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
文/夏風
——“壞賬損失”才是宜信模式崩潰的關鍵風險點
從主流金融機構的理解,宜信模式就是一個套利差達到6%,且使用了50倍杠桿的債券分級基金的劣后端。此類高杠桿“基金”的普遍特點,此時賺錢是瘋狂的掙,他日賠錢也將是瘋狂的賠。
盡管未來銀監會的監管限制會讓宜信模式合規與否充滿著政策風險,但這其實根本不是其要害。
“壞賬損失”才是徹底讓宜信模式崩潰的關鍵風險點!50倍的資金杠桿啊,猶如一顆螺絲釘支撐的大廈。4%的壞賬率,就足以讓宜信幾年來積累的利潤蕩然無存;8%的壞賬率,就足以讓宜信公司徹底破產清算。
當然,如果宜信公司不為壞賬做任何的兜底,而讓投資者完全承擔損失的話,則是另外一種景象。投資者集中撤資擠兌,就會和龐氏騙局在資金鏈斷裂后一地雞毛的場景差不多,F在送錢投資的趨之若鶩、笑臉相迎,屆時都會變成奪財止損的拳腳相加、怒目而向。
關注P2P的財經媒體們啊,如果真的是要為投資者負責,現階段暫時無須再把精力糾結于宜信模式的合規與否,那是監管機構才有資格定性的事情;其實最應該把所有的關注點都集中于宜信資產配置壞賬率的真實情況。
“P2P”領域,可以采取抽查的模式,隨機尋找債權文件上列示的直接借款人,按身份信息進行聯系調研,調查其還款能力情況。
對于非“P2P”的其它大型私募項目,從相關的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都可以得到信息,可以一個一個地調查其法律合規性、手續齊備性、資金投向、項目前景、運作周期,還款來源、增信可靠性、現金回流特征等。
一個一個地“挖”!滿懷著不把宜信的壞賬挖個底兒掉就不罷休的專業精神!這才是對投資者負責的最佳路徑。
2012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名義增速不過10%,能夠以30%以上利率持續借貸并能夠健康還款的融資需求必然不可持續。一方面負債端客戶排隊等待債權組合越積越多;而另一方面資產端債權配置資源越來越少;整體交易規模擴張速度銳減。
在資本逐利性的逼迫下,也在內部運營維護成本高企的壓力之下,必須盡快提高“人均信貸產能” ,于是宜信從2011年開始,不得不開始多元化戰略經營,進軍“信托、有限合伙、私募FOF”等高風險高收益領域,開始向全面的第三方理財機構邁進。
據宜信CEO所言,房地產類項目大約占其資產配置不到15%;但還要考慮在房地產之外其它非“P2P”的高風險高收益領域的涉足,筆者謹慎估計宜信該“泛私募類”資產配置比例至少占到30%。
傳統“P2P”領域風險控制的根本,不是宜信3天內就完成放款能有多么嚴格的風控,而是在于中國普通國民群體——敦厚淳樸、欠債還錢的善良本性。
而“信托、有限合伙、私募FOF”不比“P2P”,大多屬于產能過;驀液暧^政策限制的領域,正常渠道融資受限才不得不“飲鴆止渴”,高額的資金成本也必然潛伏著巨大的違約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宜信以往依托于中國善良國民性所實現的壞賬控制,是否還能可持續?在國民經濟即將深刻調整、信貸狂潮退去時,“褲衩”還能不能穿得回去?就看在2011-2013年里,出于資本的貪婪,宜信究竟埋下了多少顆雷吧。(待續)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