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代銷保險熱度降溫 部分銀行經理竟改薦自家理財

銀行代銷保險熱度降溫 部分銀行經理竟改薦自家理財
2018年10月30日 07:31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劉 萌 

  銀行由于其網點優勢并深得投資者信任而成為保險公司銷售產品的主要渠道之一,甚至于雙方還曾經有過“理財經理不賣理財力薦保險”的甜蜜期。不過,在保險理財產品監管趨嚴、萬能險逐漸退出后,今年銀行代銷保險的熱度明顯下降。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發現,銀行工作人員對于保險產品的推介熱情明顯不足,部分銀行還會勸說前來購買保險產品的客戶購買“自家”理財產品。同時,有個別銀行理財經理對于保險產品的關鍵信息介紹明顯不足。

  理財經理推保險熱情不足

  “您好,我之前買的保險產品馬上到期了,有新的保險產品推薦嗎?”在多個銀行網點,《證券日報》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工作人員。

  “有一款五年期的保險產品,預期收益我不太清楚,需要給您確認一下,您只考慮保險嗎?有其他理財產品也不錯。”朝陽區某股份制銀行網點的大堂經理回答稱。

  在某國有大行網點,理財經理稱,“有一款3年期保險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為4.5%。不過,我們銀行期限為102天的結構性存款年化預期收益率為4.15%,起購金額1萬元,可能更合適您。”

  在某股份制銀行網點,理財經理表示,“新升級金卡的客戶有一款3個月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為4.5%,風險等級為R2,屬于穩健型產品,您可以考慮一下。”

  上市銀行的財報也印證了記者走訪中的感受。建設銀行三季報表示,部分結算、代理及顧問咨詢類產品受監管政策、市場環境及服務收費減免等因素影響,收入同比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中報則顯示,上半年代理業務手續費收入的下降,主要是“代理保險收入出現下滑”。

  某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告訴本報記者:“除非客戶主動詢問,我一般不會主動推薦或介紹期限較長的保障類保險產品,三年或者五年的躉交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比銀行理財高不了多少。同時保險合同里寫的也僅僅是保本,和保本型理財沒什么區別,但是流動性卻差了很多。”

  介紹產品缺少部分要素

  《證券日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有部分銀行理財經理對于所代銷保險產品對繳費期限和滿期時間的描述不準確。

  在某城商行網點,《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咨詢了保險產品。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有一款保險產品復利計息,折算下來年化收益率大概4.2%,連交三年。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計劃每年交多少。”

  《證券日報》記者隨后詢問:“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提前取出嗎?”上述理財經理回應稱:“有特殊情況可以保單貸款,但是不建議這樣做,這樣算下來就沒有收益了。”

  《證券日報》查閱保險合同時才發現這是一款“交三保十”的產品,但上述理財經理僅表示自己“忘記介紹了”。

  目前,多家銀行除了短期產品,代銷的保險產品還有長期躉交和期交產品。而期交產品中,交三年保六年、交三年保十年、交五年保十五年的產品均十分常見。換句話說,期限是保險產品的要素信息之一,也是投資者決定購買前應該充分了解的信息。

  而《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銀行網點中發現,有多家銀行理財經理在介紹完產品期交方式以及年化預期收益率后,對產品的滿期時間不做介紹。

責任編輯:張文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貝通信 603220 --
  • 11-06 中國人保 601319 --
  • 11-01 新農股份 002942 --
  • 10-31 邁為股份 300751 56.6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