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銀行已調整 “業績比較基準”展示方式

部分銀行已調整 “業績比較基準”展示方式
2021年06月30日 01:03 證券日報

  原標題:部分銀行已調整 “業績比較基準”展示方式

  本報記者 彭 妍

  理財銷售新規已經實施。

  《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今年6月27日起正式開始施行,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講,理財銷售新規中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是:增加了“業績比較基準”的測算依據,更加直觀地向投資者說明了“業績比較基準”并非預期收益。

  《證券日報》記者近期走訪多個銀行網點發現,目前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已按照相關新規要求增加了“業績比較基準”的測算依據。同時,銀行工作人員在對“業績比較基準”的宣傳上明顯較以往更嚴謹,更加主動提示產品風險,且向投資者強調“業績基準不等于理財產品實際收益”。

  理財產品業績展示的方式從預期收益率變為“業績比較基準”,再到強制對“業績比較基準”進行解釋說明,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種遞進的監管要求,最終目標是為了凈值化轉型的平穩進行。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強制對“業績比較基準”進行解釋說明,是進一步規范理財產品,避免再出現保本收益的產品。新標準下信息披露會更完全,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有更多的參考依據。

  展示方式多樣化

  簡單來說,業績比較基準是銀行根據產品往期業績表現或同類型產品歷史業績計算出來的投資者可能獲得的預估收益。但為吸引投資者,市場上一直存在業績比較基準模糊、誤導投資者行為的問題。

  因此,《辦法》明確,理財產品銷售機構不得使用未說明選擇原因、測算依據或計算方法的業績比較基準,單獨或突出使用絕對數值、區間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

  針對上述要求,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于近期將業績比較基準展示方式進行調整和完善。《證券日報》記者在多家銀行手機App中看到,目前在售的大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均已在產品展示頁面增加了“業績比較基準”的計算說明,相比之前更加細致、具體、完整。

  但各家銀行對“業績比較基準”的說明方式并不相同。有銀行通過在理財產品展示頁面的“業績比較基準”旁增加“!”標識進行提示;有銀行則直接將“業績比較基準”改為“自成立以來年化收益”,同時在下方以區間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更加詳盡說明該收益率的測算依據。

  在表述方式上,各家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較多樣化。但相同的是,均明示了“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收益承諾”。

  此外,對于理財公司而言,這一禁止性規定,讓銀行工作人員在對“業績比較基準”的宣傳上打破“剛兌”的意圖較明顯。在《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過程中,多家銀行網點員工向記者表示,“業績比較基準不等于理財產品實際收益,但不少客戶都誤以為業績比較基準就是預期收益,我們在銷售時也會向客戶完整全面介紹產品”。

  需從銷售和需求兩端調整

  理財銷售新規也將銀行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如何確定及展示這一話題推向了風口。

  當下,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趨勢已成定局。銀行和理財子公司不再使用預期收益率,而是通過展示“業績比較基準”來對理財產品進行宣傳。但由于受限于風險偏好、投資習慣等因素,大多數投資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他們希望在投資理財產品時,能夠以直觀明了的方式了解理財產品的可能收益情況。但“業績比較基準”如果不全面、準確,投資者仍然會錯把“業績比較基準”當成預期收益,不利于轉變投資觀念,實現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

  因此,業績比較基準形式的改革,并非簡單地對表述方式進行修改,投資者教育以及理財產品銷售過程的重新規范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銀行業內人士也指出,凈值化轉型的根本是要從需求端,也就是投資者這一端來培養對凈值化產品的偏好。監管部門明確這一規定,有助于培育投資者對于凈值化產品的投資理念。

  如何讓投資者在投資風險認知上有所提升,改變此前剛性兌付的慣有理念,同樣也考驗著銀行的營銷能力。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在銷售理財產品時,銀行的銷售人員應當向投資者講解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特征,將過往的預期收益型產品與如今的凈值型產品進行對比與區分,這依賴于各銀行對銀行銷售人員的職業培訓;其次,銀行應當以理財產品破凈的真實案例警示投資者。“除此之外,銀行還應當采用智能化系統識別投資者的風險承受等級,監測其投資行為,一方面提醒投資者在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內投資;另一方面針對性地進行分類營銷和相關服務”。

  此次新規也是從銷售端為產品凈值化奠定基礎,產品銷售需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普益標準研究員李子鑫直言,此次《辦法》的實施會給理財產品的銷售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但對于機構和投資者都十分重要,好的基準有助于理財產品的投資更加明晰合理,也有利于給理財產品銷售營造健康良好的制度環境。

  目前,“業績比較基準”的制定還沒有統一說法,明明建議,市場隨時都在發生變化,業績的預估往往存在一定偏差。對于銀行理財產品而言,回撤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設置業績比較基準時需要參考宏觀經濟條件,將市場因素考慮進去,讓投資者知道不同市場行情下可能的收益率,尤其是在市場表現不佳時產品可能虧損。新規禁止“單獨或突出使用絕對數值、區間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從敏感性分析的角度來展示預計的業績情況更為合理。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01 中科通達 688038 8.6
  • 07-01 華納藥廠 688799 30.82
  • 06-30 世茂能源 605028 14.18
  • 06-30 科德數控 688305 11.03
  • 06-30 永和股份 605020 6.9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