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劉國強:深化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

《中國金融》|劉國強:深化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
2021年10月08日 11:04 中國金融雜志

  作者|劉國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1年第19期

  利率市場化是經濟金融領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利率市場化改革。2019年8月,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人民銀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推動降低貸款利率。經過兩年來的持續推進,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我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市場化利率體系,為發揮好利率對宏觀經濟的重要調節功能創造了有利條件。

  推進LPR改革的重要意義

  推進LPR改革有效優化了市場化利率體系。我國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銀行貸款是社會融資的最重要渠道。長期以來,銀行貸款定價主要參考貸款基準利率,貸款基準利率由中央銀行確定并宣布,具有較強行政色彩,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化趨勢。進一步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需要更加市場化、兼具良好方向性和指導性的參考基準。改革后,報價行在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資金成本、風險溢價等因素報出LPR,充分反映市場供求狀況。銀行參考LPR確定貸款利率,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市場化利率體系,公開市場操作7天期逆回購利率和MLF利率分別作為短期和中期政策利率,共同形成了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回購利率DR、LPR和國債收益率分別在貨幣市場、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發揮了重要的市場基準作用。

  推進LPR改革顯著增強了貨幣政策傳導效率。LPR改革之前,一些銀行通過協同行為以貸款基準利率的一定倍數(如0.9倍)設定貸款利率隱性下限,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的存在導致貸款利率易升難降,使銀行在利率下行階段無法將貨幣政策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改革后,LPR由報價行以市場化方式報出,不再具有行政色彩,銀行難以參考LPR協同設定貸款利率隱性下限。LPR及時反映了市場利率略有下降的趨勢性變化,有效發揮方向性和指導性作用,引導貸款實際利率有所下行。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釋放政策利率調控信號,引導市場基準利率以政策利率為中樞運行,并通過銀行最終傳導至貸款利率,形成了“MLF利率→LPR→貸款利率”的利率傳導機制,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有效疏通,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之間的相互參考作用也有所增強。

  推進LPR改革優化了信貸結構,促進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易綱行長強調,利率是資金的價格,是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決定著資金的流向,從而決定金融資源配置的流向。改革前,由于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的存在,最優質的企業也只能獲得利率不低于隱性下限的貸款。銀行給大企業貸款可以獲得超額收益,減弱了其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改革后,貸款利率隱性下限被打破,大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大銀行更傾向于服務小微企業,一方面帶動小微企業平均貸款利率下行;另一方面帶動小微企業貸款市場的良性競爭,降低銀行整體對小微企業的風險定價。LPR改革促進貸款市場形成了分層有序、差異化競爭的定價格局,有效優化了信貸結構,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以改革的方式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

  人民銀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將報價行數量增加至18家,類型覆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和外資銀行,提高了報價的代表性。要求報價行根據自身對最優質客戶貸款利率,每月在MLF利率基礎上加點報出LPR。MLF是中央銀行提供中長期流動性的重要渠道,其利率是中央銀行中期政策利率,傳達了中央銀行利率調控的信號,且期限和操作頻率均與LPR匹配,將LPR與MLF利率掛鉤,可形成由中央銀行間接調控的市場化參考基準,也可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同時,明確LPR作為貸款利率定價基準的定位,要求各金融機構在貸款定價時主要運用LPR作為參考。

  改革后,LPR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升,報價水平逐步下行,及時反映了市場利率下行趨勢。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給中國經濟和社會活動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人民銀行準確研判疫情形勢,及時作出應對,前瞻性引導公開市場操作和MLF中標利率下降,1年期LPR同步下降,并發揮方向性和指導性作用帶動貸款利率下行。2021年9月,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改革以來分別累計下行0.4個和0.2個百分點。LPR下行帶動企業貸款利率明顯降低,有效地推動了金融向實體經濟讓利。2021年8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2%,較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0.7個百分點,處于歷史較低水平,降幅超過同期1年期LPR降幅。2020年全年,金融系統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實現向實體經濟讓利逾1.5萬億元。

  隨著改革深入推進,市場化形成的LPR也已取代貸款基準利率成為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的主要參考基準,LPR在金融機構內外部定價中的基準作用明顯增強。目前,全國性金融機構均建立了FTP相關制度和系統,并不斷完善掛鉤LPR的貸款FTP機制,LPR的變動可及時通過FTP傳導至貸款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FTP機制建設不斷完善,63%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已建立了內部FTP管理制度,較改革前提高了14個百分點。

  及時推進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

  隨著改革的持續推進,新發放貸款已經基本參考LPR定價,及時享受到了LPR下降的改革紅利。但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仍基于貸款基準利率定價,人民群眾將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為LPR的需求日益強烈。有觀點認為改革時間較短,銀行系統改造尚未完成,LPR的社會認知度也不夠高,各方面條件還不成熟,不宜貿然推進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但市場利率處于下行期,是推進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的有利時機,企業、個人和銀行也都有轉換的需求。而且從Libor改革和印度基準利率改革等國際經驗看,改革宜快不宜慢,要在合理范圍內盡快推動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2019年12月,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進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在充分開展調研基礎上,設定了2020年3月至8月為轉換窗口期,有效避免了國際上基準利率改革經常出現的久拖不決問題。

  存量轉換公告發布后,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但對于廣大中小企業、個體經營戶甚至普通借款人來說,相對于參考了幾十年的貸款基準利率,LPR仍然是一個較為陌生的金融概念。人民銀行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運用問答、漫畫、動畫視頻等多種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方式,對轉換的內容、方法以及轉換過程中常見問題進行宣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人民銀行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常見十問》《5分鐘看懂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等多篇內容在短時間內閱讀量即突破了微信設置顯示的上限,并被廣泛轉發。受此帶動,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各商業銀行也就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積極開展了多種方式的宣傳,有效拓展了宣傳覆蓋面。

  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計劃于2020年3月1日啟動時,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比較嚴重的時期,轉換工作面臨巨大挑戰。既要保障存量轉換工作順利開展,滿足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又要避免轉換期間可能出現的人員聚集對疫情防控工作造成影響。在進行了周密部署后,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如期啟動。對于個人住房貸款,明確轉換時的參考基準統一為2019年12月的LPR,借款人在2020年3~8月中的任何一天轉換,利率水平和加點數值都是一樣的,從政策設計上避免了借款人轉換時間帶來的差異,有效防止了人員集中在某一時間段辦理的情況。轉換初期,積極督促引導金融機構主要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線上方式進行轉換,借款人足不出戶,在線上通過簡單操作即可完成,避免現場辦理帶來的人員聚集。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機構逐步開展線下轉換。

  存量轉換過程中,企業可與銀行協商直接降低貸款利率,一些小型企業的利率降低幅度超過200個基點,有效減少企業利息支出,支持了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個人房貸轉換方面,雖然銀行通過公告、短信、郵件、電話和APP推送等方式廣泛通知借款人,但臨近轉換期末仍有部分借款人遲遲不與銀行聯系,個人房貸轉換進度偏慢。一些銀行通過批量轉換的方式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也有部分銀行擔心批量轉換后會面臨較大維權壓力和聲譽風險。需要看到的是,如果不進行批量轉換,不主動轉換的借款人將錯過集中轉換窗口期。表面上看銀行避免了違約風險,實際上次年重定價日后也可能面臨未減少利息支出的借款人大量咨詢和投訴,并且還沒有讓借款人享受到政策紅利,損害了借款人的利益。按照“以人民為中心”原則,人民銀行將金融機構存量企業貸款轉換進度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鼓勵金融機構對房貸進行批量轉換。

  2020年8月,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如期完成。其中,存量企業貸款累計轉換35.5萬億元、84萬戶,轉換比例90%,其中90%轉換為參考LPR定價。轉換過程中直接降低利率,減少企業每年利息支出逾280億元。從下一個重定價周期開始,企業還可享受到LPR下降帶來的政策紅利,利息支出減少幅度更大。存量個人房貸累計轉換28.3萬億元、6430萬戶,轉換比例99%,其中94%轉換為參考LPR定價。2021年重定價后,預計全年可為房貸借款人節省利息支出約500億元。

  多措并舉形成深化LPR改革合力

  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既要厘清邏輯,突出主要矛盾,抓住貸款利率改革這個“牛鼻子”,也要多措并舉,形成合力,協同推進。在推動LPR改革過程中,人民銀行同時推出了多項改革配套措施,有效地形成了政策合力,增強了政策效果。

  一是優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確定方式。受監管考核等因素影響,一直以來存款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特別是個別銀行因盲目追求規模或為填補流動性缺口而高息攬存,正常經營的銀行也不得不跟隨定價,陷入“囚徒困境”,導致出現“壞銀行定價”問題。在此情況下,實質上存款利率也存在隱性下限,阻礙市場利率向存款利率的傳導。利率自律機制通過限制存款利率上限,約束個別銀行的高息攬存行為,可以有效抑制存款市場非理性競爭。但按照存款基準利率浮動倍數確定的自律上限存在杠桿效應,使得中長期存款利率偏高,個別銀行仍可通過所謂存款“創新”來高息攬存,弱化了存款利率自律效果。

  LPR改革以來,貸款利率明顯下行,為了與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會適當降低其負債成本,高息攬儲的動力隨之下降,從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為適應新的存款市場競爭格局,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2021年6月21日,利率自律機制將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浮動倍數改為加點確定。實施一段時間以來,長期存款利率明顯下行,存款長期化趨勢出現扭轉,存款結構有所優化,存款在全國性銀行和地方法人銀行之間的分布保持基本穩定。

  二是推動明示貸款年化利率。近年來,部分貸款產品沒有標示貸款利率,或者僅以日利率、月利率、分期費率等形式標示貸款成本,既提高了借款人橫向比較貸款成本的難度,又顯著弱化了借款人對真實成本的感受,甚至導致部分金融消費者過度負債。因此,以統一的計算方式標示貸款年化利率,給借款人展示明確的、可比的借貸成本,對于保護金融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非常重要。

  2021年3月31日,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要求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并明確推薦使用內部收益率法計算貸款年化利率。發布公告的方式有效覆蓋了所有放貸機構和金融消費者,既起到了廣泛宣傳推動作用,也能夠督促人民銀行沒有直接管理權限的互聯網平臺等機構加快明示貸款年化利率。同時,人民銀行指導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研究將貸款年化利率作為強制性披露要求納入國家標準。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全部明示貸款年化利率,6000多家放貸機構以及主要互聯網金融平臺也已基本完成明示工作,涉及月均1.7億左右客戶發生的近4億筆貸款,總額超過180萬億元。總的來看,明示貸款年化利率有利于借款人了解實際借款成本,切實維護了金融消費者知情權。

  三是加強對異地存款的管理。異地存款是指銀行通過在沒有設立實體網點的地市開立的賬戶吸收的存款。近兩年,部分地方法人銀行通過吸收異地存款實現快速擴張,偏離了服務本地的定位。由于異地存款穩定性較差,積累的流動性風險易快速傳染,不利于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和金融體系穩定。為引導地方法人銀行更好地服務本地,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中國人民銀行于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MPA,禁止其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已發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結清。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在線上開展的銀行除外,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參考國有銀行執行。截至2021年7月末,絕大部分地方法人銀行已停辦異地存款,異地存款余額有序壓降,約30%的地方法人銀行已清零;可吸收異地存款的互聯網銀行存款利率均不超過同期限存款基準利率加50個基點的自律管理上限。

  此外,人民銀行充分發揮利率自律機制作用,督促銀行規范存款利率定價行為,壓降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將結構性存款納入利率自律管理,強化同業存單、大額存單發行交易管理,維護銀行負債成本穩定。

  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為中期政策利率的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健全利率走廊機制,引導市場利率圍繞中央銀行政策利率中樞波動。繼續深化LPR改革,提高報價行報價質量,適時公布歷史報價明細,定期對報價行實行優勝劣汰,帶動存款利率逐步走向市場化,使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通過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傳導更加順暢。發揮利率市場化調節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提高小微、民營企業信貸市場的競爭性,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小微、民營企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19 爭光股份 301092 36.31
  • 10-18 瑞納智能 301129 55.66
  • 10-18 拓新藥業 301089 19.11
  • 10-18 盛泰集團 605138 9.97
  • 10-18 深城交 301091 36.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