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盤和林
在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習總書記對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習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老齡工作,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財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強化基層力量配備,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
需要面對的現實是,我國老齡化發展速度不僅過快,且與經濟發展處于失衡狀態,顯示出“未富先老”的特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比達18.70%。
在這一背景下,我國養老服務供給側的專業機構的服務能力、護理能力卻很難滿足養老服務需求。僅通過環節和流程上的改進升級無法對整個社會養老服務供給能力產生實質的推動效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持續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拓展信息技術在養老領域的應用”,這也為整合養老服務資源、提升養老服務效率、拓展服務業務指明了數字化轉型的可行路徑。
在養老政策推動下,養老供給結構正在加速轉變。但當前養老產品和服務中日益顯現出供需間相互脫節、錯配的困境,呈現出床位“一半空置”與“一床難求”并存的兩極分化現象。如何精準匹配供需雙方的養老服務內容便成為了智慧養老的關鍵。針對這一問題,數字化轉型可打造一體化養老服務平臺,通過發揮數字平臺與系統對優化配置養老資源和服務的有序聚合作用,更加精準、精確、高效地聚焦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同理,需求側也可以對供給側提供服務的能力提出訴求和建議。在此基礎上,通過供需雙方的系統化對接,可有效緩解養老市場供需失衡、產業布局失衡的矛盾。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依然以居家養老為主,這便要求居家養老所需要配備的醫療保健、家政護理等相應服務有足夠的能力,那么提升供給效率是一個可行的方式。隨著政策利好的釋放,結合新興技術的發展,養老產業不僅可以提供老年人的行動軌跡和對健康數據進行實時監測等服務,還可以借助智能化手段對接后端醫療資源,系統輔助專業護理人員,給老年人提供更具人性化關懷、更具專業化設計、更有安全保障的科學養老服務。在擴大供給能力的同時,也同時提升了養老服務的效率,實現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的居家養老新模式——虛擬養老院。
養老產業具有區域性、分散性特點,涉及到醫護、家政、文旅、地產、金融等多行業。隨著數字技術的加速普及和應用難度的逐步降低,養老服務智能化已對傳統養老產業形成了強有力的沖擊。利用數字化拓展產業縱向和橫向邊界的經營廣度和深度,在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及服務能力的保障同時,還有助于成本的壓縮。不僅如此,一些養老產業的服務模式也應逐漸適老化轉型、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如針對老年群體設計便于操作的數字應用,甚至在服務中保留一些線下渠道和人工方式,回歸和堅守養老產業數字化發展服務老年人的初衷。
長遠來看,針對數字化轉型的養老服務,既需要利用數字技術挖掘效力潛力,也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功能和市場的優化功能。下一步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制定能夠落地的服務細則,破解數字技術賦能下養老產業可能存在的前期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盈利能力難等問題,避免企業因為擔心政策變動、融資困難等不敢進入、不敢服務。
(本文作者介紹: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張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