市規模最大銀行ETF。
天風證券認為,內資機構于三季度加大了對銀行板塊持倉力度,反映在港股通中銀行市值占比企穩回升。外資機構對銀行板塊的配置熱情也有所升溫,陸股通中銀行市值占比在三季度向上抬升。
此外,兩融余額中銀行占比呈現出上行態勢,表明普通投資者對銀行股的參與熱情亦開始有所提升。
傳統壽險改革仍存變數
不過,近年,傳統壽險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宏觀環境、消費者需求、人口紅利包括科技應用的飛躍,都對行業發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保險公司內部亟待調整升級。
“整個壽險業都面臨很大壓力。”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蘇恒軒公司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具體而言,“一方面由于今年上半年,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仍處于不均衡狀態;另一方面居民消費意愿降低。疫情影響下,居民對長期大額支出以及非必要的必需品方面開支較為謹慎,壽險產品的市場吸引力不足?!?/p>
事實上,2019年至今,各上市險企接連推出轉型發展戰略,以尋求業務轉型,培訓新增長點。
以中國平安為例,2019年中國平安宣布以代理人渠道為核心的壽險改革正式啟動,醞釀用2-3年推動壽險的改革,2021年一季度以來,平安壽險改革工程已進入全面推廣實施階段。
現階段,各大險企都不同程度面臨壽險改革帶來的陣痛。
中報數據顯示,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及健康險、太平洋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5家公司的新業務價值分別同比下降19.0%、11.7%、8.9%、21.7%、25.2%。
此外,險企還要面臨代理人制度變革帶來的影響。以中國平安為例,平安人壽代理人隊伍已從改革之初的超過140萬人,到2020年底降至約102萬人,再到今年6月底,代理人數已跌至87.8萬人 。
“代理人數大幅減少,結果就是令到新單銷量減少。而代理人流失,產生了大量孤兒單,令部分客戶續保意愿減少,保單繼續率持續下跌,造成壽險這三年的業績不振。”致富集團研究部研究員劉志斌稱。
硬幣的另一面是,壽險改革啟動一年多來已取得一定成效。
以中國平安為例,2021年上半年,平安壽險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費9350元/月,同比增長 23.8%;部分試點營業部在業績、行為、質量等方面得到改善,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3個月的部均首年保費較試點前(2020年8-10月)增長6%。
“個險人均 FYP (第一年度保費)增速快于人力下降幅度,說明改革初見成效 ” 信達證券研報稱,太保壽險、太平壽險、平安壽險代理人產能有明顯提高,人均FYP增速高于人力下降幅度,說明代理人渠道清虛增效改革已有一定的效果。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