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傾聽;您爆料,我報道!在這里,我們將回應你的訴求,正視你的無奈。新浪財經爆料線索征集啟動,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傾訴與吐槽”!爆料聯系郵箱:finance_biz@sina.com
沈建光博士宏觀研究
近期美國股債遭遇雙殺。10月以來美國股市調整劇烈,走出了一波陡峭的跌勢,截至10月26日收盤,標準普爾500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分別較年內高點下跌9.3%、8.4%、11.9%,其中10月10日、11日、23日的單日跌幅較大,科技股領跌,同時美股大幅下跌也波及全球,引發全球股市動蕩。同時,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路上揚,于10月9日升至3.256%的高位,刷新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而自今年以來,美國國債的兩個最大境外債權人中國、日本均對美國國債進行了減持,俄羅斯、印度等國也對美國國債進行了拋售。
美國股債雙殺的原因
我們認為,上周美國股債雙殺或與如下因素有關:
其一,美聯儲加息穩步推進。受益于美國經濟超預期,失業率保持低位、美國通脹逐步上行,美聯儲加息步伐十分穩健。今年已加息三次,預計今年美聯儲年底還會再有一次加息,此舉帶動10年期美債收益率迅速攀升。10月9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3.256%,刷新7年新高;利率上升較快也引發美國股市拋售。與其同時,貿易戰陰影揮之不去。加之,歐日等國家的經濟復蘇緩慢,中東地區沖突和中美貿易摩擦等也考驗全球投資者信心,IMF在10月的《全球經濟展望》中,下調了美國和世界的增長預期,為美國復蘇前景與全球增長態勢是否出現轉折,埋下隱憂。2018年以來,作為美債持有份額最高的外國投資者——中國和日本,也逐漸降低對美債的持有率,俄羅斯則甚至“清倉”了美國國債。
其二,美國財政政策空間越來越小。受限于財政赤字和債務水平高企,美國財政政策空間越來越小。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2018財年數據,聯邦政府2018財年(2017年10月1日——2018年9月30日)的財政赤字達到7790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長17%。截至目前,美國中央政府債務占其GDP的比重已達到100%,國債總額達21.6萬億美元。與奧巴馬時期的低利率政策不同,特朗普上臺之后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國目前主要依靠擴張性財政政策,這進一步推高了美國政府的債務水平。而隨著稅改對經濟刺激的邊際效應降低,受限于不斷攀升的財政赤字和債務,未來美國的財政政策空間將越來越小。
其三,多信號顯示美國經濟已見頂,未來將逐步放緩。今年美國經濟向好主要得益于特朗普的減稅措施,但展望明年,減稅效果將會減弱;同時,美國經濟一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勞動力參與率偏低、基礎設施較差制約了企業投資,雖然前期美國個人消費強勢帶動經濟增長,但制造業占GDP的比重卻持續下滑。近期美國房地產也出現降溫信號,從最新銷售數據來看,美國新建住房和成屋銷售均呈現下滑趨勢。
此外,我們一直認為貿易戰并非特朗普宣稱的那樣穩賺不賠,其對美國亦不利,美國或將面臨替代困難和通脹風險。當前中美貿易戰談判并無實質性進展,考慮到其對美國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IMF在10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預計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5%,較今年4月的預期值下調了0.2個百分點。整體來看,雖然當前美國經濟基本面依然強勁,但也可能處于周期的頂點。
其四,美股估值處于歷史高位。自2009年之后,美股連續一路上漲。截止到今年10月份,美股的行業估值無論是從市盈率還是市凈率來看,基本上都顯著高于中國A股的估值水平。同時,從股市市值占GDP比重這一指標來看,當前美股市值占GDP已接近200%,接近于1999年科技股泡沫之前的估值水平,顯示出較強的失衡特征。隨著美國稅改效應的減退、中期選舉的不確定性以及中美貿易戰的陰影,美股也面臨較大的回調壓力。
警惕美國經濟轉向帶來的全球負面影響
歷史總是相似,回顧過去的幾次全球金融危機,美國經濟衰退總會對全球經濟帶來強烈的負面沖擊。無論是2001年互聯網泡沫、或是2008年次貸危機,美國危機均和美國貨幣政策收緊有關。而且,持續加息帶來的高利率環境往往是后期股市下跌的導火索。雖然美國經濟當前依然強勁,通脹水平也還不足以引發滯脹擔憂,但考慮到美國對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巨大影響力,以及我國經濟在內憂外困下的下行壓力,我們需在以下四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一是要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做好政策協調,以穩定市場信心、增強抵御外部沖擊;二是要高度關注美國利率上行、美元強勢對人民幣匯率帶來的貶值壓力;三是妥善處理中美貿易摩擦,積極推進中美貿易談判,重點關注今年11月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四是擴大國際合作范圍,推動多邊自貿協定的談判,近日中日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也釋放出積極的信號。(完)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